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文精神的培養是教育部門提出的全新要求,但是部分教師對人文精神的滲透方法了解得不多,所以人文精神的滲透效果并不如意。鑒于人文精神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讓學生形成家國意識,讓學生塑造起完善的精神世界,所以教師需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了解人文精神的滲透,并進行不斷的實踐、探究,這樣才能對學生的人文精神進行有效的培養。文章從現狀、策略兩個方面入手,闡述了高中政治教學中如何有效滲透人文精神。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滲透方法;人文精神
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課堂教學的目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向學生傳授一定的理論知識,還要盡可能地對學生的人文精神進行培養。在長時間的實踐中發現,教師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進行有效的人文精神滲透,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促使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有所發展,為學生后續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不過,人文精神的滲透是需要一定方法的,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適合的滲透方法,才能幫助學生有所發展。
一、 課堂教學的現狀
(一)思想認知層面
人文精神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對學生的精神進行教育。相較而言,這樣的教育無法直接看到效果,但可為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提供保障。具體來講,學生的心理現狀會在人文精神的影響下發生改變,學生會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會樹立起正確的三觀。然后,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還是很喜歡進行講解,所以將學生放在了被動學習的位置上,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壓制了。因為這樣的課堂教學沒有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沒有讓學生聽到其他人關于人文精神的解讀,所以學生的價值觀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教師也沒辦法將學生之前的看法加以糾正。
(二)人文修養意識
教師要明白,自己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也是學生的榜樣。因此教師想要滲透人文精神,必須重視自身在學生面前的形象,需要將自己的科學文化修養不斷提高,需要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提高。但是,在當前的高中政治教學中,某些教師并未起到榜樣作用。比如: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因素質欠缺,所以經常會出現臟話。而這,給學生帶來了不良影響,也沒辦法有效地進行精神文明的傳播,教師的威信也會降低。
(三)師生關系
某些教師的思想存在問題,將師生關系極端化了。也就是說,教師會把自己放在重要位置上,會按照自己的喜好評價學生、要求學生。因為這樣的課堂教學并沒有將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所以學生的學習會受到影響。
二、 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策略
(一)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可以更好地進行學習,進而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從而深入地思考,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所以,在進行人文精神滲透的時候,教師需要將多元化的方法利用起來,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具體來講,教師需要將人文精神的滲透重視起來,需把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尊重。此外,教師要明白,高中政治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人文性,所以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還要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也就是說,教師需要將教材中的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要將理論性很強的知識簡單化、生活化。因為學生看到了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所以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會主動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通過這一過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進行有效的交流,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的鍛煉,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這樣一來,就可以營造出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才能進行有效的合作、交流,課堂教學的氛圍才能活躍起來。最后,教師教學完后要進行深入的反思,即:反思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有什么表現得好的地方,有什么表現得不好的地方,這種教學方法是不是適合學生。這樣,教師就能及時地根據學生的情況改變自身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的內容,掌握相應的政治知識。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營造出一個愉悅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快速地集中注意力,讓學生以更加積極的狀態在課堂中進行知識的學習,從而在實現教學效率提升的同時進行人文精神的滲透,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二)創新課堂教學的方法
政治知識相較而言有些枯燥,如果教師直接進行講解,學生會覺得課堂教學很無聊,會覺得自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進行知識背誦。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教學的效率是很不如意的,人文精神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所以,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的方法進行創新。
例如在教學《探究世界本質》的時候,教師要知道,這節課中呈現了大量的、抽象的理論知識,如果教師不能及時優化自身的教學手法,仍然按照傳統教學模式對教材中的知識進行講解,學生很有可能聽了半天也聽不懂。鑒于學生喜歡形象直觀的事物,而多媒體技術可以將知識以形象直觀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所以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利用起來。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在課堂伊始告訴學生這樣一個概念:世界是物質的。在學生產生初步的認知后,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運用起來,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將世界的整體形態進行展示。因為圖片、視頻具有圖文聲并茂的特點,所以學生的感官能夠受到刺激,可以對世界物質有一定的了解。此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什么東西是物質的,什么東西是意識存在。之后,教師可以進行相關知識的引入,使學生進行討論、探究。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學難度有效地降低了,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人文精神也進行了有效的滲透。由此可見,借助教學方法的創新能夠充分凸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就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為人文精神的滲透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教師樹立榜樣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師不僅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更是學生成長的榜樣。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把握這一特點,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影響,促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發展。
首先,教師需要樹立起提高人文素養的意識,要不斷地將自己的人文素養提高。其次,在工作、生活中,教師需要將自己的一言一行重視起來,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尊重,要將學生放在平等位置上。此外,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親切感,使學生與教師將良好的關系建立起來,使課堂教學的氛圍變得活躍,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被調動起來。最后,教師需要樹立起終身學習的意識,需要將自己的素養、修養不斷地提高,需要學習全新的知識、優秀的文化,如此,才能進行高效的政治教育。由此可見,教師發揮出榜樣作用,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具體來講,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學生注重自己的言行,可以讓學生與教師做好朋友,并且給予教師信賴感。而這,可以為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提供保障,可以讓學生的人文素養、人文精神得到有效的培養。
(四)開展實踐活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意識活動的有效保障。所以,在開展高中政治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基于教學內容開展實踐活動,并且對人文精神進行有效的滲透,這樣,學生就能有效地吸收、內化人文精神,學生就能將人文精神應用于日常生活中,學習到的人文精神就會變為學生的品格、修養、內涵。所以,教師要將實踐活動的開展重視起來。
例如在教學《政治生活》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要知道,教材中提到了選舉的相關知識、步驟,而每個公民是有參與到選舉過程中的權利與義務的。所以在教學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切實經歷相關的流程。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選舉大會現場,然后基于教學內容布置這樣的任務,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觀察、感受。即:對選舉程序有深入了解,對選舉人員資格有所了解,對被選舉人資格進行了解,對選舉過程中需遵循的原則羅列出來。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理論知識與實際活動結合在了一起,所以學生可以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可以主動地發現知識、探究知識,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識。而借助這樣的形式,學生可以通過實踐完善自我,可以將自己的獨立性提高,可以將自己的自主性得到提高,學生的個性也會得到增強。也就是說,教師開展實踐活動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進行自我創造的機會,可以使學生的潛力被激發出來,可以讓學生的文化底蘊得到增強。由此可見,為了將理論知識以更加趣味化的方式教給學生,教師可以嘗試將其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從而將知識以更加有趣的方式進行展現,加深學生對人文精神的理解,才能讓學生不斷地發展、成長,才能讓學生的文化底蘊得到增強,才能讓學生的知識底蘊得到增強,才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修養、內涵。
(五)進行時政教育
政治教學不光指的是教材內容,更重要的是時政。作為新時代的我們,需做到與時俱進,需要將當前的時政熱點利用起來,要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形成一定的人文精神。因此,教師要將時政教育重視起來。
例如,在201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國慶閱兵對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蘊含著一定的人文精神,在進行人文教育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所以,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進行有效的引導。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簡述我國當前的國際地位,說一說國際形勢是什么樣的,我國的綜合國力是什么樣的,且在進行國際交往的時候,需要遵循怎樣的原則。而在講解這些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地滲透愛國主義精神。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責任、義務,就能形成愛國主義精神。所以,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將時政熱點抓住,要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引入時政熱點。這樣,學生才能將正確的三觀樹立起來,才能更容易接受人文主義精神的導入,才能讓學生的人文精神得到有效的培養。由此可見,進行時政教育拓寬了人文精神的滲透渠道,能夠快速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明確自己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與承擔的義務,促使學生的人文精神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人文精神在學生的學習與成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使學生成長為國家所需要的全方面發展的人才,而高中政治教學在滲透人文精神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所以教師要將人文精神的滲透重視起來。上述提供了幾種簡單有效的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方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新課堂教學的方法、教師樹立榜樣、開展實踐活動、進行時政教育,教師可以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才能讓學生發現政治教育的樂趣所在,才能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才能讓學生受到優秀的精神文化的熏陶,才能讓學生的道德品質得到有效的培養,才能讓學生全方位地成長與發展。不過,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方法不止上述提到的幾種,教師應不斷地進行探究、實踐。
參考文獻:
[1]王峰.人文精神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滲透[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4(2):80-81.
[2]劉緒銀.高中政治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探索[J].文理導航(上旬),2013,4(5):32.
[3]鄒德松.淺探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J].文理導航(上旬),2010,4(12):78.
[4]白金發.高中政治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探索[J].新課程導學,2016,4(24):11.
作者簡介:張長娟,重慶市,重慶市巴川國際高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