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北橋中心小學 邵希云
新時代的教學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更需要增強教學活動的深度,提升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完成深度學習,將深度學習的理念貫穿教學始終,使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改善。
深度學習由美國著名學者薩廖與馬頓提出,他們認為深度學習是將學習內容落實到生活實際之中,從而在實踐運用中不斷深化對知識的理解。而小學數學作為一門思維課程,更需要教師將邏輯思維培養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結合深度學習要求與小學學生的學習能力,小學數學的深度學習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小學數學深度學習主要指深化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掌握與理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不斷改善教學方式優化課堂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深度學習能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趨于合理,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活動的深度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深度,保證教學活動深度需要教師不斷探索新穎的教學方式,加強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要提升學生學習的深度,教師首先要重視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在教學中,一方面要重視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要深度研究教材,挖掘數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要素,打造高效課堂。
例如,在“多邊形的面積”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可以將實踐教學作為重點,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利用教室資源對展示墻、桌子拼接形狀等進行面積測量,完成多邊形的面積計算。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更能讓學生通過親自參與測量與計算深化對課程知識的理解。
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夠進一步深化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能夠將學習成果真正應用到生活中。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將數學思維的培養貫穿于教學始終,借助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并進行獨立思考。
例如,在“和與積的奇偶性”的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能夠通過計算了解兩數相加或相乘所表現的奇偶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通過親自計算發現這一數學規律,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更加重視給予學生探索與發現的空間,可以讓學生分組在黑板上板書算式,從1+1、1+2……10+10 等算式的計算和結果中,討論數與數相加或相乘體現了怎樣的數學規律。通過這一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實踐的樂趣與成就感,更能夠進一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深度學習的有效性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獲得快樂與成功。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
例如在“厘米與米”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準備好厘米尺與米尺,讓學生對教室內的黑板、墻體、桌子、書本、橡皮擦、鉛筆等物體進行長度測量。首先,學生需要根據每個測量物體選擇適宜的測量工具——米尺還是厘米尺;測量之后,學生需要對測量結果進行厘米與米之間的單位換算,例如教室墻體寬度用米尺測量出來為5米3,學生將其換算為厘米長度就是530 厘米,書本用厘米尺測出來為18 厘米,將其換算為0.18 米。實踐中,學生能夠熟記“1 米=100厘米”這一知識點,進一步鞏固數學知識,進而學會將測量與換算靈活地應用到生活中,形成善于思考、善于實踐的好習慣,深入認識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重點在于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