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梣儀,謝麗紅,孫 娟,李 浩,鐘文挺,何玉亭,楊 杰,卿曉劍
(成都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
為配合成都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成都市農業部門于2017年成立了農業污染源普查推進工作組,開展了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成都市第二次全國農業污染源普查對象為納入農業統計的農業生產活動對象,包括種植業、畜禽養殖業和水產養殖業(不含藻類)。其中,畜禽養殖業主要對生豬、奶牛、肉牛、蛋雞、肉雞5類畜禽規模養殖場及規模以下養殖戶開展調查。
本次農業污染源普查分為“兩線三階段”。“兩線”是指環保部門(污普辦)一條線,農業部門一條線,污普辦負責牽頭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農業綜合普查,農業部門負責規模以下畜禽養殖、水產養殖和種植業抽樣調查與監測;“三階段”是指普查的清查建庫階段、入戶調查階段和質量核查階段。在前期準備工作和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清查建庫工作的基礎上,順利完成了入戶調查、現場督察、數據錄入、產排污核算、各級審核、工作總結等工作[1]。
清查建庫階段主要針對全市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排查,確定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基本信息,以便入戶調查階段能順利開展普查工作。本階段,農業部門配合環保部門參與清查、核查、現場督查、不同地區交叉檢查等多項任務。農業部門逐家審核全市清查名錄庫底冊中的對象及狀態,并通過注冊信息、電話溝通、現場核查等方式甄別其信息真實性,重點審核狀態中標注關閉、信息錯誤、不在清查范圍內等不建議納入全面入戶調查對象的不納入情況說明,重點核查了漏查率、重復率、錯誤率情況。成都市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要求高效率,于2018年8月較好地完成了清查建庫工作,為后續入戶調查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入戶調查階段首要環節是開展培訓工作[2]。培訓的目的是將農業污染源普查的要求全面、準確的傳達到基層,這一環節若效果不佳會嚴重影響普查的工作效率。農業污染源普查培訓分為2類,一類是表格的填寫要求,一類是普查軟件的使用。全市針對環保部門和農業部門下達的任務開展了各區(市)縣高效率培訓。高效率培訓應體現在2個方面,一是直擊主題,二是通俗易懂。以成都市為例,入戶調查階段的培訓對象為企業和基層的相關負責人,采用了對照表格依次對指標進行講解,即講解即填寫,第一時間解答問題,提高了工作效率。
培訓和準備工作結束后,即正式進入入戶調查階段。入戶調查內容包括種植業、畜禽養殖業和水產養殖業(不含藻類)。種植業調查主要作物播種面積,農藥、化肥、地膜等生產資料投入情況,地膜回收與秸稈利用情況等;畜禽養殖業調查規模化畜禽養殖場調查畜禽種類、存/出欄量、飼養階段、飼養周期、日飼喂量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水和糞便產生及處理利用情況(包括處理工藝、治理設施、處理利用方式及比例等),污水和糞便消納利用配套土地情況等。各縣(區、市、旗)不同畜禽種類養殖戶數量、存/出欄量、清糞方式、污水和糞便處理利用方式及消納利用配套土地情況等;水產養殖業(不含藻類)調查各縣(區、市、旗)養殖方式的養殖品種、投苗量與產量、養殖面積情況等;廢水污染物:氨氮、總氮、總磷、化學需氧量(畜禽養殖業和水產養殖業(不含藻類))。
全市將基層入戶調查和市級現場督查2個項目工作結合在一起,同時開展,一方面對入戶工作遇到的問題及時了解、及時發現、及時解決,一方面對數據填報系統使用進行現場指導。
質量核查是整個農業污染源普查的攻堅環節,逐級反復的核實和修改需要普查人員耐心、細致的工作。質量核查階段,成都市采用了基層自審、逐級集中會審、現場核查、軟件審查、比對檢查等多種方式進行質量核查,核查內容包括種植業、水產養殖業、畜禽養殖業的紙質調查表和軟件調查表。成都市農業污染普查核查階段多次組織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成都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成都市植保植檢站、成都市動物疫病防治控制中心等的種植業和養殖業方面的專家對普查表進行核查,并多次開展了現場核查工作,核查區域為成都市所有涉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區(市)縣。質量核查階段,專家們根據普查表填寫數據比對現場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進行了總結和整改,順利通過了上級部門組織的驗收,為產排污量的準確核算奠定了基礎。
2019年進行調查,普查對象尤其是散戶對2017年的普查相關數據記錄并不全面,存在個別數據無從核查的情況,怎樣提高數據的時效性和準確性還值得思考;由于整個污普的時間安排較原計劃滯后,質量核查后期,聘請的第三方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降低,導致工作效率較之前有所下降,基層普查管理部門可完善考核辦法、提高監管力度。
成都市的農業污染源普查任務主要涉及種植業、畜禽養殖業、水產養殖業、地膜、秸稈等多個方面。由于國家污普辦對農業源的一些普查指標與農業部門日常統計指標不一致,部分指標的定義有一定出入,造成縣級普查數據不能通過比對日常統計數據來進行核實。對工作要求的答疑解惑主要依靠網絡工作群,每一次要求的變動或傳達不準確,會導致大量工作的重復。建議下一次污染源普查充分準備,提前完善指標解釋和技術規范,統一普查要求和審核標準,盡量避免因工作進行中的大變化造成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的浪費[3]。
普查專業性較強,需要經過多次培訓才能上崗,建議基層調查由專人負責,完善考核制度,避免頻繁的人員變動影響普查質量[4];提高對基層調查人員培訓的效率,建議培訓老師直擊主題,授課內容通俗易懂。
普查宣傳和入戶調查的時間建議適當提前。本次普查標準時點是2017年(截止12月31日)的數據,2018年入戶清查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名單,確定名單后于2019年填寫普查表。2019年下發普查表進行填寫時,農戶和養殖場負責人對表格中涉及2017年的數據并不是全面記錄的。建議下一次進行農業污染源普查,提早準備,早宣傳早動員,讓普查人員和普查對象知曉需要普查內容,提早做好數據收集,在清查建庫階段就可同時下發普查表,各級工作人員提前準備、提前入戶,既能保證完成時限,也可提高數據的準確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