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晉會
(山西省農業機械發展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2)
2021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促進法》正式實施,鄉村振興促進法的出臺有利于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農業信息傳播主要以農業、農村、農民需求的信息為中心,有利于推動我國農業的現代化和農村經濟發展。在信息化時代,將新媒體技術應用于農業信息傳播將會極大地提高效率,對于現代特色農業發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積極意義。通過綜述新媒體技術在農業信息傳播中的現狀,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隨著傳媒技術和時代的進步而發生著變化。伴隨人工智能、VR、AR等技術的持續進步,新媒體領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1]。尤其是在5G時代,傳媒技術環境、應用形態、傳播方式、產業生態都將發生深刻變革。在5G推動的信息技術融合發展背景下,信息傳播的應用場景也會發生相應轉移,更加多元化[2]。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是基于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目前“互聯網+”已成為新常態下創新驅動發展的基本模式。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網民規模為9.8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0.4%,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超過16億人;5G網絡用戶數超過1.6億人,約占全球5G總用戶數的89%;基礎電信企業移動網絡設施,特別是5G網絡建設步伐加快,2020年新增移動通信基站90萬個,總數達931萬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達到9 164.8億元;數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規模達到39.2萬億元,總量躍居世界第二。
新媒體技術給農民帶來了大量的新知識、新觀念,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提高了農民獲取信息的能力,加強了農民與外界的交流。在新媒體背景下,信息的傳播則可通過網絡將圖片、文字、影像、動畫等相結合,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信息內容,且可利用電腦、手機等傳播渠道將信息傳播出去[3]。新媒體技術傳播的農業信息保障農業生產,促進了現代農業產業化、規?;?、市場化發展,壯大了農村信息服務、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規模。
在新媒體傳播時代,受眾能夠通過網絡在線互動,隨時與媒體進行互動溝通,媒體也能及時有效地得到受眾反饋的信息。同時,在新媒體傳播中,每個受眾都可以傳播信息,信息傳播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受眾可利用移動終端將自己所見發到網上,從而使信息傳播途徑實現了多元化。每個擁有終端的用戶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信息發布者與接受者的身份界限也日漸模糊,個人能很容易地發布信息供他人閱讀。
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手機應用軟件對于農民來說雖然正在代替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傳播方式,但是農業信息并沒有在各主流應用軟件上受到廣泛關注[4]。大部分應用軟件上幾乎找不到關于“三農”的信息,即使是那些有專門農業板塊的應用軟件,這些農業板塊也很少被農民所關注。手機應用軟件對于農民來說,更多的是休閑娛樂的方式,而非獲取與農業生產相關信息的渠道,其娛樂性大于實用性。
從廣義方面來講,農業信息包含了農業生產技術信息、農產品市場信息、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信息、農村法規政策信息、農民生活消費信息、農村文化信息、農村教育信息等。目前,在各主流平臺上傳播的農業信息基本都是個人賬戶的農產品線上銷售信息,其面向對象主要是非農用戶,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線上銷售農產品和個人盈利。而真正面向農民的農業信息則幾乎沒有在主流平臺上出現。
對于那些有專門農業信息板塊的平臺,其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有待考究。相比于更具有權威性的電視新聞播報和官方報紙上的信息刊登,一條由應用軟件編輯寫的新聞信息并沒有很可靠的真實性保證。對于那些以個人賬戶名義線上銷售農產品的信息,其可靠性也沒有保障。因為并沒有質量監管部門對其銷售的產品進行監督,賣家也不需要對其產品的質量負責。
新媒體傳播農業信息效果如何,農民對信息的接收、理解和應用十分重要,應加強對農民的繼續教育,特別是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教育,讓手機不只是農民生活中的娛樂工具,更是獲取農業生產信息的渠道[5]。此外,各級政府應加強宣傳以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現代智慧農業,充分發揮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各級政府應在各主流軟件平臺建立其官方賬戶,用于宣傳農業法規信息、農業政策信息,并建立一些官方的、具有權威性的賬戶,傳播農業生產技術信息、農業教育信息、農業文化信息等,以滿足農民的各種需求[6]。此外,應在相關應用軟件平臺上開設專門的農業板塊,用于發布政府的官方信息。
對于應用軟件平臺而言,應加強對信息的監管,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流量和關注。對缺乏真實性的信息進行及時的處理,對相關編輯人員實行問責制度。另外,對線上農產品廣告信息進行相應的質量控制,對信譽較低、評價較差的賣家及時進行查處。
由于農民主播更加了解農產品的品種、特點,還可以展示農產品的生長環境與制作流程,為網友提供了解鄉村生活的窗口。除直播產品之外還可以拓寬網友的認知,并為農產品增加有關鄉土生活美好想象的情感附加值。但是農民在新媒體應用方面存在短板,對直播和營銷認識不足,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對其進行專門培訓,開設直播課程,教授農民學直播知識、上直播間賣貨,讓農民為農產品代言,成為直播帶貨的主角和受益者。
綜上所述,新媒體因傳播廣、速度快、效率高、互動強的特點,在農業傳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只有將新媒體技術與鄉村振興進行有效的融合,以有效的手段搭平臺,以有效的方法形式促發展,才能推動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促進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