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莊浪縣良邑小學 趙彩珍
數學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可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還能檢驗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成果。文章從小學數學個性化設計的角度入手,探討了數學作業設計的科學方法,旨在保障數學教學的整體效果。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如今,小學數學教師更注重在新的教學設計理念下優化作業設計方法,利用優化的數學作業來促進學生的發展。
個性化數學作業設計的意義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減少應試色彩,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二是創新作業內容,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三是改善作業形式單調的問題,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找到樂趣;四是迎合差異化教育原則,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五是強調學生本位的教學原則,減少學生對數學作業的厭煩情緒。
為了實現數學作業的教學目標,教師可采取以下幾種方式為學生合理設計個性化作業:
將游戲元素融入個性化作業之中,讓數學作業帶著玩樂的色彩,可有效增強學生完成數學作業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玩樂的過程中有效掌握新課的知識點。例如,在“位置與方向”一課的作業設計中,教師可為學生布置各種不同的個性化數學游戲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1)與家庭成員玩“說反話”的游戲,比如爸爸說了“東方”,學生需立即向著與東方相反的方向走一步;(2)與小伙伴玩“捉迷藏”的游戲,小伙伴可為負責找人的同學留下位置和方向的暗號,讓該同學解出暗號,根據具體的位置和方向找到藏在那里的小伙伴。學生在個性化的數學游戲作業中,可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有利于提高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
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下,教師應根據差異化的教育原則,為學生設計合理的個性化作業。比如,在“圓柱的體積”一課的數學作業設計中,教師可先為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設計基礎性的作業內容:“有一圓柱形狀的煙囪,它的底面半徑為0.5 米,高為3 米,請問它的體積為多少立方米?”此類作業的設計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夯實數學知識基礎。對于學習能力良好的學生,教師可為其設計一些具有探索價值的題目,如:“已知某一圓柱體的底面半徑為2cm,高為6cm,那么要制作同樣的圓柱紙盒,需要用多大面積的紙?制作成功后,其體積為多少立方厘米?”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操作,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對于學習能力較佳的學生,教師可為他們設計發展型的數學作業,如:“有一個工廠制造的零件底面直徑為5cm,高為10cm,若沿著零件的一條底面直徑切開,得到相同大小的兩個零件,請問此時零件的總面積比原來的增多了多少?半個零件的表面積和體積分別是多少?”這樣的數學作業能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完成數學作業。基于學生差異設計數學作業,能夠體現數學作業的個性化特征,使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得到發展。
數學教師要為小學生設計個性化作業,還可指導他們走進現實生活,完成相關的數學作業。比如,在“折扣”一課的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可為學生設計這樣的個性化作業:“走進超市,關注商品的打折情況,將商品折扣信息記錄下來,計算打完折之后的商品價格為多少,并分析折扣后的價格與原價相比便宜了多少錢。”這一個性化作業能夠讓學生獲得個性化的學習收獲,深刻體會“折扣”的數學意義及其實用性價值,發展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良好學習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應關注新的作業設計理念,改進現有數學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數學作業設計水平。個性化數學作業設計是教師科學設計數學作業的首選設計類型,通過不同的設計方法,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