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晴
(燈塔市中心醫院麻醉科,遼寧 遼陽111300)
目前臨床對于膽囊疾病一般采取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但該手術方式易損傷人體組織,且存在費用高、安全性低等不足,術后并發癥風險較高[1]。而隨著我國微創技術不斷發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臨床受到廣泛應用,雖然該手術屬于微創手術,但在術中仍需采取麻醉,而由于老年人機體衰退,對多種麻醉藥物耐受性較差,因此,選擇安全性高、麻醉效果好的藥物是提高手術成功率的關鍵。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治療的96例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麻醉效果及對心血管應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治療的96例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順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8例。觀察組男30例,女18例;年齡60~80歲,平均(70.12±1.32)歲。對照組男31例,女17例;年齡61~80歲,平均(70.88±1.65)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超聲、內鏡或心電圖檢查明確診斷[2];年齡≥60歲;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存在嚴重惡性病變,如膽囊癌;伴有嚴重門脈高壓、慢性萎縮性膽囊炎;合并心肺功能障礙,不適用氣腹手術、麻醉操作者。
1.2 方法麻醉方法:術前醫囑患者禁水4 h、禁食8 h,給予患者靜吸復合麻醉。術前30 min給予患者0.5 mg阿托品和0.1 g苯巴比妥,行肌肉注射。待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連接飛利浦MP20監護儀,監測血氧飽和度、血壓及心電圖。建立靜脈通道后,給予患者0.03 mg/kg咪達唑侖。在直視下進行氣管內插管,并連接Fabius CS麻醉機(德國Drager公司),呼吸頻率調整為每分鐘12次,潮氣量8 mL/kg[3]。
對照組行丙泊酚復合芬太尼麻醉維持,首先給予患者負荷量0.5 μg/kg的芬太尼,后以每分鐘0.05 μg/kg的速度行靜脈滴注,同時給予負荷量0.5 mg/kg的丙泊酚,后以每小時3 mg/kg的速度進行維持輸注。
觀察組行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靶控輸注麻醉,啟動Zeus麻醉工作站(德國Drager),藥物靶控輸注模型選擇為Minto,均選用靶控血漿,首先給予患者靶濃度為1.0 ng/mL的瑞芬太尼,待輸注2 min后給予靶濃度為1.0 μg/mL的丙泊酚[4]。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不同時間段心率(HR)和平均動脈壓(MAP)、肌松起效時間和維持時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及警覺/鎮靜觀察評分(OAA/S)。OAA/S評分:總分為5分:1分,拍打身體無應答反應,但對傷害性刺激有反應;2分,大呼名字無反應,對拍打身體有反應;3分,正常呼叫名字無反應,大呼名字有反應;4分,正常呼名有反應,但反應遲鈍;5分,正常呼名能應答[5]。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不同時間段心率、動脈壓比較注藥后10 min,兩組HR、MAP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時間段心率、動脈壓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 and arterial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eriods(±s)

表1 兩組不同時間段心率、動脈壓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 and arterial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eriods(±s)
注:HR,心率;MAP,動脈壓。與對照組比較,aP<0.05
?
2.2 兩組肌松起效時間和維持時間比較觀察組肌松起效時間短于對照組,維持時間長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肌松起效時間和維持時間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onset time and maintenance time of muscle relax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兩組肌松起效時間和維持時間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onset time and maintenance time of muscle relax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
2.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4 兩組OAA/S評分比較兩組OA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兩組OAA/S評分比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OA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4 兩組OAA/S評分比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OA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
臨床對于膽囊疾病通常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因該手術為微創手術,能減輕患者機體損傷,同時,能縮短手術時間,促進患者術后早期康復。而在手術過程中,需進行短期麻醉,因此,對麻醉藥物要求較高。而采用一種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尤為重要。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靶控輸注在臨床上應用率越來越高,該技術為我國一項新型的麻醉技術,主要將藥代-藥物動力學作為理論基礎,理想的肌松藥應具備以下特點:給予患者肌松藥進行輔助麻醉后,應促進其血流動力學維持穩定,且誘導麻醉效果迅速。臨床常用的肌松藥主要以琥珀膽堿為主,一般將其作為麻醉誘導,雖具有一定效果,但該藥物易增加人體不良反應風險,應用受限,因此,可采用羅庫溴銨替代[6-7]。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均為臨床上十分常見的麻醉藥物,其中丙泊酚具有恢復時間短、起效時間快等優點,臨床上使用率較高,常應用于各種手術麻醉中,且該藥物具有顯著的鎮靜效果,與其他麻醉藥物聯合應用能有效提高臨床效果。瑞芬太尼則為一種μ阿片受體激動劑,具有分布容積小、起效時間快及麻醉可控性強等優勢,常應用于腹腔鏡等小手術中,將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聯合應用,能起到顯著的麻醉、鎮痛效果[8-10]。
本研究結果顯示,注藥后10 min,兩組HR、MAP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肌松起效時間短于對照組,維持時間長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OA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具有顯著麻醉效果,且能減輕對人體心血管應激的刺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