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娟 姚堯
(天津市環湖醫院,天津 300350)
立體定向腦電圖(SEEG)是一種微創的手術檢查技術[1],可探測腦深部結構與腦深部局部皮質發育不良情況,以臨床癥狀-腦皮質放電區域-解剖為理論依據,較為準確的評估患者的致癇網絡,為射頻熱凝(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C)損毀術的實施提供有效依據。根據SEEG結果確定毀損電極觸點,通過射頻儀,在患者清醒狀態下局部加熱、破壞或隔離致癇灶,毀損后拔除電極,使顱內致癇灶定位能夠更加直接和準確,達到治療的目的。我科2020年1月至12月對15例藥物難治性癲癇患者應用SEEG引導并行射頻熱凝毀損術,效果滿意。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5例藥物難治性癲癇患者,男9例,女6例,年齡14~59歲。均行SEEG引導下射頻熱凝毀損術治療。全麻行電極置入3例,局麻12例,每例患者置入4~12根電極,平均埋藏7.88天。于電極埋藏成功后記錄腦電活動,確認癲癇灶位置后行癲癇灶射頻熱凝毀損治療。1例患者熱凝后出現腦水腫,頭痛明顯,給予脫水降顱壓治療1天,癥狀明顯緩解,其余14例均無不適。本組患者術后平均9.85天出院,平均住院天數為12.65天。
1.2 治療過程 根據患者的癲癇病史,結合MRI等影像學資料及視頻腦電捕捉到的發作形式,推斷可疑致癇灶所在的相關腦區,并基于假設制定電極埋藏方案,在全麻或局麻下進行電極埋藏。電極置入后采用腦電256導聯描記系統進行長程視頻腦電監測。當完成致癇灶和功能區定位后,可以對致癇起始和快速傳播的腦區電極位點進行熱凝毀損,從而破壞致癇灶和致癇網絡達到控制癲癇發作的目的。毀損后拔除電極,術后2周復查MRI以明確病灶的毀損情況。
2.1 入院護理
2.1.1 病情評估與護理 對患者進行入院評估,了解患者一般情況,采用諾頓評分、跌倒墜床評分、自理能力評分,確定患者不良事件高危因素,針對性預防不良事件的發生。了解患者癲癇的發病過程、癥狀、求醫經歷、家庭-社會狀況,掌握用藥情況。本組15例患者,病程5~17年不等,均為癲癇全面性發作,均有跌倒、墜床高危因素,癲癇不發作時均可自理。在院期間無不良事件發生。
2.1.2 心理護理 藥物難治性癲癇是一種長期反復發作的慢性疾病,常會出現焦慮、恐懼、抑郁等負面情緒,極易導致抑郁癥[2],更有部分患者年齡小,恐懼醫院環境不能配合治療。加強與患者溝通,介紹醫院環境,消除患者陌生感。增加患者信任度的同時了解患者心理狀態,耐心講解治療及護理相關知識,穩定患者情緒,使之對治療充滿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此外,患者擔心行SEEG后需絕對臥床,自理不便,護士詳細講解監測期間注意事項,減少其不必要的思想負擔。
2.1.3 監測前準備 ①完成各項常規血液檢查:包括血常規、凝血四項、肝腎功能、電解質等;②完成影像檢查,包括頭部MRI、PET-CT等;③頭部備皮;④胃腸道準備,全麻患者術前8小時禁食、4小時禁水;局麻患者無需特殊準備。本組3例患者年齡較小(2例14歲,1例16歲),恐懼手術,不能配合,采取全麻方式置入電極,其余12例均采取局麻方式。經術前準備后,所有患者均按計劃如期手術。
2.2 SEEG監測期間護理
2.2.1 一般護理 患者電極置入后返回病房,由腦電圖室醫師將患者頭部電極線與監測設備相連接。護士隨時觀察患者意識及生命體征變化,及時發現顱內出血等嚴重并發癥。為患者安排單間病房,保持病房安靜,1名患者保證只有1位家屬陪伴,降低顱內感染的發生。為減少記錄中的干擾和偽差,確保患者遠離手機、收音機等可能的產生干擾的無線信號。指導患者少渣、易消化飲食,防止因用力咀嚼過度牽拉導致電極置入處傷口破裂,或突發癲癇時食物誤入氣道出現窒息。本組患者術后均未出現不適主訴,腦電圖記錄順利,無不良事件發生。
2.2.2 電極線管理 為患者置入電極后,帶雙層網狀頭套,有利于電極固定。患者常會出現頭皮瘙癢,囑患者勿抓撓頭皮,患者主訴瘙癢難忍時,護士協助患者調整頭網位置及松緊度,緩解患者不適,且動作輕柔。早晚各觀察1次電極連接的情況,以便及時發現電極脫落。保持電極線松弛,避免患者癲癇發作時意識改變,肢體抽搐或無意識動作牽拉,導致電極線脫出或電極折斷移位。監測過程中,若患者突發頭痛、腦電圖波形異常疑似電極線脫出或電極置入部位滲血等異常情況,及時告知醫生并配合處理。本組15例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頭皮瘙癢,在置入電極后熱凝前全部有癲癇發生,1例患者出現突發頭痛,1例腦電圖波形異常。經實施上述護理措施后,均未出現電極線脫落、移位、斷裂、電極置入部位滲血等不良現象,并成功記錄腦電圖。
2.2.3 癲癇的護理 患者在SEEG監測期間,停用抗癲癇藥導致癲癇發生,以捕捉異常腦電圖進行致癇灶定位,所以癲癇的護理尤為重要。保證患者安全是重中之重。床單位有雙側床擋,床擋上加用保護性棉套,防止患者癲癇發作時意外損傷。床旁備好壓舌板、吸氧裝置、負壓吸引器、簡易呼吸器等物品。癲癇發生時,護士第一時間按下打標器,以便準確記錄發作的時間,同時與患者進行溝通以判斷患者的意識狀態,掀開其身體遮擋物,暴露軀體,注意疏散人員,避免遮擋攝像頭,以便記錄癲癇發作狀態。禁止暴力按壓肢體,避免造成骨折,對癲癇大發作的患者進行必要的保護,防止患者墜床,注意評估患者生命體征,確認無危及生命的意外情況,及時準確做好患者癲癇發作時的護理記錄。癲癇發作超過3分鐘,遵囑給予藥物處理。本組15例患者熱凝前全部有癲癇發生,其中,全面性發作4例,部分性發作11例,均未發生患者損傷及跌倒墜床不良事件,有效記錄癲癇發作時間、發作狀態并成功記錄腦電波。
2.3 射頻熱凝毀損中的配合與護理 射頻熱凝治療在病房由醫生實施,護士在床旁準備搶救車做好搶救準備。在醫生操作期間,護士不斷與患者溝通,讓患者回答簡單的問題,以了解患者的意識狀態。同時,以開放式問題詢問患者感受,重視患者不適主訴,一旦患者出現意識喪失、生命體征異常、癲癇發作等嚴重后果立即暫停射頻熱凝治療,配合醫生進行搶救。本組15例患者未出現上述癥狀,均順利完成熱凝治療。
2.4 射頻熱凝毀損后護理
2.4.1 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射頻熱凝治療后可能出現顱內水腫、出血、神經功能障礙等并發癥[3]。密切監測患者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肢體活動狀況,重視患者主訴,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生并配合進行搶救。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觀察患者的神經功能情況,以便及時處理。本組1例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等顱內水腫癥狀,遵醫囑予脫水降顱壓治療,2天后癥狀緩解。其余患者均無不適主訴,順利出院。
2.4.2 用藥護理 熱凝后,患者仍需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指導患者遵醫囑正確用藥,告知患者按時按量服藥的重要性,避免誘發非慣常發作。在院期間按時督促并協助患者服藥,以保證患者的正常藥量,避免自行停藥或減量,同時觀察用藥不良反應。本組患者行熱凝治療后均遵醫囑繼續服藥,至出院前均未有癲癇發生。
2.4.3 出院指導 射頻熱凝治療后仍有癲癇發生的危險,囑患者不能掉以輕心,不要獨自出門,避免高空作業、游泳等可能產生危險的活動。避免癲癇誘發因素,防止過度勞累、頻繁使用電子產品、熬夜等,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避免喝濃茶或咖啡等可導致神經過度興奮的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瓜果及富含蛋白的魚、肉、蛋等食品。按時復診,如癲癇復發要及時就診。
立體定向腦電圖引導射頻熱凝毀損術可以有效治療難治性癲癇,治療期間護理尤為重要。SEEG監測期前、監測期間的護理,毀損治療時密切與醫生配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規范用藥護理及出院指導,促進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