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單”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教育改革的實踐,也是教師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途徑。基于“學習單”視域下,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系統化、完整化的學習指導,促進學生融入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發展的空間,讓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究學習能力得到培養。
關鍵詞:學習單;小學數學;教學策略;設計規劃;教學質量
一、 引言
“學習單”的引入,讓教師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發生了變化,教師的教學觀念也更為現代和科學,打破了過去的束縛,掙脫了傳統教育的限制。教師借助于各種“學習單”的設計,能夠解決當下不足,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也讓學生的實際需求得到了滿足。
二、 “學習單”的定義
“學習單”是近年來提出的新興概念,以系統性的規劃和細節的學習進程設計,為學生提供清晰的指導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自學研究以及合作探索,鼓勵學生發揮自主能動性,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在小學教育中運用的“學習單”,實質上是學習任務單的簡稱。教師根據教材中的內容,選定一個學習的目標,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資源和正確的學習方法,以明確的學習任務為導向,促使學生進行深入學習,幫助學生鍛煉各方面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在學習任務單中,還會涉及學習反思以及后續的學習規劃,以便學生進行查缺補漏,幫助學生及時發現不足,有助于學生長遠的發展。
一般而言,“學習單”是由教師設計而成,教師需要掌握班級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再以學生的角度去進行具體的設計規劃。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在制訂“學習單”的時候,目光會更為長遠,對于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的把控也會更加精確,學生在完成“學習單”的過程中也能夠更為適應,高效完成。
三、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加入“學習單”的作用
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也是學生日后在實際生活中解決數學問題的理論依據,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視。新課改中提出:學生不再是過去填鴨式教學的“被動接受者”,而是要成為一個超越型的“自主學習者”。學生應當具有自主學習的意識,以及搜集知識、自主思考的能力,并能夠進行獨立思考,創新、創造。
“學習單”的引入,能夠讓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以問題式的導向和具體化的任務,促使學生進行學習掌握,幫助學生進行學習規劃,讓學生能夠掌握科學學習的方法。學習任務單的種類多樣,教師通過“學習單”可以組織一定的合作實踐,讓學生在小組的氛圍下進行合作探究,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團隊意識,讓學生了解到合作共贏的理念,也促使學生進行社交,幫助學生鍛煉交流能力和自我表達能力,實現對學生的綜合培養。除此之外,教師還能夠借助“學習單”引入生活情境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列舉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能夠理論聯系實踐,增強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在“學習單”的幫助下,小學數學課堂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教師的教學手段也得到了拓展創新。教師根據學生完成的結果和成績,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需求,從而進行下一步教學的調整,為學生提供更切合實際的教學策略。
四、 基于“學習單”視域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以問題為導向,布置課前預習導學單提升學生自學能力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教師是教學中的“領導者”,就如同航船上的舵手,掌握著教學的主線與脈絡,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學生則是學習的主體,是航船前進的燃料與動力。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投入到課堂中,從而完成積極的、高效的數學學習過程,讓學生的數學素養得以增強。基于“學習單”視域下,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數學課前導學單,讓學生進行“溫故知新”,引導學生在課下時間進行自學拓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自學能力得到培養。
例如,在進行《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這一節課的教學時,教師以過去所學的“一位數乘一位數”為復習導入,讓學生進行復習鞏固。再為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前“導學單”,主要以:
1. 瀏覽教材,了解本節學習內容;
2. 復習十以內的乘法公式;
3. 觀看教師所提供的預習資源,掌握本節課大概知識內容;
4. 進行整十數、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及估算;
5. 計算“3×20、5×30、4×100”等式子,得出結果并驗算。
“導學單”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理清本節課所講的內容,讓學生進行初步的預習掌握。教師為學生設計完整的預習過程,并由淺至深地進行教學規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導學單”的引導下,學生能夠通讀課本上的數學概念,并將過去所學的知識和即將要學習的知識內容進行聯系,建立一定的邏輯思維。學生再通過教師所給予的教學資源,進行數學概念的學習掌握,并將理論聯系實際,進行運算檢驗,從而考察學生的自學效率,促進學生更認真地對待預習環節。通過數學課前“導學單”,學生能夠在課堂正式上課之后,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從而進行更深入的學習,掌握相關知識內容。
(二)組織小組合作,規劃合作探究“學習單”拓展學生數學思維
小學教育中所涉及的核心素養,包含了學生的方方面面,以及學生的身心健康。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識是小學教育的一大內容,也是學生之后成長和生活所必備的技能。基于“學習單”視域下,教師適當地進行合作活動的組織,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開發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思維,促進學生共同進步。教師在進行小組活動“學習單”的設計時,可以從某一個知識點出發,以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和內容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在疑難點進行討論、探究,促使學生進行思維的碰撞,幫助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
例如,在進行“千克與克”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了解質量單位的定義,并引導學生建立起有關重量的概念,讓學生能夠對物體的計量方式有正確的認知。為了讓學生有更清晰的了解,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一定的合作實踐活動,以活動“學習單”為導向,引導學生進行稱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學習單”的內容大致如下:
1. 我們平常如何進行重量的稱量呢?
2. 臺秤的使用方法與步驟是什么?
3. 將教師提供的物品進行稱重,并給出計量答案;
4. 討論千克與克的換算,并進行公式的運算。
教師先對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合理的小組分組,再讓學生根據活動“學習單”進行合作探究,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最終獲得一定的結果。通過這樣的學習方法,學生能夠有效地規避一些常見的誤區,學生之間也能夠互幫互助,達到共贏的效果。學生通過討論交流,也能夠拓展自己的視野,從不同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從而建立起更為全面的數學思維。
(三)導入生活情境,設計互動扮演“學習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生活化教學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是一種較為有趣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在教學課堂上看到自己日常可見的事物或者情境,從而有一定的代入感,也會產生一定的好奇心理,從而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基于“學習單”視域下,教師可以將生活情境教學法和“學習單”進行有機融合,提高數學課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進行“認識升”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飲料作為生活情境的切入點。互動扮演“學習單”如下:
1. 與同桌商議,自由選擇商家、買家兩種角色;
2. 購買物品為1.5L的礦泉水和1L的大桶果汁,如何向商家形容容量的大小關系?
3. 商家拿出兩種沒有標簽的飲料罐,讓買家自己進行比對,將容量與正確的飲料名字進行匹配算作成功。
此“學習單”以小學學生喜歡的果汁、碳酸飲料、礦泉水等引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再以購物場景作為互動扮演“學習單”的設計依據,為學生營造一定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更飽滿的激情進行學習。
(四)引入問題案例,運用解決問題“學習單”增強學生應用能力
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兼顧理論知識的教學和運算能力的鍛煉,再適當地融入一定的實際問題案例,讓學生在題干部分進行思考、總結,鍛煉了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再根據一定的解決問題“學習單”,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
例如,在進行“混合運算”相關的知識教學時,學生所要面對的重難點在于綜合算式中會有兩步運算的順序,學生需要辨別運算的優先性,了解計算題的正確書寫格式,并能夠得到最終的計算答案。根據教材中的內容,教師可以引入一定的問題案例,以“學習單”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的鍛煉。解決問題“學習單”如下:
1. 仔細閱讀題干內容,掌握題干中所提到的數學相關概念;
2. 根據題干內容,列出計算公式(混合算式);
3. 計算混合算式,并列出計算步驟,得出結果后進行檢驗復算;
4. 同桌之間交流答案,并說出自己分步解答的原因。
通過如上“學習單”的設計,學生的讀題能力和解題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培養,學生也能夠在“學習單”的引導下,掌握正確的學習過程和計算過程,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學生之后的數學計算應用。
(五)課上聯系課下,借助數學課后“檢測單”評價學生學習效果
小學數學課本中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知識”,一類為“實踐”。每個單元乃至每個小節當中,都會有一定的練習題,學生通過課下的計算學習,能夠鞏固自己的數學知識。學以致用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大原則,教師在課下時間,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定的課后“練習單”,讓學生按照正確的進程進行計算,教師再通過學生的“學習單”來查收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合理的評價。
例如,在進行“用字母表示數”的單元教學后,教師通過課后“檢測單”的設立,如:
一、 填空
1. 食堂原有一批大米,吃掉20袋,又買來x袋,現在有50袋,食堂原有大米()袋。當x=15時,食堂原有大米()袋。
2. 在一個等腰三角形中,底角是a°,那頂角是()°;當a=30時,頂角是()°。
3. 2、5、10、17……,那第n個數是()。
4. 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最長的邊長是a厘米,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平方厘米。
二、 選擇
1. 王師傅上午做m個零件,下午比上午多做5個,這天一共做()個。
A. m+5B. m2+5C. 2m+5
2. 小明今年a歲,小軍今年(a-5)歲,c年過后兩人相差()歲。
A. 5B. cC. c+5
3. 甲數是m,比乙數的2倍多n,乙數是()。
A. m÷2-nB. (m-n)÷2C. (m+n)÷2
4. 在一個直角三角形中,三條邊的長度分別為a厘米、b厘米和c厘米(a>b>c),那這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是()平方厘米。
A. ab÷2B. bc÷2C. ac÷2
通過這樣的數學課后“檢測單”,學生能夠進行知識的鞏固與復習,有助于學生深層次的學習掌握。而教師通過批改學生的“學習單”,并上傳至大數據平臺進行數據分析,能夠掌握學生當下的學習狀態和學習能力,形成學生個人錯題集和班級錯題集,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策略的轉變,進行有針對性地教學,設計更符合學生學習水平的“學習單”。
五、 結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是關系到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師在數學課堂中應用各種“學習單”,可以促進學生參與到數學思考中,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幫助學生完成整個學習進程,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以“學習單”為工具,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教學課堂,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助力學生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勇軍.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探究[J].教育觀察,2019(33):27-28.
[2]陳麗玲.芻議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J].新教師,2020(1):44-45.
[3]范立軍.課程視野:“深度學習”視域下的數學教學——以“單價、數量和總價”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20(31):30-31.
作者簡介:
李佳,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蘇州市滄浪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