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公園路小學 周龍
在教育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形勢下,各個學科教育都在追求教學方式的轉變。這也是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和核心素養教育的共同要求,是互聯網+教育發展的新趨勢。但是,要如何進行教學方式的變革,要采用哪些方式來進行課程教育,這是需要教育工作者考慮的問題。教學方式的變革更新,對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有直接影響。教師必須找到最適合學生,最能鼓舞學生信心和熱情的教學方式,而不是單純為了標新立異。
教學方式該如何轉變,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根據目前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相關要求,特別是語文學科講究立德樹人和核心素養教育的新形勢下,教師對于教學方式的轉變也應當著重以滿足新的教育目標,實現教育職能的深化為目標。從目前教育領域在方式改革方面做出的實際舉措來看,其具有以下趨勢和特征。
當前,信息技術進課堂正成為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在互聯網高度普及,網絡教育資源極大豐富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還是死守課本,對詩詞鑒賞或者小說的文學藝術教育等局限于教師的口頭說教,不會活用網絡資源素材,那就成了落后的表現。未來,以微課等方式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將會更好地滲透到語文課堂中,并帶動整個語文學科教育質量的升級。
教師和學生就如同天秤的兩端,兩者表面看是教和學的相互對立面,但同時也是保持課堂這個天秤平衡的關鍵。教師和學生要處于一個平等互信的位置,才能讓課堂保持一個穩定的狀態。教師作為教育內容的主要傳輸者,作為課堂教學計劃方案的制定者,理應主動和學生做好溝通互動,建立更好的師生關系。以此推動課堂教學的優化發展,保持教師所教和學生所學處于供需平衡的關系,真正為實現學生的進步成長做出積極貢獻。
根據目前的教育形勢及相關要求,未來的學科教育必然會更強調學生對知識的舉一反三、活學活用,更強調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和道德品行品質等的提升。這意味著在教學中將不再單純以讓學生掌握某項知識點或者某種寫作、口語表達技巧為主,而是要兼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智健康發展、道德品質和思想觀念的發展等。
相關研究證明,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識對其學習質量、學習效率有直接影響。但是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不需要操心這節課做什么,下節課學什么,只要按部就班跟著教師的節奏就可以了。在新的教學方式下,教師的教育內容及其教學方式將對啟迪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更好的效果。比如在學習寫景散文的時候,教師可能讓學生自主去閱讀以及鑒賞散文,或者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對不同類型的散文進行對照,從而發現寫景抒情類散文在寫作風格技巧等方面的異同點。這就是一個探究學習的過程。在教師采取的創新教學方式引導下,學生不能像嗷嗷待哺的小鳥一樣等著教師把知識喂到嘴里,而是會懷著對知識的興趣,懷著滿滿的求知欲去學習。這是學生自主產生的一種學習行為,是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它將會為學生的成績進步以及學習習慣的養成創造有利條件,并將有效解決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對改善班風學風和課堂氛圍都將有積極作用。
學習是要講究方法的。也許每個學生所適應的學習方法有所不同,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學習方法的確效率更高,也有一些學習方法的效率相對低下。在科學教育方式創新引領下,學生的學習方法具備更大的升級改進的空間。比如教師開展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這是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互助學習,是一個討論與交流相結合,自主學習和共同成長相結合的過程。在這樣的討論中,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體會、學習方法,這就對優化學生的學習方法有積極作用。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是否掌握了什么好的學習方法呢?學習差的學生,其學習方法是否有待改進呢?通過小組合作,在交流對話中自然能逐步發現自身學習方法的不足,同時看到別人學習方法的優點。通過相互借鑒、逐步改進,最終的結果就是學習方法都比較好,學習效率都比較高。這也是降低班級學生水平差距,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的重要途徑。無論是關于放學后的自學,還是在教室里有質量的閱讀課文,或者關于寫作技巧的交流共享,都可以化作學生自身的學科底蘊,為其更好適應學習節奏打好基礎。
從語文學科的特征來講,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藝術性。在日常生活中打電話、發短信、讀書看報,人們處處都能用到語文知識。而且在相聲、戲劇、小品等各種文學藝術、文化曲藝形式中,語文知識也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根據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相關理論,學生應當多從實際生活中學,而不是單單從課堂中獲得知識。在教育方式的轉變中,教師會結合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習慣、興趣愛好等組織教學活動,會將生活中的情景和案例融入學科教育中來。這都能讓學生意識到,生活才是學習語文的寶貴資源,應該在課外生活、校外生活中保持學習態度。向電視臺主持人學,向報紙雜志學,向電腦學,向廣播學,向電視劇和電影學。教師在課堂上做的教學活動輻射面越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獲得的啟迪閱讀,其學習的思路視角也會更廣闊。隨著課堂創新教學形式的持續發揮作用,學生也將在現實生活中更多的獲得正能力的教育熏陶。當學生看到不文明的現象,看到動物園里的小動物,看到滿地落葉和美麗的秋陽,其在課本中學習詩歌、學習散文、學習議論文的各種體會體驗也許就會被激發出來,形成一種良好的文化視野。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相信學生未來必定會更勤奮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