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水蘭
(作者單位:廣西科技師范學院。)
基于國家人才培養要求,高校需要加強教育管理體制的創新改革,從而優化高校教學資源,以此更好地實現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當前,我國高校教學管理體制改革雖然已經初見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管理體制改革深度,因此需要高校加強重視,并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解決,以此不斷完善高校教學管理體系,實現管理體制的全方位創新,更好地為培養創新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教學管理理念的先進性主要在于學生的自主權發揮、個性化培養上,目前,大多數高校在教學制度、教學方案、教學計劃、教學管理上缺乏對學生主體權、自主權的發揮,沒有看到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忽視了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另外,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學校沒有看到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作用和價值,導致學生仍然處于被動學習、被動管理的地位上。
雖然我國部分高校已經實行學分制,但是只停留在觀念、形式上,實際行動不足,部分院校在實行學分制時容易受到傳統課程設置、學年制的制約,選課制是學分制實行的基礎,而課程設置的合理和科學性關系選課制的有效實行,選課制的科學落實直接影響學分制的實行,因此學分制度不完善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受傳統課程設置的影響。
目前,高校在師資隊伍資源分配上存在不合理現象,一方面是因為高校數量和規模的增加,另一方面是因為大學生群體自身的問題,且部分高校教師對導師制認識不足,沒有發揮自身的工作職責。大學生群體個性化彰顯,教師難以管理學生,高校導師數量不足,師生比例不合理,影響師資團隊的建設。
首先,教師需要發揮學生的自主權,尊重學生的獨立權、話語權、選擇權等,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從而培養學生自我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奠定知識基礎。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計劃、教學方案制訂中,讓學生對教學全過程有一個大概了解,對于學校的各項政策和規章制度,讓學生及時了解,對于各種教學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另外,學校也需要賦予學生更好的選擇權,比如選擇選修課,選擇專業、教師等,且學校也可以通過教學評價的方式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方案、教學成果進行評價。其次,教師需要樹立個性化教育觀念,大學生處于人生關鍵期,他們的思想、認知等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尊重大學生群體的個性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教育背景、學習能力等科學設計教學活動,科學進行學習管理,彰顯學生主體意識的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比如,教師在教學時善于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并對自我發展進行職業規劃。
首先,學校需要確定校級、院級的職權范圍,高校學院建設需要本著創新人才培養、學科專業建設、教學科研、學院管理中心等建設目標進行,并按照職權統一原則落實相應的責任。學校在確定總發展目標后,需要及時將目標細分至各院、各校級管理部門中,科學設定教學管理、學籍管理、學分管理制度,并建立學校資源共享制度,從而實現民主教學管理制度。其次,學校需要增加學院的管理權,優化三級管理體制,學校要重點圍繞學術研究權、行政管理權進行下放,并在院級下設專門的管理機構,從而實現校級和院級管理的雙向對接。最后,學校要明確教學管理在學院的中心地位,對于院系教學管理工作,學校需要加強對學院的經費投入,并保證學院可以定期開展教學研究,推動學院教學改革切實進行。學校在保證科技投入和培訓投入的基礎上定期給予學院項目經費,并對學科知識體系匱乏的專業進行培訓,從而增加管理人員和教學人員的專業能力和個人素質。對于學院教學管理學??梢越杉壒芾砟J剑瑥亩鴮崿F教學管理模式的改革,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首先,學校需要建立科學的選課制度,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自覺學習習慣。選課制是教學基礎,選擇制度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自主選擇課程,并自行安排選修課時間,以此來增加自己的學分。落實選課制學校需要適當增加選修課總數量,根據教學計劃、教學內容適當壓縮必須課課時,以此增加選修課的比例,且學校也需要鼓勵教師積極開設新課程,對于選課,學??梢栽试S各學校之間資源共享,跨校選課,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資源。另外,對于選修課學校也要保證一定的質量,合理設計考核方式,并在選修課上課方式上加強教師之間的競爭機制,最終健全選修課上課質量監督體系,保證選修課具備一定的教學成效。其次,學校需要完善導師制度,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導師制是保證學分制順利實施的關鍵,導師制可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在對學生指導過程中發現學生個性特點,從而根據學生需求為學生量身定制發展策略。最后,學校需要完善動態學制,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動態學制是為了全面落實教學管理,動態學制學生可以集中修學分,在學分修滿后學生可以提前畢業。對于如何推行動態學制需要從這幾個方面進行:第一,打破專業門檻限制,對于不同的專業需要設定不同的學分,并解決轉專業難問題,促進不同專業學生之間主修和輔修的隨機轉化。第二,需要科學規定學習年限,根據學生的特殊情況可以適當延長學習年限。第三,允許學生休學或者停學。
教師是教學管理體制的核心力量,因此學校需要加強對高校教師的培訓教育,以此建立完善的師資培訓教育體系,旨在提高學校師資水平和師資力量,更好地保證教學管理質量和水平的提升,對于高校教師培訓需要圍繞業務培訓、學歷資格培訓、培訓考核等進行。對于業務培訓需要確定培訓對象,培訓對象主要以青年教師為主,骨干教師和學科教師為輔,并根據初、中、高三級培訓原則進行培訓。對于青年教師需要加強專業知識、職業道德、個人素質等內容的培訓,對于骨干教師鼓勵他們升學、獲取更高的學歷,對于學科教師定期對他們進行科研教育,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學術研討會,提升他們的學術科研能力。對于培訓形式,需要選擇在職培訓和行業進修的方式,其可以通過崗前培訓、崗中培訓、單科進修、骨干研討會、培訓班、出國進修等方式進行。對于培訓內容,傳統的培訓主要是單一的學歷培訓,在改革要求中需要將學歷培訓向師德培訓、學術培訓、教學培訓等多種形式進行轉變。另外也需要重視培訓考核和培訓評估方式,從而推動高校師資培訓落到實處,對于培訓評估主要對培訓目標可行性、培訓內容先進性、培訓方式多樣性、培訓結果高效性進行評估。在培訓考核和評估結束后,學校需要將考核結果和評估結果納入教師的職稱評比、教學績效考核中,從而激發教師認真對待培訓活動。
創新人才的培養既是高校本身的職責,也是社會各階層發展自身需要承擔的職責,因此需要高校從教學管理體制上入手,立足于創新人才培養的理念目標,加強管理體制創新,并結合當前高校教育現狀、教學管理基礎方法,不斷優化教學管理和創新人才培養之間的關系,最終為大學生提供有利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