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丹陽市實驗學校 倪雙喜
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試卷所呈現的特點已不僅僅是原有的基礎性和知識性了,在它們的基礎上又延伸出很多的特性:
這類題目的特點在于問題可以是來自現實生活的,也可以是來自數學知識中的,它要求學生對問題情境中各要素進行觀察、理解、想象和思考。
例如:①羽毛球拍每副24 元,需要2 副;②乒乓球拍每副48 元,需要3 副;③電風扇每臺192 元,需要4 臺;④29 寸彩電每臺1832 元,需要3 臺。根據上面的信息,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由于羽毛球拍、乒乓球拍、電風扇、彩電等都是學生常見的物品,所以容易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進而從情境中提出深淺不一的數學問題。
例如:觀察下列各組算式:
8×8=64 6×6=36 11×11=121
7×9=63 5×7=35 10×12=120
1.直接寫得數:25×25=_______。
2.請舉一個類似例子。24×26=______。
這類題目給予學生的是猜想、嘗試、尋找規律或模式的思考空間。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會給出具體條件并提出問題,要求學生自主得出結論,再加以證明,其常見形態為“是否存在……”“判斷……”“推測……”,要求考生自己研究、探索、發現、解決。這類題型的思維過程是:“分析→猜想→證明”。
又如:元旦期間,商業廣場舉行促銷活動,顧客購物有兩種優惠方式:一是所有商品按八折出售;二是購物滿200 元,送100 元的購物券(兩種優惠方式只能選擇一種)。(1)小明媽媽看中一件250元的衣服,如果按照第一種優惠方式,她可以優惠多少元?(2)如果小明媽媽想買這件衣服,還準備買一雙98 元的皮鞋,她選擇哪種優惠方式比較合適?(列式計算后,再簡要說明)
如果學生平時缺乏生活經驗,面對這樣的題目就有點棘手了。教師平時在教學時就應該注重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久而久之,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各種能力都將得到提高。
這類題目可以說是探索性問題的一種特殊情況,它不僅需要學生去探索,而且由于它的條件、要求或結論不確定,所以更具探索性。開放性問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例如:王磊前往超市買東西,營業員阿姨給出的價格為:籃球每個60 元,足球每個50 元,排球每個40 元。王磊說:籃球買10 個,足球買8 個,排球買6 個。一共要付多少錢?請開張發票。
此類問題,可以讓學生在生活經驗數學化、實踐化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關系。
為了考查考生的應用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近年來,各地的考題中出現了一類密切聯系生活、生產實際,體現數學知識的綜合性的應用性問題,考生解答時普遍感到難度較大。這些試題多取材于生活、取材于社會,是學生所熟悉的,例如學生的購物經歷、體育活動、旅游等,都可以成為數學應用性問題的原材料。
例如:“五一”期間,4 名老師帶領60 名優秀班干部去“瘦西湖”游玩,由一名導游帶領。瘦西湖入口處的“購票須知”寫道:“每人憑票進門。兒童、成人一律每張50 元,40 張開始可以享受團體九折優惠。”導游買票時付給售票員1500 元,夠了嗎?本題解答方法有多種,在解答時要隨機應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不變是解題的思路,如果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解題思路,將使我們受益匪淺。
這類試題的特點是突出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生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將得到提高。
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數學已涉及諸多領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試題突出了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多考生感到不適應,其實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數”“形”“量”等數學信息,只是學生還缺少發現的眼睛。
例如,學生在學了“千克、克的認識”后,聯系前面所學的“元、角、分”的知識,模擬菜場買菜(考卷上給出了各種物價)。在此過程中,學生要考慮到葷素搭配來選擇菜的種類,考慮到菜的量,還得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怎樣才能做到經濟又實惠?讓學生通過親自體驗,解決生活中每天都要遇到的數學問題。
這類試題的特點是突出數學活動的實踐性,培養學生解題能力,同時發展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