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霞
(莊浪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甘肅莊浪744600)
近年來,莊浪縣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緊扣縣委“1355”發展思路,以富民強縣、全面小康為目標,立足縣情實際,轉方式、調結構,發揮區域優勢,積極培育馬鈴薯、畜牧、蔬菜、中藥材等區域特色產業,促農增收成效明顯,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步伐。
莊浪縣農作物播種總面積7.814 萬hm2,其中糧食作物 6.12 萬 hm2、油料 0.392 萬 hm2、蔬菜 0.549 萬hm2,規模化種植大蒜0.2 萬hm2、中藥材0.1 萬hm2、糧飼兼用型玉米和苜蓿等0.453 萬hm2,構建了牛果薯為主導、蒜藥草蜂為支撐的產業體系。建成水洛河流域現代農業示范園省級示范園1 個、水洛鎮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示范園等市級示范園6 個和標準化鄉鎮農產品監管機構、標準化追溯示范點、標準化種養基地6 個,新申報(續展)“三品一標”認證企業 19 個,成功創建2 萬hm2蘋果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全縣“三品一標”增速達到14.6%。
莊浪縣緊抓國家馬鈴薯主糧化機遇,以打造甘肅省馬鈴薯產業大縣和脫毒種薯繁育強縣為目標,堅持“政府推動、市場導向、科技支撐、企業帶動”的發展思路,突出布局科學化、種植規范化、品種多樣化、生產集約化、產品優質化和加工精深化,發展馬鈴薯引、育、繁、推、加、銷一體化經營。扶持全縣18個鄉(鎮)288 個村2.85 萬戶貧困戶發展脫毒種薯0.39 萬hm2,完成投資1 515 萬元;引進馬鈴薯新品種10 個,建成馬鈴薯新品種展示田0.67 hm2,生產脫毒瓶苗6 800 萬株、原原種9 500 萬粒,建立莊薯系列脫毒種薯基地1.67 萬hm2,帶動全縣建成馬鈴薯產業基地3.53 萬hm2。
中藥材種植在莊浪縣具有悠久的歷史,按照“集中連片、重點扶持、規模發展”的思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山地資源為依托,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實現區域化布局、規模化開發、規范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已經成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特色優勢產業。尤其“養生平涼”“建設梯田產業強縣和旅游文化名縣”戰略的提出,為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扶持全縣2 124 戶貧困戶發展中藥材539.404 hm2,完成投資485.463 6 萬元,帶動全縣種植中藥材0.1 萬hm2。
以保障供給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河谷川區和城鎮郊區為重點,大力推廣日光溫室、大中拱棚、地膜覆蓋等蔬菜生產技術,蔬菜產業向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穩步發展。莊浪縣主要建成城郊設施蔬菜生產基地、水洛河流域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莊浪河流域高原夏菜基地、葫蘆河流域果菜間作套種示范基地4 個蔬菜生產集中示范區及水洛鎮李碾村、良邑鄉李咀村、萬泉鎮霍李村、南湖鎮高房村、朱店鎮河北村、岳堡鄉崔家村6 個設施蔬菜生產專業村。扶持全縣1.7 萬戶農戶種植紫皮大蒜649.27 hm2,完成投資1 557.266 1 萬元。圍繞蔬菜生產向名優特、新精細方向發展,目前已新建日光溫室1.67 hm2,搭建塑料大棚3.33 hm2,帶動全縣種植蔬菜 0.549 萬 hm2。
莊浪縣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全縣累計認證認定“三品一標”產品及產地45 個,在追溯平臺上傳縣鄉監管機構、生產經營主體、生產記錄檔案、準出證明等信息累計1.3 萬條,縣域80%以上的生產經營主體及農產品實現追溯管理。完成了種植業無公害蔬菜產地莊浪縣綠墾農產品種植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產地認定到期復查換證和16 000 hm2無公害馬鈴薯產品的認證工作。
一是知名品牌相對較少,科技含量不夠突出。二是龍頭企業數量偏少,龍頭企業集約化發展程度不高。三是農業產業化基地優勢不夠明顯,產出效能不夠突出。四是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相對較小,無法滿足現代物流運輸體系。五是用于農業產業化的資金不足,農業產業化市場競爭不強。
針對莊浪縣農業人口數量大、農業產業化發展節奏緩慢、農業產業發展實體較弱、農產品加工轉化企業較少等問題,結合實際困難和問題,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根據本地優勢產業化發展實際,通過階段性優化產業發展計劃,對農業主導產業、產業基地、涉農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產業發展各生產要素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確保產業布局與生產要素達到最優化模式。審時度勢,充分利用好國家扶持東西部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創新發展渠道,適應市場需求,積極引導民營企業投入,優化產業鏈條,提升產業效能,通過以獎代補等投入機制,發揮好政府協調作用,讓企業有利可圖,讓本地產業優勢得到放大,讓群眾有益可享。
壯大農業經營主體是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核心。龍頭企業的發展帶動著整個農業產業發展的方向,占領著市場的主要份額。加大企業扶持是今后產業化發展的關鍵,合理規劃、合理擴大、合理投入將決定著企業的未來。一要引進來,積極招商引資,讓新型企業看到本地資源優勢,讓本地優勢產業創造更大的價值。二要走出去,讓本地企業帶著自己的農產品走出去,打出自己的優勢品牌。三要企業交流,通過企業競爭、產品競爭,不斷提高企業效能,讓農產品質量不斷提升,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
莊浪縣始終堅持“緊盯一個目標,發揮三大優勢,打造五大鏈條”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思路,緊緊圍繞平涼金果產業、平涼紅牛產業、莊浪馬鈴薯產業、蔬菜產業為發展目標,一是在自然稟賦優勢的基礎上增加農業科技投入,讓優勢更加突出。二是在科技創新優勢上充分利用好人才資源優勢,讓更多的高層次人才投入到產業發展中,積極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和農業企業管理人才,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三是優化“莊浪模式”鏈條,讓企業的帶動能力突顯,合作社的主體能力發揮效能,家庭農場的農產品標準化能力不斷提升,形成自己的綠色農業生產標準,真正讓“帶、合、產”形成有機鏈條,讓政府的引導、監管作用不斷延伸,讓每個鄉(鎮)的不同產業都有一套完善的發展模式,真正實現“一鄉一品”“一村一品”“一片一業”的鄉村產業發展格局,讓產業逐漸形成園區化發展模式。
加強訂單農業發展,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在特色產業種植與銷售上,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簽單,建立產、銷合同,形成種植有保證、銷售有價格的合作共贏聯結機制。鼓勵涉農企業牽頭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水平,擴大產業規模,創建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示范社等典型,引導農戶入股和創辦企業,實現專業合作社與涉農企業的有機融合。鼓勵社會民營企業將閑置資金注入農業產業化企業,采取入股分紅、利潤返還等形式,確保紅利最大化,讓農民獲得更多的收益。
圍繞區域特色產業需要,興建產業基地,提升農村公路建設,將農產品倉儲、加工、配送設施同步發展,將線上電商與線下市場同步化,保證農產品有庫容,配送有冷鏈設施和設備。將市場與企業、種植戶和產業基地連成網絡,將信息化與市場化有機融合,推進農產品進入高端市場。積極引導企業改造升級,不僅在設備上提升,還要在技術上創新,增加馬鈴薯、果蔬等鮮活農產品附加值,充分發揮企業在農業產業化鏈條中的紐帶作用。
鄉村振興關鍵在于產業興旺,作為農業大縣,只有走好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路子,建立好農業產業化鏈條,不斷提升農業經營主體,優化產業投入體系,加強產業融合發展,將農業產業與現代農業園區有機結合,將物流體系與農產品加工相結合,才能使產業振興成為鄉村振興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