唐雅斌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也開啟了素質教育轉型之路。在此背景下,深度學習模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不但豐富了英語閱讀教學的形式與內涵,而且也推動了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給他們英語素養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助力。基于此,本文就高中英語閱讀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進行了詳細探討,以期能夠給廣大教師同仁提供一些借鑒參考,共同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代化改革和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提升;策略途徑
現階段,英語教學的重點發生了巨大變化,由傳統的學識教育轉變為了能力、素質教育,學生需要在掌握英語單詞、語法的同時,更應形成良好的寫作能力、閱讀能力,以此更好地將英語運用到實際生活、日后工作中,凸顯出英語教學的實際價值。在以往英語課堂,很多教師存在“唯分數”論思想,在授課時多以教材內容為主,經常在英語課堂上看到“學生閉眼背單詞,教師滔滔不絕講語法”的情況,這樣并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形成,學生很難體會到英語知識的魅力。為此,教師應轉變思路,以英語閱讀為引,逐步發展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其在無形中完善自身英語知識體系,為之后學習更深層次的英語知識打下堅實基礎。
一、現階段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單一化
在建高中英語閱讀課時,部分英語教師只是一味地輸出知識,不尊重高中生在英語學習中主體地位,導致學生不能在課堂問題的探究中進行相應文本內容的思考和闡釋,進一步使他們不能獲得完整英語情景,不能全面把握相應英語閱讀內容,阻礙高中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此外,在實際的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存在嚴重單一化的狀況也存在于:部分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存在嚴重的過于追求整體性閱讀尷尬狀況。這些英語教師并未將閱讀教學與英語知識教學進行連接,即未針對其中的重點句子、詞匯以及語法進行深入解讀,導致高中生不能從局部句子的理解中理解整篇文章論述的內容,造成他們在閱讀中出現“一知半解”的尷尬狀況。
(二)閱讀方法不奏效
閱讀是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和創造性,是一種積極、好奇的心理狀況。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發現“疑團”,解決“疑團”,從而對閱讀文章形成整體性認知,增強他們的思維能力,進而感受閱讀的樂趣。但是,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部分英語教師并不注重指導高中生的閱讀,導致高中生在閱讀中出現“事倍功半”的尷尬局面,而讓高中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推理能力的提升便成為空談了。
(三)閱讀能動性缺乏
在實際的閱讀教學過程中,部分英語教師并不注重教學方法的革新,導致高中生的英語學習存在嚴重的被動狀況。有些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只是一味地向高中生灌輸知識,導致高中生在英語學習中缺乏思維的主動性。還有些英語教師雖然注重與高中生進行互動,但是在具體的互動過程中,并未讓高中生提前了解互動中的英語閱讀內容,導致高中生在互動學習中處于被動狀況,造成高中生閱讀學習缺乏能動性。
二、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升的策略途徑
(一)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創新英語教學應用
在閱讀教學實踐中,英語教師要立足信息化的時代教育形勢,做好多媒體、微課以及網絡等手段的滲透工作,從而為學生架構一個視聽一體化的英語閱讀講堂,以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助力其閱讀興趣和閱讀動機的生成。例如,在講授“Spring Festival”時,教師可依據教學內容,結合一些網絡視聽資源設計一個“視頻資源+問答互動”形式的微課。其中,既可以展示一些與“春節”相關的圖文資料或影像片段,也可設計一些與教學目標相契合的閱讀問題,如“What do you know about Spring Festival?”“How to introduce Spring Festival to foreign friends?”“What does the article say about Spring Festival?”等。然后,教師一方面可指引學生觀摩微課,另一方面也可結合互動問題來指引學生展開閱讀思考。在此基礎上,教師可與他們一同探討這些問題的結論。這樣一來,學生不但能夠獲得良好的學習參照,而且還能夠在自己熟悉且喜愛的教輔工具支持下展開閱讀實踐與思考,這不管是對于他們學習動機的提升來說,還是對于他們學習有效性的提高來說都是極為有利的。
(二)結合多種閱讀設問,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一般來說,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設問主要分為以下三種具體情況,展示型、參閱型和評估型。其中,展示型設問,主要是針對閱讀內容的基礎性問題,學生只需閱讀文本即可回答。問題也多是對閱讀單詞理解、語法分析、文章結構、主旨等相關的內容;參閱型問題則需要學生們對閱讀內容進一步把握,在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挖掘其中更深層次的內涵,同時早對問題的解答中,需要學生結合自身的經驗作答,因此這類題型也更考驗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而評估型問題則處于閱讀教學的收尾環節,主要是由教師帶領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綜合評價,更好地幫助學生把握主旨,進行延伸與應用。
以人教版《英語》選修7第四單元的課文“A letter home”為例,探討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更加合理地設置問題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這篇文章是作者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一個小山村做志愿者教書時寫的一封家書,在她的信中,作者描述了當地學校的情況和去其中一個學生家做客的經歷。
[教學步驟]
1.讀前環節
Q1:Have you ever volunteered?
Q2:What kind of volunteer work have you done?
Q3:If you have chance to volunteer abroad in the future,which country will you go to?Why?
教師以自由談論的形式,引導學生談論過去做志愿者的經歷,引出到國外做志愿者的話題。
2.讀中環節
教師讓學生略讀課文,分段并總結出每段的大意,隨后概括出全文大意。
Q1:Try to divide the whole article into four parts,and summarize what each part is about.
Q2:What is the letter mainly about?(參閱型問題)
教師要求學生逐段細讀文章,并回答下列問題:
Paragraph 1-3
Q3:Why did Jo mention that the letter“took a fortnight to arrive”?(展示型問題)
Q4:What aspects are talked about when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conditions of the school?(展示型問題)
Q5:Why is science the most challenging subject?(展示型問題)
Paragraph 4-7
Q6.What have you learned about the customs and lives of the people in Tombe’s village?(展示型問題)(教師根據課文內容設計表格讓學生回答)
4.讀后環節
教師讓學生就以下問題進行討論并分享
Q1:Does Jo enjoy her stay there?(評估型問題)
Q2:Volunteers are not paid,what rewards can you get from volunteering in a foreign country?(評估型問題)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增加參閱型和評判型問題的數量只是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第一步,如何更加合理地設置這些問題,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才是最終目的。
(三)深度解讀英語文本,明確英語閱讀目標
在展開深度閱讀教學時,教師要保證高中生能對文本深入理解,這就需要教師為他們形成一個明確的閱讀目標,并對閱讀文本展開深度解讀。高中生只有深入理解文本,在閱讀時才能收獲更多,這里說的收獲不單單是詞匯、語法等英語知識點,更重要的是文本中內涵的情感、思想,這對高中生思維能力發展有很大益處。甚至可以這樣說,高中生閱讀的文本就是其思維發展的催化劑、營養基。
在實踐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深度閱讀教學的內容,確定閱讀文本的題目、題材以及大致結構,讓高中生做到心中有數。在此基礎上,高中生可嘗試結合文章結構對作者的意圖、價值取向等展開分析,以此理解文章的內涵。在這個過程中,高中生需要自己凝練文章主旨,找到每個段落的關鍵詞句,這對其分析能力、總結能力發展意義重大。其次,教師要讓高中生懷著批判的眼觀分析、理解文本。在閱讀中,高中生要結合自己的認知水平,對文章中作者表達的觀點展開分析,找到其中與自己觀點相悖的地方,并以此為基準展開深入思考。
(四)構建英語生本性質,提升英語閱讀效率
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以學習者為思考的核心點,構建出最為接近高中生認知水平的英語閱讀模式,并兼顧高中生學習知識、感受閱讀樂趣以及獲得思想啟迪三方面,促進高中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在實際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需要真正從學生的立場開展相應的閱讀模式,最終達到提升他們閱讀能力的目的。
為此,英語教師可進行多種形式的生本性質英語閱讀模式。在朗讀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高中生語感,增強高中生發音的標準性,英語教師布置配音課堂,讓高中生為電影人物配音,并鼓勵其他高中生為配音高中生打分,激發高中生的朗讀學習熱情,也讓他們在朗讀中感受其中的英語文化,增強高中生英語表達思維的感受力。此外,英語教師也可結合每一單元的主題,組織高中生進行劇本創作,并進行角色扮演,調動高中生的學習熱情,提升高中生的基礎知識運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心理素質,真正達到“一石三鳥”的教學目的。
總而言之,在構建英語閱讀模式中,英語教師需要從各個層面入手,比如個人的教學能力、英語教學方法等等,立足教學狀況創設具有彈性的英語閱讀模式,讓高中生在感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促進他們閱讀能力的增強。
參考文獻:
[1]曾娜娟.“思維可視化”在高中英語新教材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探索——以人教版教材(2017)必修二Unit2“Wildlife Protection”為例[J].校園英語,2021(2):117-118.
[2]郭超鳴,吉莉.指向思維品質培養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以新教材第一冊第二單元Friendship on the rocks:please advise!為例[J].江蘇教育,2021(Z3):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