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今天,英語作為對外交流的主要語言,其重要的教育地位逐漸顯現了出來。如果想要學生學好英語知識、積累英語詞匯量,那么大量的英文課外閱讀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和掌握更多英語詞匯和句型,同時還能真正實現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提升,并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因此,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提出了運用“整本書閱讀”的方法來展開閱讀教學,以達到幫助學生提升英語素養的目的,而文章也將就此簡單闡述初中英語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整本書;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行,課堂教學時間明顯不足的問題逐漸凸顯了出來。就以英語學科的閱讀教學為例,閱讀教學應該被廣大英語教師重視起來,尤其是課外閱讀。而基于整本書的閱讀,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語感,還能夠在豐富他們英語詞匯量的同時,使其深刻感受到西方文化和氛圍,有其獨特的教育價值。因此,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重視英語閱讀教學和課外閱讀,并從“整本書閱讀”這一理念出發展開教學。
一、 初中英語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基于整本書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英語語法和單詞的機會與平臺,尤其是一些課外的英文小說、名著等,其中包含了很多不同西方國家的思維文化和風土人情。這不僅可以很好地培養他們對英語閱讀的興趣,同時還能讓他們通過閱讀去深入了解英語知識的背景和感受樂趣,使其在英語文化的影響和熏陶下逐漸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從而取得一個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而另一方面,新課改也對初中生的能力培養與發展提出了更多新要求,比如:要能夠獨自利用網絡、圖書館等各種課外資源去解決實際問題;要能夠自主查閱課外學習資料等。而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課外閱讀便可以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被我們用來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既能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又能有效增強他們的英語文化意識,進而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從而提高成績
在初中英語考試題中,閱讀部分所占比重比較大,而且學生在做其他類型的題目時也與他們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想要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英語成績,就必須針對其英語閱讀和理解能力進行培養與鍛煉。由于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這一年齡特點,他們對未知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教師開展基于整本書的英語課外閱讀活動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激發學生對于這一領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以滿足當代初中生學習的需求。在傳統的英語教學理念中,教師一般都是通過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題目練習(即題海戰術),來達到提升學生英語成績的目的。雖然適當的習題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和鞏固所學內容,但是過多的機械性訓練會逐漸削弱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甚至還會適得其反導致學生學習抵觸情緒的產生,也正是因為如此,初中英語教學效率和質量始終難以得到有效提升。所以,教師可以通過英語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將學生從枯燥單調的閱讀訓練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英語閱讀的樂趣,不斷提升學習英語的熱情和欲望,最終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
二、 初中英語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精心挑選課外閱讀材料
可供初中生閱讀的英文著作種類和內容有很多,因此,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從某種程度上也取決于學生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學內容,精心挑選最適宜的課外閱讀資源。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我們必須始終圍繞著教材內容,盡可能地從英文課外閱讀著作的趣味性、可讀性和知識性出發進行選擇,以便帶給學生更好的閱讀和親身體驗,使其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并且發自內心地去閱讀語篇內容。
而為了更好地實現上述教學目標,教師除了要保證閱讀材料的真實性和可讀性以外,同時還要確保所選擇的課外閱讀材料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內容和教學體裁。例如,在《綠野仙蹤》《黑駿馬》等這一系列英文著作中所體現的人物、故事情節等都非常適合初中學生,如果教師可以選擇這些書作為課外素材展開閱讀教學,既能夠激發學生閱讀課外書的積極性,使其體會到英語語言的內在美,同時還能進一步豐富他們的英語詞匯量。等到學生泛讀結束并對整個故事有了大概了解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一些相似題材的英文作品進行課下閱讀,進而在加深學生對文本主旨理解的同時,進一步拓展他們的知識視野。由此可見,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圍繞著某一主題展開閱讀,并將現有的教材資源和課外資源進行優化和整合,這不僅可以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還能幫助他們樹立起學習英語知識的自信心。
(二)加強對學生課外自主閱讀的指導
當課外閱讀文本選好以后,教師便可以根據作品的結構特點和學生的時間安排等,對其進行閱讀方法的適當指導,盡可能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閱讀和理解文本的內容、主旨大意、重要細節等。從而才能讓學生有機會去感受與品味到閱讀材料中的好詞、好句、好的描寫,以達到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
常見的有效的指導方式有以下幾種:
1. 引導學生制定自主閱讀計劃
初中生中有很多還不太擅長合理管理自己的時間,因此,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做好時間管理和規劃,根據書的章節和頁碼計劃好幾天內讀完。讓他們能夠在合理閱讀計劃的引導下去進行自主閱讀,以保證每天的閱讀量。例如,每天在午休前這段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半小時左右的自主閱讀,使其在教師的適當指導下閱讀選定的英語文本。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好批注,鼓勵學生要通過閱讀去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書中呈現的文化背景等。這樣的話,一學期甚至一學年過后,學生的知識視野也就會隨著閱讀量的增加而變得寬闊,自身的思辨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高。
2. 為學生定制不同層次的讀后分享活動
初中生的英語水平和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因此,對于他們閱讀后的產出要求也要因人而異。這就需要教師設計不同的分享方式。對于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為所讀書籍做一份手抄報,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去描繪出與主題相符合的一幅美麗畫面。對于中等層次的學生,可以制定閱讀任務單,針對文本不同的章節設置問題,以此來檢測學生一階段自主閱讀后的效果。對于英語基礎較好、能力較強的學生,在前面任務的基礎上,可以讓他們進行英文短劇表演,甚至舉行比賽,激勵學生將書本上讀到的感悟演繹出來,從而可以提高他們的興趣和自信心。另外,不論哪個層次的學生,做好詞、好句的摘抄都是一個實用可行的方法,通過不斷地積累,一方面可以擴充詞匯和語言的儲備,同時也能提升語感,這都是在為最終達到語言運用的目的添磚加瓦。
3. 積極開展小組自主閱讀活動
為了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文本內容,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借助團體的力量和智慧,通過一系列的主題探討和問題探究等,逐漸深化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對此,教師可以通過“閱讀圈”的方式來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閱讀活動。所謂的“閱讀圈”,其實就是一種充分自由的閱讀活動,學生在課堂上自主閱讀、自主討論和分享,一般是4~6人一組,在老師為學生挑選的文本之外,每組學生共同選擇出本組都感興趣的文本去閱讀,并且有目的地合理分工閱讀任務。
例如,教師可以安排小組長負責整個討論環節,讓他們提前準備一些與文本相關的、有價值的問題供小組成員討論;其余同學有的可以負責將組內所閱讀的材料進行概括整理,其他成員進行信息補充;有的同學可以聯系生活實際,思考是否有與文本故事相近的經歷,或者是否有過文本人物的所感所悟等;有的可以將文本中的好詞、好句標記出來,并借助詞典、網絡等手段進行深入分析,供其他成員賞析;有的可以專門根據文本主題搜集一些與之相關的英文作品,學習和借鑒一些與自身文化不同的知識或思維,供其他組內成員參考等。這樣一來,每個成員都有各自的閱讀任務,從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實現文本背景、文化等的深入挖掘,便可以事半功倍了。
(三)重視通過導讀課來指導學生開展深度閱讀
深入閱讀活動的開展,旨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其中包括了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而這也是落實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體現。深度閱讀與淺層閱讀不同,它需要一系列的主題活動作為支撐,并通過由淺入深的問題設計,來達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的目的。對此,教師可以為每一個文本設計一堂導讀課來著手開展深度閱讀教學。
首先是文本背景知識的了解。教師可以用圖片、視頻欣賞,讓學生猜測等方式介紹文本的作者信息與寫作背景,這樣就能使得學生走近作者,更容易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有助于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內容。比如著名作品《黑駿馬》,在作者安娜·塞維爾生活的那個年代里,動物受到了人們的殘忍對待。安娜的這部一生唯一作品《Black Beauty》凝聚了她所有的愛。了解到這個創作背景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便能更好地體會到黑駿馬和媽媽生活在一起那段時光的快樂和過后受到奴役的痛苦,也能更清晰、準確地讀到文字中呼吁大家愛護動物的那份愛和光芒。
其次是問題導向。教師根據文本適當提煉出幾個問題來引導學生展開深度閱讀,從而讓學生在理解字句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作者的意圖、文本人物形象、主題含義等。例如,在閱讀《森林王子》這本作品時,可針對主人公的人物分析設計一系列問題,如:Why do wolves of India hate Tabaqui? Why is the tiger afraid of Tabaqui? Describe Tabaqui in your own words and talk about your ideas about him.等,從而逐漸加深對胡狼的認知。
最后是主題拓展、讀寫結合。對于初中生來說,想要將閱讀的所感、所悟很好地用口頭語言表述出來,有一定難度,這時,教師便可以通過讓學生以讀寫結合的方式,將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以提綱的形式寫下來,從而逐漸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比如在閱讀《綠野仙蹤》這個故事時,可以讓學生以續寫的模式,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更深入地思考,將后面可能發生的故事寫下來。在閱讀《愛麗絲夢游仙境》這部作品后,可以讓學生簡單仿寫一個小故事,這樣一來,學生便可以在同一主題的拓展中進一步鞏固先前閱讀時的所感、所悟,提高閱讀的自信心。
三、 結束語
總之,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需要課堂閱讀作為保障基礎,課內閱讀活動的開展則又需要課外閱讀來進行補充和拓展,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要不斷轉變“教材即教學”的教育觀念,多從“整本書閱讀”的角度出發,積極開展課內外相結合的閱讀教學活動,指導學生根據文本內容和難易程度進行課外英文著作的篩選和閱讀,并對他們的英語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進行訓練,從而使其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水平,并且在豐富英語詞匯量的同時擴展閱讀量,最終使得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劉玲玲.基于整本書閱讀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1):176-177.
[2]呂敏敏.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的實踐探索[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20(10):32-35.
[3]劉紅梅.基于整本書閱讀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5):243.
作者簡介:
王曉嵐,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迎春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