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熟市東南實驗小學 曹秋芹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受到當前教育部門的重視。廣大數學教師需要立足數學教育本質,在核心素養教育思想的指導之下,引領學生對數學材料進行深入閱讀和深刻剖析,讓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得到充分培養,順利達成核心素養培育目標。
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并不是單純憑借教材學習就達到目標的,還需要教師更新教學理念,讓學生在數學閱讀當中獲得良好的體驗,充盈數學學習生活。首先,我們可以組織“除了數學課本,你還閱讀過哪些數學類的書刊”的調查問卷活動,了解學生對于閱讀題材的熟悉度,以方便學校圖書室提供更加豐富的數學書籍和刊物。調查研究顯示,65%的學生表示只做過課外練習或試卷,這表明當前的數學教育存在很多“狹隘性”,容易阻礙學生的思想發展,也不利于教師教學方案的設定。
學生需要掌握“歸納整理”的方法,用全局觀來看待已學知識,使這些知識成為結構化的知識網絡。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課外作業,鼓勵學生踴躍思考,督促學生建立好的數學閱讀習慣。比如,在教學《認識“克”與“千克”》這節課時,很多小學生對質量單位還認識不全,我們可以推薦幾本課外讀物,幫助學生從數學閱讀中提升素養,感受數學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比如“斤”和“兩”這兩個單位的比較分析,“1 斤等于500g”,都能讓學生明白“半斤八兩”這個成語的道理,感受數學和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鑒于“數學閱讀”對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有著重大的意義,作為新時期的數學教師,我們要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當作核心教育任務,以核心素養為指導變革教學模式,著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感知能力。 “數學氛圍的創設”是關鍵的一步,不但能喚起學生的數學閱讀意識,還能以閱讀為導航,帶領學生深入進行數學學習,做個有心人。
數學本來就是一門建立在生活基礎之上的學科,當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聯系與解讀,就能積極地參與到數學閱讀中,提高對數學語言信息的敏感性,教師也能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知識和教學水平,為學生閱讀提供有效的資源,使學生用全新的視角去探索和發現,感知數學知識的奧秘。數學計算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比如,“4×4+5×4”這個算式,教師要指導學生把“4×4+5×4”變換為“(4+5)×4”,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閱讀”是每個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習技能,老師要營造濃厚的數學課堂氛圍,為學生品嘗數學閱讀帶來的成功做鋪墊。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因此,教師要鼓勵多元化的閱讀方式,將原本抽象或復雜的數學語言進行擴展和創新,從生活中抽象出具體的數學問題,恰當安排數學教學活動,為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打好基礎,促使學生自覺接受教師指導,自主經歷解決問題的數學學習過程,不斷提升自己的數學學習能力。
比如這樣一道例題:“有白色球6 個,黑色球比白色球的2 倍少4 個,共有黑色球多少個?”小學生的代數思想和符號感不強,容易將信息按自己的理解轉化成個性化的表述,教師要做好引導作用,讓學生合理運用剛學會的“乘法口訣表”找出學習規律,在多元的理解與表征中,發現數學和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根據“黑色球比白色球的2 倍少4 個”,可以列出式子:6×2-4=8,得到黑色的球有8 個。
總而言之,為了拓展學生的成長進步空間,彌補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不足,數學教師需要承擔起教育責任,在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指導下,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生活,并強化核心素養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數學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