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利華 劉紅耀
(1 邯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河北 邯鄲 056001; 2 邯鄲市農業科學院 河北 邯鄲 056001)
河北省圍繞首都北京,又接連天津市,其空氣質量與周邊城市關系極其緊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探究該區域大氣污染的時空分布及其治理措施,對促進京津冀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1 自然條件。河北省為低海拔平原生態修復區、京津冀生態保護過渡帶、燕山— 太行山生態涵養區、壩上高原生態防護區及海岸海域生態防護區五個主題功能區,各區特色鮮明,生態、社會、經濟效益顯著,發展潛力大。南風將污染物從南向北吹散,污染物在山前被阻塞,促使區域性污染物在河北平原地區不斷積聚,成為近來大規模持續霧霾的外部原因,北部的張家口市、秦皇島市風速較高,由于地處壩上及沿海區域,重化工業污染源少,旅游經濟發展穩定,大氣環境質量較好。
1.2 經濟條件。大氣污染物危害人體健康(尤其呼吸類疾病),每到冬季便會被籠罩在霧霾的陰影之中。河北省2018 年工業增加值比1952 年增長1 098.7 倍,年均增長11.2%,工業化發展速度快導致大氣污染物主要來源于工業燃煤、機動車輛的尾氣排放、建筑物的揚塵和其他工業污染等,工業廢氣排放量大,面臨著巨大的碳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等氣體排放壓力。
2.1 優化產業結構,加強工業污染治理。河北省是我國重工業之省,重工業產值占總經濟產業結構中的比重較高。2019 年12 月,發現問題企業約5 346 家,合計行政登記處罰環境違法案件703 起,勒令停產、限產企業68 家。重點打擊整頓“污散亂”燃煤企業,有序加快推進煤炭鋼鐵行業的超低污染排放電廠改造,城市一期建成工程區內的大型燃煤燃燒鍋爐目前已經基本淘汰,燃煤鍋爐電廠也基本完成了超低污染排放電廠改造。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減少煤炭消耗,廣泛推廣集中供熱,完善潔凈能源與PM2.5 減排區域補貼機制,完善能源消費結構,優化燃煤電廠脫硫脫硝工藝,加大潔凈能源利用力度,加強對新能源產業的補貼,建立政府綠色采購和補貼制度。改變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以潔凈能源為主,大幅度降低散裝煤的燃燒。
2.2 加強公共交通建設,降低汽車尾氣排放量。伴隨人們生活品質的進步,為了生活出行的便利,汽車人均擁有量越來越高,導致汽車尾氣排放量越來越大,嚴重影響大氣環境。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環京津的河北省道路交通正在高速發展,下一步應完善公共交通設施的升級改造,提高地鐵、公交、出租車的運行速度和服務質量,提倡廣大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達到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目的。
2.3 優先發展綠色出行。共享單車、新能源汽車可以緩解城市空氣污染及減少城市尾氣污染。社會應提倡步行、單車出行等綠色出行方式,為保護環境貢獻一份力量。政府鼓勵支持民營企業投資發展各種新能源商用汽車產業,鼓勵消費者購買各種新能源商用汽車。從全球經濟發展來看,綠色出行及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完善公共交通建設,提倡綠色出行,已經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4 推動農村城鎮進行煤改氣。雖然河北省能源供給能力明顯加強,但是傳統能源仍是主流,冬季采暖以焚燒煤炭為主,能源結構單一,河北地處黃河以北,建國之后冬季的取暖方式主要以煤炭鍋爐取暖為主。每家每戶通過購買蜂窩煤、散裝煤進行冬季取暖。對鄉間散煤管束,并經過政府推動并采取補助的方式支持農村城鎮進行煤改氣(電),促使各地區因地制宜使用清潔能源。加速實施淘汰國內現有民用燃煤汽鍋,大力推廣利用液化天然石油氣、天然氣、太陽能和商用煤氣等潔凈再生能源,提高潔凈再生能源綜合使用發電比率。
2.5 禁止燃燒農業秸稈。各級人民政府加強農村秸稈禁燒管理主體領導責任,實行“準點、定時、定人、定責”管制。地方政府應加強對群眾的宣傳,明確宣傳目標人群,制定科學的宣傳方法,使人民群眾認識到燃燒秸稈對大氣環境造成的污染,營造遵紀守法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