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江山市城北中學 金愛平
學生由小學進入初中階段學習,本身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由于知識積累、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的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著諸多差異,并且形成分層。因此,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有效滲透差異化教學,從而推動班級學生整體向前發展。
在初中階段實現差異化教學,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也由此,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成為基礎性建設。在初中階段實現差異化教學的前提是合理分組,作為數學任課教師,應當關注到學生以下幾個方面:數學基礎,由于學生從小學階段就已經開始學習數學,基礎包括基本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數學概念公式的積累等,對于這方面的理解,可以通過學生入學考試、日常測評等獲得及時的信息。數學興趣,部分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缺乏信心、興趣,找不到數學學習的方向,成為數學成績提升的重要阻力。在組織教學中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應當關注到對學生的數學基本興趣的了解,可以通過調研、日常交流以及課堂表現等進行分析與觀察。部分學困生不僅是數學學習成績差,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是一塌糊涂。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學生學習的癥結所在。在教學中,教師關注到對學生的了解與觀察,掌握學生基本動態,及時對學生做出調整與疏導。
在了解學生之余,可以為學生做出適當的分組,進而實現差異化教學的開展。差異化教學,在具體教學實踐中,表現為教學目標差異化、例題差異化、教學設定差異化、評價差異化等。一般而言,學生能夠分為學優生、學困生、一般生等幾個等級。針對學生間的差異,可以做如下設定:在教學目標上,對于占據班級大部分的一般生,在教學目標上指導學生充分掌握課程標準要求的重難點知識,完成正常的學習,逐步突破提升;對于學優生,則設置拓展性目標;對于學困生,則設定基礎性目標,幫助學生完成基本概念的掌握。在教學組織中,可以設置分層教學,如在同一問題情境下設定不同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學習討論。在教學評價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定量與定向評價結合、評價主體多元等設定,借評價環節促成學生的學習,激勵學生參與到學習與討論中,進而促成學生的成長與知識的增長。
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初中數學中實現差異化教學的另一重要嘗試。初中階段本身就是知識與能力共同建構的階段,尤其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成健康的學習意識等,全面實現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及時定位和分析自己的學習進度、知識掌握情況等,進而實現獨立而高效的思考。差異化教學看似是教師組織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實則也是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的調整,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及時、準確地反饋自己的學習進度,能夠實現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思維培養,有效把握自己的學習情況。除此之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還能更多地關注到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逐漸提升反饋的真實性,推進教學工作開展。
及時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是差異化教學的必然走向。初中階段學生處于成長變化中,不能基于一次的測評分組等展開教學,及時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完善日常教學工作,全面推動教學工作的開展。但是在組織教學中,教師更多地關注到學生本身,及時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規劃分組,針對教學跟蹤。基于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指導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的發展,最終促成教學工作的開展。對學生動態的跟蹤,不僅要從學生成績著手考量,也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討論,及時對學生進行分組討論。
在初中階段組織開展差異化教學,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與個性規律,帶動班級學生整體成長,使班級教學不再是一項“隨大溜”的活動,而是更具針對性、目標性、人文性的教育活動,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活動,真正遵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將課程分層、評價分層,帶動班級整體向前發展,實現數學的個性化學習,不僅教學生知識,更教學生如何把握自己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