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鹽南高新區伍佑小學 王艷娥
新時期,作為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以人為本教育理念開始受到關注,強調當前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要遵循這一理念,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能夠主動掌握數學知識,從而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
隨著教育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完善學生的獨立人格才是教學的首要任務。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的教學要把學生作為主要關注的對象,并逐漸實現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能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明確自己和學生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讓學生在教師主導作用的引導下成為學習的主體。這不僅要求教師加強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還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喚醒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讓他們不再拘束自己,敢于發言和表達,進而在引導他們積極發言的同時活躍課堂氛圍,獲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在學習中能夠主動建構知識,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發現、分析和獨立解決實際問題,并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展開對話互動,快速解決問題,使得課堂成為師生交流、互動、共同成長的對話場所,從而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感受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快樂,進而激發出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中,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成為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將學生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探究,才能讓學生憑借自己的力量以及和同學之間的合作來自覺主動地掌握知識。以蘇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反彈高度》一課為例,教師導入:同學們都喜歡玩球,這節課我們就用數學知識來玩球,有興趣嗎?今天老師帶來了兩種球(籃球和乒乓球),你們想玩嗎?然后請兩名主動舉手的學生分別來拍球,輪流把兩種球都拍一拍,再說說拍兩種球的感受,其他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進行補充。緊接著,教師繼續提出問題:“如果從同一高度落下,哪種球會反彈得高一些?”先讓學生在小組中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進行討論與交流,然后給出答案,同學之間可以相互補充。這樣一來,通過教師創設的教學情景和直觀演示,學生積極參與,能夠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從而樹立課堂主體意識,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學知識。
我國以班級授課制為主要教育形式,教學中很容易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此,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就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主動發現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挖掘他們在數學方面的潛能。以蘇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負數的初步認識》一課為例,教師首先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導入新課,并讓學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象。如,教師在一開始上課時組織學生玩“正話反說”的游戲,游戲規則是教師說一句話,請學生說出與它意思相反的話。例如:向上看(向下看)、向前走200 米(向后走200 米)、電梯上升15 層(下降15 層)等。通過游戲的設置,讓學生明確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并在游戲的氛圍中緩解緊張情緒,逐漸融入課堂教學中,同時基本了解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的感知和掌握情況,繼續展開后面的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水平。
總而言之,現代教育所強調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實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人、尊重人和愛護人的關鍵渠道,在關注學生的現實需要和未來發展的同時,更注重開發和挖掘學生的稟賦和潛能。因此,當前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必須意識到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并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不斷促進學生的發展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