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林
摘要:在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的過程中,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應用生物安全防控,能夠有效阻斷傳播途徑、消滅傳染源、隔離傳染源 、消滅病原體以及無害化處理等,有效保護頭道防控線。
關鍵詞:生物安全;防控;非洲豬瘟;意義;作用
在生豬養殖過程中,建立并且完善生物安全防控體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各種病毒性傳染性疾病傳播,并且其成本非常低。因此,需要讓養殖戶充分意識到生物安全防控的意義和作用,并為養殖場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
一、生物安全防控對預防非洲豬瘟的意義
生物安全防控的基本原則是以預防為主,結合防治,基本方式就是堵住源頭,控制源頭,這對預防控制非洲豬瘟等動物疫病有著重要意義。第一方面,非洲豬瘟和新冠肺炎一樣都屬于傳染性強、高危害、毒株強以及病毒性病種,普通的防疫方式無法達到理想效果。危害到公共衛生安全和國家安全的方面都實行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等同于是提升傳統防疫措施,加強效益,不僅如此,在科技體系和法治體系上也會更加完善。第二方面,非洲豬瘟和新冠肺炎等毒株都帶給了人們新的認知,其對外界抵抗力非常強并且具備一定的變異特點,對于普通的光照、紫外線、酸堿、高溫以及干燥等抵抗力非常強。在地區之內但凡發生人或者禽畜感染并且發病的情況下,無法在短時間內徹底凈化,并且會長時間威脅和危害到動物安全和人類安全,具有一定的嚴重性和危害性,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社會大眾觀念進步,也相對應的促進升級和改進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第三方面,生物安全防控更加重視防控源頭和聯動協調,整體的防控效果會更加的明顯。建立并且完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包含了國內、國際、省市以及鄉村等過境關口、規模養殖場以及養殖小區內外的檢測報考、預警系統以及防疫網絡體系。在這種從上到下、從外到內、多級別聯動以及宏觀調控的聯防控制制度相對來說更加高效嚴謹,國際的大環境控制源頭有效,那么就會相對應的減少省市以及鄉村等傳播疫情的風險[1]。
二、生物安全防控對預防非洲豬瘟的作用
關系到國家安全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會嚴格對進口、進出境的產品、動物食品以及生豬等進行檢疫檢驗,有關疫情地區、疫源地區的流動人員以及車輛等對象都會加入到嚴格防范管理制度和實時監測風險當中,對于陽性檢驗會更加迅速并且具有一定的準確性,嚴格高效、科學合理的管控源頭,在最大程度上保護了第一道防控線,只有這樣,才可以大大減少重大疫情超遠距離傳播的危險。生物安全防控非常注重對不安全因素的預警、檢測、早期處置以及排查,會在第一時間檢查出不合格的動物產品、不合格的飼料以及原料、有可能帶有病原體的人員、動物、用具以及車輛等,并對其進行妥善地處理。防控重大疫情的發現早、報告快、執行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嚴格貫徹落實管控制度以及疑似病例或者陽性病死禽畜尸體要使用不食用、不轉運、不宰殺以及不銷售的無害化處理措施,而這些因素都直接決定了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對比傳統防疫措施,會更加的有效[2]。
三、生物安全防控對預防非洲豬瘟的措施
(一)規劃養殖場周圍環境
養殖戶在建立生豬養殖場的過程中,需要科學合理地進行規劃養殖場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保證養殖場具備一定的隔離條件和屏障條件,需要遠離動物制品加工廠、遠離屠宰場、遠離居民區、遠離主干道以及高速公路等。要保證整體環境通風比較好、地勢處于比較高的位置,并且方便排灌,具有充足的水電工具,通過一個坡、一條溝的地址能夠建立起自然屏障。與此同時,需要保證養殖場附近的公共公交比較少,人流量不多。在發展規模化生豬養殖場的過程中,需要對養殖三千米范圍之內的生豬進行全面調查,周邊生豬養殖規模會直接決定養殖場的生物安全防控級別。
(二)豬群管理
養殖場的經濟核心就是生豬,并且最終的經濟效益會被養殖場的管理水平所影響。積極鼓勵自繁自養,避免疫情的進入。在引種之前需要進行調查引種地區的流行病學,在養殖場內部需要建立合理地引種后備豬制度,并且需要引種的養殖場必須具有一定的信譽,有效評估供種豬群的健康,并且要求提供當地動物衛生部門給出的檢疫合格證明和沒有特殊病原的檢疫報告,如果是省外引種,那么就需要提前辦理跨省調運禽畜調運審批。調運種豬和仔豬最好是全密封的運輸車,并且需要專人跟車做好路程中的管理工作和消毒工作。豬仔送到養殖場之前,需要提前進行隔離舍的衛生消毒、干燥處理以及清晰,同時準備好相對應的機械設備和藥物,保證飼料具有全面的營養價值,需要安排專業工作人員進行豬隔離期間的管理,到隔離結束。
(三)衛生管理
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需要建立并且完善相對應的衛生消毒制度,從根本上切除病原,并且定期進行更換消毒藥品。在傳播非洲豬瘟的高峰時期,需要提高消毒的頻率與次數,要帶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消毒藥物,要對養殖場內各種各樣的污染物及時進行清理,同時需要做好養殖場的消毒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所有進入養殖場的物品,都必須進行嚴格的消毒,高溫控干之后才能夠進入。并且,還需要對養殖場各種各樣的飼養管理用具進行消毒,在這個前提上需要做好熏蒸消毒,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消毒效果。需要定期進行養殖場滅鼠滅蚊工作,防止蟲媒傳播非洲豬瘟。在養殖生豬的過程中總,養殖儲藏畜禽發生疾病的概率、養殖場生產效率都與養殖場衛生情況有著緊密的聯系,如果衛生條件差,那么就容易產生細菌,加大傳播疾病的概率,也會增加防治疫病的成本[3]。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豬養殖場承擔防控非洲豬瘟疫情的主要責任。我國防控非洲豬瘟疫情獲得了一定的勝利,但是根據目前情況了解到,防控壓力依舊非常大,也正處在防控的關鍵時期。
參考文獻:
[1]朱琳.非洲豬瘟對規模豬場的危害及生物安全防控[J].飼料博覽,2021(08):96-97.
[2]孫愛軍,王芮,朱瀟靜,孟澤錕,劉思源,張帥,靳家鑫,張改平,莊國慶.非洲豬瘟相關檢測及豬場生物安全防控研究進展[J].中國獸醫學報,2021,41(05):1023-1030.
[3]安翠梅.生物安全防控對預防非洲豬瘟的意義和作用[J].畜禽業,2021,32(0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