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江安鎮濱江初級中學 郭世平
初中數學學科有相當多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存在密切聯系,因此,教師應使數學課堂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系,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內驅,使數學課堂教學更有效。我們應該告訴學生數學知識都包含在他們的生活中,要具備一雙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眼睛,引導他們學會觀察和思考生活,以體現在教學中的生活氣息。只有這樣,才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使生活和學習之間的距離更近,從而實現學習數學知識的真正價值。那么,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如何實踐生活教育理念,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科素養呢?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數學教師要善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創造生活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體驗生活知識與數學知識的關系。例如,直角坐標系的建立可以這樣介紹:你怎樣才能在進入教室時找到座位?學生的答案是:找出行數和座位數。此時,教師呈現充滿數字標注的座位圖,在此基礎上,將座位圖根據縱向和橫向的序數抽象成坐標圖。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增強學科學習的趣味性,又讓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形象化地認識抽象的數學知識。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盡可能地創造一些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體驗到自然、真實、實用的數學,學生就會滿懷熱情地進入數學學習中。
數學學習中,學生的思維是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就在于對具體生活知識的概括,并使其變成高效簡潔的數學知識。為了落實這一教學問題,初中數學教師要設法引導學生從具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盡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鮮活的生活實例來指導學生,使學生能夠找到生活知識和數學知識之間的緊密聯系點,從而探索生活常識中的數學問題。例如,在關于“角”的內容教學中,教師可安排學生在上課前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實物。在課堂上,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對象,教師讓學生觀察物體的共同點,組織討論和交流,并總結出“角”的特征。為了創造一個開放的活動情境,讓學生熟悉生活實際,多感官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通過找、摸、指、說等方式加強對“角”的感性認識,在積累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通過歸納、概括的方式建構“角”的概念,最后再由知識的理解過渡到知識的應用,探究“角”在生活中的應用元素。如生活中常見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之間構成了各種類型的角。我們可以這樣提問:“你喜歡坐什么樣的椅子?為什么?”這樣通過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從生活中提取數學問題,再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讓學生真正感悟出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感受學好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數學與生活的關聯不管是在學科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都是隨處可見的。我們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善于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因此,我們要善于挖掘生活里的數學素材,并讓學生通過生活體驗的方式加強對數學知識的認知,以切實活化和內化思維,不斷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我們在進行“三角形的穩定性、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等內容的教學時,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類似圖形的實踐操作加強認識,引導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悟數學知識有如此巨大的應用價值,從而更加激發他們學好數學和解決問題的熱烈興趣和強烈愿望,學生隨之而來的收獲不僅僅限于數學概念和公式定理,而是思維的嚴謹和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學科綜合素養就這樣在潛移默化下提升。
我們要加強對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的鉆研,努力挖掘數學知識與生活常識的聯系點,通過創設生活情境、探究生活問題、體驗生活數學等手段,充分引導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問題的解決,使所學知識形成實際運用價值。這樣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思維素養和實踐能力的提升,這樣的教育才能培養適合時代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