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福臺幼兒園 夏麗艷
美術教學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通過多種的藝術表達形式提升兒童的審美水平,激發他們創造美、欣賞美、發現美的能力。現階段幼兒園美術教學呈現著課堂質量一般、內容死板等情況,對幼兒的能力提升造成了很大的阻礙。基于此,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應從他們的興趣出發,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對課程進行調整,讓幼兒在一個趣味性的課堂中學習,保證其身心能力得到穩定的提升。
導入環節是課堂的開始部分,良好的導入對幼兒的興趣激發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在進行美術活動的時候,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導入環節的重要性,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展開合適的導入,這將對他們的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幫助。此外,導入的方式有很多,如設疑導入、情景導入、討論導入等,教師要根據美術內容進行靈活轉變,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如在幼兒園美術活動“美麗的春天”,在開展導入環節的時候,教師可以為他們播放音樂《春天在哪里》,引導他們仔細傾聽音樂,并詢問他們在歌曲中聽到了什么元素,逐漸引導出主題“春天”,利用音樂激發幼兒的興趣;還可考一考幼兒有關春天的謎語,利用疑問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慢慢引出我們的教育主題,激活幼兒對教學內容的興趣;還可發起話題討論,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對春天的見解,不斷點明主題,在討論中調節課堂氛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情景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設備播放一些音樂、視頻,激發幼兒共鳴,引導其快速走進課堂中,為學習增添一些趣味性,保證幼兒的學習質量。幼兒的年齡小,對干巴巴的口頭表述理解較差,因此教師可以基于這種現狀開展趣味性的教學活動,保證幼兒對學習的積極性。
如在開展美術活動“長頸鹿”一課時,在進行情景構建的時候,教師便可以對幼兒講:“老師今天要帶大家去大森林中探險,現在請小朋友們閉上小眼睛,老師要使用魔法帶領大家去森林中了!”隨后播放一些輕柔的音樂以及一些動物的叫聲,對他們說“現在請小朋友睜開眼睛,看一看我們都碰見了哪些動物朋友呢?”播放多種動物的圖片,最后展示出長頸鹿的圖片,對幼兒講:“長頸鹿想要一張自己的畫像,那么就請小朋友們幫助長頸鹿,給他畫一幅畫像吧!”虛擬的情景構建可以快速激發幼兒對活動的熱情度,在“請求、任務、幫助”這些詞匯的驅使下,幼兒的興趣會得到大大的提升,活動質量也有了一定的保障,對趣味課堂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幫助。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他們對外界的認識和生活中的經驗,大多來源于游戲方式。課程游戲化是我國教育所追尋的目標,也是各級教師一直研究的課題,因此我們可以融入游戲的環節,活躍課堂的氛圍。
如在進行美術活動“蝌蚪和青蛙”的時候,教師在講解蝌蚪轉變成青蛙時,可以開展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戲,如讓幼兒模擬變化的過程,教師發出指令:“小青蛙進化出一只手臂啦!”幼兒便高高舉起一只胳膊。教師發出指令:“小蝌蚪長出兩條腿啦!”幼兒便快速用跺腳發出聲音,以此類推,不斷提升指令的速度,這樣不僅鍛煉了幼兒的思維反應速度,還加強了課程的重點內容教學,深化記憶印象,促進趣味課堂的形成。
師幼互動是課堂質量的保證,也是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體現。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重加強和幼兒之間的互動,可以降低自己的身份,和幼兒一起討論學習的內容,引導他們逐漸展開深度思考,在這一過程中實現師幼之間的共同進步,對課堂的氣氛也有很大的調節作用。
如在進行美術活動“漂亮的唐裝時”,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討論學習的內容,如:“你們說唐裝都有什么顏色的呢?”引導幼兒說“紅色、藍色、綠色”等,繼續詢問:“唐裝上的扣子好像和我們平時看見的扣子不太一樣呢!”借用這樣的話語快速融入幼兒的世界中,和他們一起展開討論,如“扣子是一個個小球”或“是一根一根線轉上去的”等,加上師幼之間的互動,不斷豐富課堂內容,雙方都可以得到能力的提升,這也是構建趣味性課堂的有效途徑。
生活是良好的教學資源,課程生活化也是對幼兒教學質量的保障。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經常使用幼兒園內的材料,會讓幼兒產生厭倦感,對學習內容感到枯燥,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內容,充分發散幼兒的想象力,為課堂注入新鮮的活力,開展充滿趣味性的創意美術活動。
在生活中有很多廢棄材料,如塑料瓶、易拉罐、快遞箱、泡沫板等,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家中收集這些材料并帶到課堂中來,進行材料的二次利用。這樣的美術課程對他們來講較為新穎,并且充滿了趣味性。教師也可以引導他們在同伴之間相互交流材料,留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自己的想法,大膽地進行創新。生活元素不僅可以拉近幼兒和美術學習的距離,還能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對他們美術素養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在各個園所的教學安排中,教師都會根據節日特征安排一些主題活動,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這一特征,展開趣味性美術教學,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如在端午節臨近的時候,教師可以展開一些與之有關的美術活動,如使用彩泥捏出粽子,用不織布制作粽子等,這些手工類的美術活動可以快速激發幼兒對活動的熱情,提升課程的趣味性;在母親節的活動中,我們可以帶領幼兒使用白紙和彩泥制作鮮花,利用節日的氛圍展開活動,提升他們的動手能力;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引導幼兒畫出自己心中的夢想,并講述給其他小朋友們和教師聽;在元旦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制作一些紅燈籠、剪紙等,不斷提升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節日的氛圍提升美術課堂的趣味性,達成教育目的,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總之,在開展教育活動的時候,教師要及時調整幼兒的課程內容,選擇他們感興趣的知識開展教學,利用情景、游戲、互動、生活、節日等元素,開展趣味性的課程學習,保證幼兒美育教學的有效性。良好的課堂氛圍需要師幼共同構造的,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更應當調整好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從幼兒的角度和能力出發,不斷構建充滿趣味性的教學內容,滿足幼兒真正的需求,保證幼兒能力可以得到穩定、全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