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高新區實驗初級中學錦峰路校區 劉 引
安徽省蚌埠市蚌埠新城實驗學校 喬倩倩
數學資優生就是在數學方面天賦比較突出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能力較強,同樣的知識,他們學習的時間僅需要一般同學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這就意味著在進行常規教學的同時,必須搞清楚剩下的三分之二時間里這些資優生干什么,難道還讓他們和其他孩子一樣進行大量重復的練習嗎?顯然,傳統的教材已經無法滿足其強烈的求知欲,一般的教法也不利于其主動探究,不能適應其超常發展。因此,我們有必要積極改革、努力探索,為數學資優生創造更有利的發展平臺。正好,本學期擔任學校的培優班教學工作,結合這幾年的培優經驗,談談資優生的發現和培養。
資優生并不等同于“績優生”,它對學生的思維品質要求更高。資優生存在著好奇心強、好勝心強、認知力強等特點,他們學習迅速,容易記憶,喜歡研究難題,往往能提出較多的問題,善于思考,抽象能力強,他們已經不滿足于現有的結論和答案,不滿足于教師千篇一律的解答。如果我們還是像對待平常學生一樣去對待他們,往往會磨滅了他們學習探究的積極性,挫傷了他們的探究精神,所以我們要對他們區別對待,要讓他們得到更深層次的發展。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要像伯樂一樣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通過一次次的數學測試去發現他們,并給予他們“小灶”般的待遇。
將課本中的知識點進行重組優化,有時更有利于資優生系統地掌握知識。如在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和“絕對值”的知識點后,就可以把兩個知識點糅合在一起,補充一節專題課——“絕對值方程”。再比如學習了“相似形”和“銳角三角函數”的知識后,就可以把兩個知識點重組,形成“一線三直角”專題、“45°角”專題、“矩形大法”專題、“倍半角”專題等,讓學生充分領略歸納、猜想、證明的魅力。如此設計,雖然增加了課程的容量,加深了題目的難度,但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反而更透徹,也更系統了。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要學會總結,不斷地歸納、思考和運用,這樣才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少同學認為,學數學就是做題,“刷遍教輔書,不會做來也會謅”。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可取的,這些學生雖然做的題比較多,但沒有形成系統,沒有構建知識體系,所以也僅僅能就題解題,不能做到觸類旁通。而如果學會總結,把相同的題型放在一起,找出它們的共性和方法,形成模式化的思路,所有同類型的題目也就迎刃而解了。學生形成系統性的知識體系,在解決問題時會效率更高。
對于有些重要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因為考綱等各種原因,教材往往無法系統地介紹,也無法深入地探究。而這些知識往往在解題中又很有用,教師就有必要給學生進行適當的補充。尤其對于這些資優生來說,參加數學競賽和自主招生考試是必然的,對課本知識進行延伸和拓展也是必需的,這部分拓展也為進入高中學習做了前期鋪墊。
現在的數學課堂講究充滿活力,因為只有“活”起來的課堂,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思考,才能教會學生學習。因而教師要給學生創造自由發揮的空間,挖掘他們個體出類拔萃的靈性,讓他們在課堂上敢想、敢說、敢問、敢動,讓每一個學生的思維都得到釋放,讓他們智慧的火花得以閃現。如在講解一道2017 年西安交大自主招生的幾何試題時,我首先想到了3 種解法。為了考查大家,我讓學生小組討論,看看到底能想到幾種解法。結果在反饋交流時,學生的表現大大出乎我的預料,學生總共想到了6 種解法,連高中的余弦定理和托勒密定理都想出來,還有的解法比我想到的要簡潔得多。給學生一片天地,他們就會創造奇跡,相信學生的能力,他們只是缺少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一面,每個人也都有智慧閃光的時刻,所以我們要推動學生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只有形成“百家爭鳴”的氛圍,才能從不同角度去深刻理解問題,才能在交流中發現自己沒發現的問題,才能取長補短,更深入地去思考。生命有盡頭,學習無止境。只有善于學習的學生,才是潛力無限的學生。
資優生是學校的一種資源。有消息說,某校初中資優生均被某所重點高中學校錄取。我相信這位高中校長是很有戰略眼光的,同這位初中校長一樣具有經營戰略。初中學校為自己的品牌戰略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這種成功也會帶動不是資優生班的教學,會使自己學校的教學質量提升到一個新的臺階。這位高中校長的學校也因為整體吸收了一個班的資優生,迅速使自己的品牌建設走入快車道,這樣一種聯姻是雙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