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靜
(滕州市中醫醫院藥學部,山東 棗莊277500)
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為一種由于動脈硬化所導致的下肢動脈血管內膜增厚、血管腔狹窄或閉塞,所造成的肢體急性或慢性缺血性疾病[1]。有研究[2]顯示,當LEAD患者出現足部循環障礙時,易導致組織發生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乏力及疼痛等癥狀,影響患者的體感舒適度及患肢血運。早期LEAD患者無需外科手術治療,但對于嚴重下肢動脈缺血患者,患肢出現疼痛及潰瘍時需采用外科治療方法以達到病變動脈管腔通暢的目的[3]。但外科手術治療后,因術后炎癥反應或血管內膜細胞增生等多種復雜原因,原本病變的血管易再次發生狹窄。目前,體位、按摩及抗血小板藥物仍為手術前后主要的干預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88例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復方丹參滴丸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術后足部微循環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88例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手術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4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均符合《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治療指南》中相關診斷標準[4],行下肢血管CTA、下肢血管MRI等影像學檢查后確診;踝肱指數<0.9;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下肢血管疾病者(大動脈炎、雷諾氏病等);足部受限者;合并發生肺部疾病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狼瘡者;合并精神系統疾病者;既往行血管介入球囊擴張術及支架植入術者。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 方法兩組均給予基礎治療,包括抗血小板、降脂、擴張外動脈、降壓、營養神經等[5]。對照組給予常規平臥位+床上保健按摩+氯吡格雷腸溶片(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0035)治療,具體方法:幫助患者去枕平臥,將雙腿伸直,并與床面保持180°。用食指、中指、環指及小指對患者進行按摩,每天4次,每次15~20 min,具體按摩步驟:用以上四指按照血管走行的路線從肢體末端至體表標記處做向心性的深度按摩,使用雙手的魚際肌適當增加按摩范圍。按摩時做上下擠壓的動作,按摩力度隨時詢問患者并進行調整,以患者耐受為宜,在移動按摩時注意避免手與皮膚表面摩擦[6]。術前3 d,醫囑患者在每天清晨空腹狀態下口服氯吡格雷腸溶片,每次75 mg,每天1次,至術后24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復方丹參滴丸(天士力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50111)治療,每天3次,共405 mg,至術后24周。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臨床癥候積分、臨床療效、足部動脈氧分壓、足部動脈血流值及足背動脈血管內徑變化。①臨床癥候積分[7],包括肢體麻木、肢體疼痛、皮膚色澤、皮膚溫度、間歇性跛行、足背動脈搏及肌膚營養狀況,每個項目分別為0、2、4、6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癥狀越嚴重。②臨床療效評價標準:按照中華中醫學會制定的《周圍血管科常見疾病證候診治指南(2015)》評價[8],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值≥70%為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緩解,證候積分減少30%~70%為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緩解甚至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③足部動脈氧分壓:采用瑞典生產的經皮氧分壓儀器(PERIFLUX 5000)測量患者的足部動脈氧分壓,為減少誤差及其他因素干擾,檢查前12 h囑患者禁飲咖啡,避免吸煙并保持情緒穩定,平臥休息30 min左右。測量時間為患者入院第1天上午9:00~12:00,測量部位為患肢第1足和第2足趾間上2 cm處,需注意避開大血管及骨骼凸起部位,測量體位分別為坐位、下肢下垂位及平臥下肢抬高30°,測量時間為50 min左右。④足部動脈血流值及足背動脈血管內徑:采用飛利浦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型號En VisorC)于治療前后檢查下肢動脈血管狀況,包括足部動脈血流值及足背動脈血管內徑,測量由兩名具有多年超聲經驗的醫師于同一超聲機下完成,測量結果取二者的平均值。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治療前,兩組中醫證候總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中醫證候總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兩組治療前后足部動脈氧分壓、動脈血流值及動脈血管內徑比較治療前,兩組足部動脈氧分壓、足部動脈血流值及足部動脈血管內徑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足部動脈氧分壓、足部動脈血流值、足部動脈血管內徑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足部動脈氧分壓、動脈血流值及動脈血管內徑比較(±s)Table 4 Comparison of foot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arterial blood flow value and arterial vessel diameter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m two groups(±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足部動脈氧分壓、動脈血流值及動脈血管內徑比較(±s)Table 4 Comparison of foot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arterial blood flow value and arterial vessel diameter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m two groups(±s)
?
由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患者的微循環血流發生異常,引起局部組織出現缺血、缺氧,從而造成靜息痛或皮膚潰瘍等癥狀的發生,約1/3患者發生壞疽甚至截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9]。盡管實施手術治療能達到快速疏通血管的目的,但鑒于術后局部炎癥反應、血管內皮功能損傷及氧化應激等多種原因,易引起管腔再次狹窄。有研究[10]指出,對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手術患者,合適的體位能有效維持患肢血流的正常循環,同時還能改善患肢疼痛癥狀。有研究[11]顯示,合適的體位能對機體的血壓、微循環狀態及腹部壓力等方面具有一定影響。在此基礎上配合下肢按摩,能有效改善血流局部組織的灌注、緩解缺血情況的發生,另外,氯吡格雷的輔助應用能進一步避免血栓的形成。但常規平臥位+床上保健按摩+氯吡格雷腸溶片應用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手術患者中的總體療效不佳,在改善預后方面的效果仍有上升的空間。
復方丹參滴丸由丹參、三七及冰片共3味藥物按一定比例,經現代制藥技術煉制而成,可發揮較強的理氣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其中丹參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功效的,三七可發揮消腫止痛、三瘀定痛功效[12]。三七經現代藥理學發現,不僅可促進改善血管內皮的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流通暢,發揮較強的抗血栓效果,同時,還能通過發揮較強的抗炎作用,促進增強機體的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功能[13]。而冰片作為輔藥,以右旋龍腦作為主要成分,可發揮較強的清熱、開竅、醒神及散毒的功效,可更好的幫助兩味中藥快速通過血腦屏障,提高藥物在體內的利用度。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中醫證候總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中醫證候總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復方丹參滴丸療效顯著,可明顯緩解臨床癥狀,證實復方丹參滴丸在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上的臨床優勢性。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前,兩組足部動脈氧分壓、足部動脈血流值及足部動脈血管內徑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足部動脈氧分壓、足部動脈血流值、足部動脈血管內徑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復方丹參滴丸的輔助應用能有效改善患足部微循環的氧分壓及血流速度,同時也有效改善足部癥狀。復方丹參滴丸可發揮較強的抗氧化及抗血小板聚集形成的作用,通過作用于多靶點,對血管內膜的增生也起到明顯的抑制作用[14]。
綜上所述,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復方丹參滴丸能有效改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術后臨床癥狀,可促進足部微循環,增加動脈氧分壓,有效預防血管狹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