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血液內科,江西 吉安343000)
多發性骨髓瘤是常見的血液系統疾病,臨床特征主要為骨髓漿細胞增生過度。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常存在免疫球蛋白生成抑制、腎損害、溶骨性損害(多發性)、高鈣血癥、貧血等癥狀,降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1]?;熾m具有一定效果,但單獨應用,治療時間較長,且會發生明顯不良反應情況,從而降低治療的依從性及效果[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白介素-2聯合化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3年5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25例。實驗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51~86歲,平均(65.78±4.36)歲;病程1~10年,平均(5.26±1.58)年;腫瘤分型:IgG型17例,IgA型3例,IgM型2例,輕鏈型3例。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51~86歲,平均(65.01±4.50)歲;病程1~11年,平均(5.32±1.69)年;腫瘤分型:IgG型18例,IgA型3例,IgM型3例,輕鏈型1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經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檢查及骨髓細胞形態學檢查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重要器官功能嚴重衰竭者;存在血液系統疾病者;伴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者;依從性差者。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一線化療方案:VAD方案10例[第1天,長春新堿(鹿邑輔仁腫瘤藥品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8151)1.4 mg/m2,第1~4天,阿霉素(山西普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3143)9 mg/m2;第1~4天,8~11天,地塞米松(成都天臺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1020723)40 mg],PAD方案15例[第1,4,8,11天,硼替佐米(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67)1.3 mg/m2;第1~4天,阿霉素9 mg/m2;第1,4,8,11天,地塞米松40 mg]。在此基礎上,實驗組加用IL-2[(北京四環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40007),60 mg靜脈滴注,每天1次,治療7 d)]化療。治療過程中,若患者出現乏力、發熱、類感冒癥狀,則口服消炎痛,若存在過敏反應,則立即停藥。所有患者在治療中均實施氨基酸等強化支持干預,若患者白細胞水平<1.5×109/L,則立即停藥,停藥24 h內,實施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干預。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血清學指標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應發生率。①療效評價標準:完全緩解,血尿單克隆蛋白消失,實施骨髓檢查,顯示漿細胞<5.0%,患者血鈣、血尿素氮正常,生活可自理;部分緩解,血尿單克隆蛋白基本消失,實施骨髓檢查,顯示漿細胞<5.0%,患者血鈣、血尿素氮降低;穩定,血尿單克隆蛋白、漿細胞、血鈣、血尿素氮等均無明顯改善;惡化,血尿單克隆蛋白、漿細胞、血鈣、血尿素氮等均惡化。總緩解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②血清學指標,包括β2微球蛋白、血紅蛋白、M蛋白、骨髓漿細胞數。③炎性因子,包括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④不良反應,包括脫發、惡心嘔吐、肝功能受損、類感冒癥狀、發熱。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離心處理,取血清,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學指標、炎性因子指標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實驗組總緩解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兩組血清學指標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β2球蛋白、M蛋白、骨髓漿細胞數均低于治療前,血紅蛋白水平高于治療前,且實驗組β2球蛋白、M蛋白、骨髓漿細胞數均低于對照組,血紅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學指標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index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兩組血清學指標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index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
2.3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多發性骨髓瘤好發于中老年群體,發生率呈逐漸升高趨勢,且死亡率較高[3]。目前,臨床主要是采用化療方案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具有起效快的特點,且不會對患者的腎功能、造血干細胞等造成損傷,但患者易出現耐藥性情況,單獨應用難以達到理想效果[4-5]。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總緩解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β2球蛋白、M蛋白、骨髓漿細胞數均低于治療前,血紅蛋白水平高于治療前,且實驗組β2球蛋白、M蛋白、骨髓漿細胞數均低于對照組,血紅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白介素-2聯合化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血清學指標水平、炎性因子水平,且不會明顯增加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安全有效。白介素-2是淋巴細胞因子的一種,能促進自然殺傷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淋巴因子活化的殺傷細胞增殖,增強殺傷活性,且可提高淋巴細胞分泌干擾素、抗體量,發揮抗腫瘤的效果,在白血病、惡性黑色素瘤、轉移性腎癌等治療中應用,效果顯著[6-7]。有研究[8]顯示,白介素-2可激活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細胞,被激活的相關骨髓細胞,在體外可發揮抗骨髓瘤活性的效果,減低骨髓瘤負荷,且可清除微量殘留的病變,在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白介素-2聯合化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療效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血清學指標水平、炎性因子水平,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利于改善患者預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