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潤香,李玲,岳林林
(贛州市婦幼保健院生殖與遺傳科,江西 贛州341000)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在控制性促排卵早期階段可競爭性與垂體受體結合,刺激垂體分泌卵泡刺激素(FSH)與黃體生成素(LH),而后會持續(xù)消耗垂體受體,導致FSH、LH水平降低,卵泡生長發(fā)育停滯,雌激素水平低于卵泡早期,臨床上稱為降調節(jié)[1-2]。降調節(jié)后使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Gn)可促使卵泡發(fā)育,改善卵母細胞質量,繼而生成更多成熟卵泡,同時降調節(jié)可防止早發(fā)LH峰出現(xiàn),降低周期取消率[3-4]。應用GnRH-a至啟動Gn的時間稱為降調節(jié)時間。目前,早卵泡期長方案的應用較為廣泛,但鮮有報告提及該方案中降調節(jié)時間對助孕結局的影響。基于此,本研究分析早卵泡期長方案中降調節(jié)時間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結局的影響,旨在為臨床應用提供指導,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202例IVF-ET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jù)注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至啟動外源性促性腺激素(Gn)時間不同分為A組(≤30 d,n=80)、B組(31~35 d,n=70)與C組(≥36 d,n=52)。A組年齡23~35歲,平均(29.55±3.88)歲;體重指數(shù)(BMI)17~26 kg/m2,平均(21.48±1.98)kg/m2;抗繆勒管激素(AMH)水平1.2~3.6 ng/mL,平均(2.38±0.42)ng/mL;竇卵泡計數(shù)(AFC)7~13個,平均(9.82±0.65)個。B組年齡22~35歲,平 均(28.58±3.79)歲;BMI 18~26 kg/m2,平 均(21.39±1.89)kg/m2;AMH水平1.3~3.5 ng/mL,平均(2.42±0.40)ng/mL;AFC 7~13個,平均(9.91±0.69)個。C組年齡22~35歲,平均(29.14±3.83)歲;BMI 17~25.5 kg/m2,平均(21.34±1.84)kg/m2;AMH水平1.3~3.6 ng/mL,平均(2.43±0.43)ng/mL;AFC 7~13個,平均(9.88±0.66)個。3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首次接受IVF-ET,且為早卵泡期長方案;年齡≤35歲;基礎FSH<10 IU/L;AFC為7~13個。排除標準:合并多囊卵巢綜合征、子宮畸形或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病癥;染色體異常;不符合新鮮胚胎移植標準;臨床資料缺失。
1.2 方法A組于月經(jīng)第2~4天給予GnRH-a(德國FERRING GMBH,注冊證號X20010072)3.75 mg皮下注射,注射后14~30 d開始應用Gn制劑,依據(jù)患者年齡、BMI、內分泌水平等狀況擬定Gn制劑劑量。控制性促排卵過程中注意監(jiān)測血清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及卵泡的發(fā)育狀況,并及時調整Gn制劑劑量。當主導卵泡中≥17 mm卵泡占≥14 mm卵泡比例50%~60%時,則于當天應用重組人絨促性素注射液(英國Merck Serono S.p.A.,注冊證號S20130091)250 μg,36 h后行超聲引導穿刺取卵。受精后44~46 h時,依據(jù)卵裂球質量、數(shù)量、碎片比例及有無顆粒評估胚胎質量,選擇優(yōu)質胚胎2枚或D5/D6囊胚1枚行新鮮胚胎移植,選用黃體酮陰道緩釋凝膠(英國Fleet laboratories limited,注冊證號H20140552)與地屈孕酮片(荷蘭Abbott Biologicals B.V.,注冊證號H20170221)行黃體支持,移植14 d時通過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檢測生化妊娠,移植30 d時超聲檢查示妊娠囊即可視為臨床妊娠,若妊娠12周前妊娠丟失則為早期流產。B組于GnRH-a皮下注射后的第31~35天開始應用Gn制劑,其他治療同A組。C組于GnRH-a皮下注射的35 d后開始應用Gn制劑,其他治療同A組。
1.3 觀察指標比較3組Gn啟動時卵泡大小、Gn應用時間、Gn用量與臨床結局(獲卵數(shù)、2PN率、可利用胚胎率、移植胚胎數(shù)、臨床妊娠率、著床率、早期流產率、早發(fā)LH峰率)。早發(fā)LH峰:卵泡成熟前患者出現(xiàn)內源性LH峰。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采用單因素F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3組Gn啟動時卵泡大小、Gn應用時間、Gn用量比較3組Gn啟動時卵泡大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B組Gn應用時間短于A組、C組,Gn用量少于A組、C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Gn啟動時卵泡大小、Gn應用時間、Gn用量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follicle size,Gn application time and Gn dosag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Gn initiation(±s)

表1 3組Gn啟動時卵泡大小、Gn應用時間、Gn用量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follicle size,Gn application time and Gn dosag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Gn initiation(±s)
注:Gn,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與A組比較,aP<0.05;與C組比較,bP<0.05
?
2.2 3組臨床結局比較B組獲卵數(shù)均多于A組、C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組可利用胚胎率、移植胚胎數(shù)、早期流產率、早發(fā)LH峰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B組2PN率、臨床妊娠率、著床率均高于A組、C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結局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outcom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目前,IVF-ET是治療不孕癥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長方案的GnRH-a降調節(jié)可阻礙內源性LH的釋放,防止早發(fā)LH峰出現(xiàn),進而抑制卵泡過早黃素化,改善卵子質量,并降低周期取消率。此外,降調節(jié)后應用Gn也可改善卵母細胞質量,最終達到提高臨床妊娠率的效果。
應用GnRH-a至啟動Gn的時間稱為降調節(jié)時間。張帆等[5]研究顯示,降調節(jié)時間的長短不影響卵子質量與臨床妊娠率。該研究時間在30 d內,而近年來臨床上使用GnRH-a的30 d后多應用Gn。劉曼曼等[6]研究顯示,不同組別獲卵數(shù)、2PN率、可利用胚胎率、臨床妊娠率等均處于理想水平。目前,鮮有報告30 d前后的降調節(jié)時間對IVF-ET助孕結局的影響,而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Gn應用時間短于A組、C組,Gn用量少于A組、C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降調節(jié)時間為31~35 d有助于減少Gn應用時間與Gn用量,對預防藥物不良反應具有一定積極影響。本研究中,B組獲卵數(shù)、2PN率、臨床妊娠率、著床率最高。提示降調節(jié)時間為31~35 d有助于改善IVF-ET助孕結局。卵母細胞的細胞核、細胞質發(fā)育不同步,可降低胚胎質量,進而影響臨床妊娠率[7]。Gn雖能促進卵泡發(fā)育,但無法改善甚至可能加劇卵泡發(fā)育的不同步性[8]。因此,應用Gn前需使用GnRH-a進行降調節(jié),以提高卵母細胞的質量。降調節(jié)時間過短,則降調節(jié)效果不充分,會導致卵泡發(fā)育同時受內源性與外源性激素的調控,進而造成卵泡發(fā)育異常,影響患者妊娠[9]。降調節(jié)時間過長,則可能導致垂體受過度抑制,進而降低卵巢的反應性,影響患者妊娠[10]。本研究中,C組獲卵數(shù)、2PN率、臨床妊娠率、著床率最低。提示與降調節(jié)時間過短相比,降調節(jié)時間過長易對助孕結局產生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在早卵泡期長方案中,適當延長垂體降調節(jié)時間,能增加IVF-ET的2PN率、臨床妊娠率與著床率,減少Gn應用時間和Gn用量,減輕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但垂體降調節(jié)時間過長,則可能降低卵泡個數(shù)、2PN率、臨床妊娠率與著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