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定
(湖南省邵陽市武岡市灣頭橋鎮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湖南 邵陽 422401)
近幾年來,我國對農資市場的監管力度不斷增大,各地區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門不斷加強管理措施,強化執法力度,對于市場中兜售的假冒偽劣農產品及違法行為進行嚴厲的打擊與制止。但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目前的農資市場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政府及監管部門要及時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繼續推進農資經濟的良好發展。
目前農資市場上有部分經營者隨意夸大自己經營農產品的作用,在包裝袋上冠以欺騙性的名稱,對消費者造成蒙蔽與欺瞞;一些農產品的含有成分與實際含量都不達標,對化肥產品含有虛假標識,虛假含量及對產品含量有夸大現象。
市場中的一些經營商販在未辦理《經營許可證》與《營業執照》的情況下,通過個體經銷及農資批發網點的形式進行虛假產品的販賣;也有部分經營者并不具備種子及農藥、化肥等農資方面的專業技術,所銷售的部分產品質量檢測儀器不健全,倉儲設施也不夠完善,在主管部門進行檢查時,往往通過弄虛作假形式蒙混過關;更有部分經營單位及經營個體,在明知只有一種農資許可證的條件下,依然堅持從事多種產品的農資經營,或是將自己的農資許可證隨意進行出租與轉讓,忽視相關的法律規定。
目前,部分市場出現農業內部綜合執法的現象,但對于其執法的主要對象及執法范圍沒有明確的規定。對原有的種子、農藥及化肥等專業性的執法逐漸轉變為農業綜合性執法。這種類型的執法雖然有效地避免了多頭執法與重復執法的現象,但在開展實際執法過程中,現有執法人員的數量及農資產品檢測儀器不能滿足當前農資產品的實際需要,導致監管不到位、力不從心的情況出現。此外,一些地區的工商及質檢部門、公安部門對農資市場也具有監管的權利,仍然存在多頭管理的現象[1]。
一方面要嚴格按照要求規范農資經營主體。各地區政府及工商行政主管部門要嚴格控制好市場主體準入關,對農資經營商戶的登記材料進行嚴格的審查。對于基層工商管理部門所涉及的市場主體也要進行嚴格核查。強化對市場主體的違法違規行為整治的力度,堅決取締市場中出現的代賣農資產品的行為。此外,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要建立健全與完善市場中各類農資產品的經營主體的檔案記錄。依照年檢工作,針對已經營業的農資經營者,及時督促其自覺地維護市場的合法管理要求。另一方面,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農資專項整治計劃,對市場中的違法亂紀現象進行嚴厲的打擊,堅決杜絕代賣行為及虛假產品的銷售情況。此外,對于銷售的農資產品質量進行實時的檢測,強化產品的質量監控。若在實施產品檢測過程中發現有違法行為出現,要及時為監管部門提供有效的線索。也要實時地掌控農資市場的現狀,發現問題及時向主管部門進行上報,并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以此提升主管部門的監管的有效性。
規范經營,就要及時監督農資經營者建立“兩賬兩票一卡一書”的制度。對于重要的農資產品進行詳細的備案,出現不合格的農資商品及時下架并召回進行銷毀等自律的經營行為。建議成立農資管理協會,實時引導經營者進行守法經營以及公平競爭的市場理念,宣傳農資經營者多進行自我教育,以提升農資經營者自身的綜合素質。此外,要充分調動與發揮農資管理協會在農資市場管理中的積極作用。有效地利用電視或者互聯網等媒體進行法律法規的相關宣傳,并及時通報市場中的假冒偽劣產品的案例,對市場中的違法行為進行曝光。同時,啟動信用分類管理模式,以開展農資經營活動為依托,將經營市場中的交易行為與動態管理模式有效的融合,通過對市場經營的相關信息,明確經營主體的信用等級。強化與農資監管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與業務技能的培訓。通過行業協會或農資連鎖企業對市場中的經營人員定期組織開展農資誠信經營的培訓,以提升經營者依法經營、誠信經營的綜合素質,更為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門的有效監管提供良好執法環境[2]。
要根據《行政許可法》的相關法律規定,嚴格依照“誰發證、誰監管、誰負責”的執行原則,從根本上有效地治理與規范農資經營者的各種行為。執法部門要嚴格落實農業執法的巡查制度與重點農資企業監控等農資打假的工作機制。政府及各區工商局、質檢部門等各司其職,全面強化對市場中的農資經營商戶的資格審查。對于合法經營的經營商戶,建立相應的經營臺賬與動態管理;對于不具備農資經營條件的商戶,主管部門要堅決予以取締;對于部分需要前期整改的農資經營商戶,在整改未結束之前,暫時取消其農資經營資格;對于新申請的農資經營商戶,主管部門要完善其前期資格的審查,嚴格掌控市場準入關,依法履行行政許可職責及后期的跟蹤核查。對于市場中的農資違法行為絕不手軟,將違法人員及時移交公安機關處理,杜絕有案不移的情況產生,嚴格按照執法規則開展執法工作。
綜上所述,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農資市場也更加活躍,為了保障農資市場監管的有效性,主管部門要加強對農資市場的監管,對于市場中出現的新問題及時進行分析與解決;強化農資經營商戶及主管部門的自查能力與監管能力,以促進農業經濟與農業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