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君
《新課標》指出:“大眾數學”必將成為我們中小學數學教育的主旋律。讓人人學“有用”的數學;讓人人掌握“必需”的數學;讓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這是“大眾數學”的教育目標。那么如何把握新課程下數學教學的“度”,如何把數學教學的要求融入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值得我們每一名數學教師深思。結合近幾年來的數學教學探索與實踐,我認為應注重兩方面培養、一方面改進。
一、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什么樣的學生最喜歡學習數學?什么樣的學生數學學得好?當然是對數學有興趣的學生。課堂上他們專心聽講、積極討論、敢于質疑,課后他們潛心鉆研、迎難而上。為什么這些學生會如此喜歡數學?通過對這部分學生學習心理分析,我發現這些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活動中嘗試了學習的成功與喜悅,所以喜歡學習數學。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呢?這里就需要發揮教師的作用。
首先,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能力出發,從學生的知識水平出發,結合平常的教學活動每一個細節因勢利導,為每個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
其次,掌握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必要的學習技能是學生獲得成功和保持興趣的重要條件。初一學生到了初四中考之前,由于有了一定的學習壓力,加上老師對四年來數學知識系統的復習和詳細的指導訓練后,學生數學的知識比較完整和條理。這一階段許多原來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更多的同學喜歡學習數學。這些現象告訴我們,如果學生掌握比較完整和扎實的數學知識,必然直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成功學習的體驗,進而使學生喜歡學習數學。需要注意的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必須從低年級開始進行。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外在和內在的動機及其相結合的優點,利用新、奇的事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嘗試成功的體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個人如果不能自主,何談什么創新。創新是教育要培養的一項重要能力,而自主是創新能力的起點,那么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首先,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設各種機會。可以從數與式這一類學習難度較低、前后聯系緊密的學習內容開始讓學生嘗試自主學習。比如:學完有理數的加法后,學習有理數的減法就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接者,讓學生自主學習一些比較直觀的知識。比如:周長、面積、統計一些計算等。這一階段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學習目標,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經過前兩階段的訓練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自學方法,這時便可以讓學生自學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但這一階段仍然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學生的合作探究。
其次,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必要的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需要占用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尤其是剛開始嘗試自主學習時更需要大量的時間去適應和探索,老師的作用就是指導學生如何自主學習。這樣的訓練必然影響數學教學進度,這就要求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從學生學習的長遠考慮,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自學時間,讓學生有完整的自學過程,在自學過程中豐富經驗、積累方法、獲得啟發。學生的自主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觀察、表達、質疑、類推、對比、實驗、分析、歸納等學習能力,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自學效率奠定基礎。 需要指出的是自主學習不是放縱,脫離教師的指導,讓學生完全自主學習是不現實的也是無意義的。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創造條件。
三、注重教與學的改進
一方面改進教材部分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有時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大膽地改進教材內容,將一些不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事例改為生活中經歷的事例,從而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例如:教學《比例尺》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們可以不利用原來的例題進行教學,因為學生對于南京和北京是比較陌生的,這樣的題目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可以讓學生從本地區地圖上量出兩個縣市區間圖上距離,再結合比例尺求出實際距離。講解例題時,我可以將題目中矩形操場的長和寬用本校操場的長和寬代替,再將題目出示給學生。學生看了這些題目都非常興奮、躍躍欲試,急切地想知道這兩個地方有多遠,學校的操場畫在紙上有多大。于是,他們會積極的投入學習活動中,學習效果要比原來好得多。
另一方面改進作業。例如:學習《測量旗桿的高度》這一節后,可以嘗試讓學生到操場上實地用不同的方法測量旗桿的高度,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還能體現出數學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性和重要性。這些實踐活動的結果表明:學生不僅能在活動中很好地實踐新知,還能獲得許多教材中未提及的豐富的知識,從而建構起完整且科學的知識結構。這些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具有很高的價值。
總之,新課程下的數學教學給數學教師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也帶來了空前的機遇。與其把它作為壓力,我們不妨把它看成是給數學教師提供了更廣闊發展的空間。有了挑戰才有機遇,如何把握新課程下數學課堂教學,值得我們每位教師勤思考、多總結,深反思、多學習。只有這樣,教師的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才能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