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燕
內容摘要:語感是語言教育與思想情感教育兩者的結合,培養(yǎng)語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學生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本文以語文中語感的含義為理論支撐,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存在:語感培養(yǎng)受到漠視,想象力、情感體驗受到限制等問題,并試圖從教師、學生、家長層面出發(fā)為小學語文語感培養(yǎng)提出對策,以期促進小學語文中語感的培養(yǎng)。
關鍵詞:語文教學 語感 培養(yǎng)
在語文課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每一階段的閱讀目標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注重語感的培養(yǎng),并且隨著年級的增長,每一階段中對語感培養(yǎng)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在繁雜的語文知識中,梳順語文脈絡很不容易,而本質上屬于直覺思維,是感性直覺和理性直覺的統(tǒng)一的語感,便為學生指明了一條道路,能讓學生在知識中迷路時可以憑借語感進行判斷。由此可知,學生培養(yǎng)語感可謂受益一生。
一.語文中語感的含義
語感究竟是什么,歷來眾說紛紜。從教學論角度來看,語感是在長期規(guī)范的語言運用和語言訓練中養(yǎng)成的一種帶有濃重經驗色彩的、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領會語言文字的能力。所以語感有高下優(yōu)劣之分,人的語感能力可以在后天培養(yǎng)和發(fā)展。此外,語言還被認為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必然是社會的人對具有知識、情感內容的語言對象全方位的直覺感受與判斷,因而絕不只是一種語言知識,而是和人的觀念和情感交織在一起的,是一種具有社會性的深刻而豐富的感覺。所以,筆者認為語感是一種直覺思維,是感性直覺和理性直覺的統(tǒng)一。
二.語感培養(yǎng)的意義
(一)良好的語感能夠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
語言能力主要指語言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首先,語感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正確的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情緒、含義,從而可以使學生在閱讀時合理掌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在談話交流時能夠清楚對方的訴求和情緒情感,從而正確的做出回應。其次,語感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正確表達自我,這主要體現(xiàn)在表達的合理性、流暢性、準確性與合目的性上。所以,語感在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上發(fā)揮重要作用。
(二)良好的語感能夠輔助學生的各項學習
有學者認為語感是一種能力,所以每個人的語感都存在著差異。在語文學習中語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良好的語感就代表著對語言有良好的感知、領悟能力,在此基礎上就可以對問題進行正確的表征,所以首先語感影響著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從而也就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此外,從語文學科而言,良好的語感有助于聽、說、讀、寫四大能力的發(fā)展。
(三)良好的語感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語言是用來表情達意的,文字的背后具有豐富的情感或理念。具備良好的語感能力有利于學生從字詞的性質、句子修辭都能感受到語言的變化,深刻領會作者情感,從而能夠從作者角度出發(fā)理解文章含義,感悟作者意圖,豐富學生情感。
三.語文中語感培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
(一)語感培養(yǎng)受到漠視
語文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了每一學段的課外必讀篇目,也正因這一規(guī)定的設置,進一步為考試提供了素材來源。這些課外讀物的內容常常以文學常識形式出現(xiàn)在學生的試卷上、習題中,往往成為對學生閱讀要求是否達標的考查,而失去了閱讀的本質,語感培養(yǎng)也就隨之得不到真正的重視。需要經過細心閱讀才能汲取其精華的讀書過程就被整成了一道文化快餐,學生所知道的只是作品的皮毛,根本無法去領悟和感受經典作品優(yōu)美的語言和豐富的情感世界。究其原因是部分評價機制的功利化,致使教師依然沒有擺脫填鴨式教學,題海戰(zhàn)術依然在教育教學領域潛在。而語感教學并沒有合適的或者說沒有標準化的考查形式和標準,也不會作為專門的考試項目,所以,盡管課程標準中多次提到語感教學的重要性和目標,但語感教學仍然處于被漠視的地位。
(二)語感中的想象力受到限制
語感是一種直覺思維,而直覺思維主要依靠想象,由于教學中多媒體的過度使用限制了學生的想象,進而影響了語感的培養(yǎng),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不適當的多媒體教學將本可作為開發(fā)學生想象力、引起學生自主思考的文章場景以多種形式直接呈現(xiàn)出來,一般教師直接提供的場景材料更具體、生動、符合文章勾畫,所以全班學生都以多媒體所提供的信息為標準,對語境的了解也只能靠這樣的標準去理解而沒有個性化的情境創(chuàng)設,不能自主的去感受文章語句的特點。
(三)語感中的情感體驗受到限制
《語文教材全解》等教輔資料的出現(xiàn),給語感培養(yǎng)帶來一定程度的沖擊。這些資料將課文詞句甚至標點分析透徹,原本需要學生運用思維和情感去思考和感受的語言問題被教輔資料詳細地講解出來了,學生在學習中就可以很輕松地找到了答案。對于學生而言這種方式簡便易行,而且答案的準確性更增長了其依賴教輔資料的決心,這必然會影響學生自主分析、理解字詞語句的能力,使語感培養(yǎng)處于尷尬境地。
四.語文中語感培養(yǎng)對策
那么,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語感意識和獨立的語感能力呢?下面,筆者談幾點意見。
(一)教師層面
1.在朗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朗讀重點段落,尤其是那些富有多種修辭手法、描寫手法且通俗易懂富有感情色彩的段落。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各種資源適當的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氣氛,讓學生通過朗讀的形式抒發(fā)感想,理解語義,表達情感。其次,教師可以示范朗讀,充分利用情緒情感、肢體語言將學生帶入情境,教師示范朗讀有利于學生更有效的把握文章情感,比純粹的分析語句對語感的培養(yǎng)更有效果。此外,分角色朗讀在語感培養(yǎng)中非常重要,在相互對話中更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2.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yǎng)語感。首先,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學段的閱讀目標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比如學會批注、寫讀后感等。其次,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自己創(chuàng)設情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移情性理解,深刻體會文章韻味。最后,讀書交流在閱讀教學中尤為重要,教師要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在交流中學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并據此進行探討,從而加深自己對語言的理解,能夠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分析、表達。
3.在習作教學中強化學生的語感。習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一部分,作文水平直接反映一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是個人情感表達的書面形式,并且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作文中的寫作內容的凝練、組織安排,習作修辭的應用,思想情感的表達這一系列過程都是語感在起著重要作用,靠著這種直覺思維使語句前后連接,通順合理,情感表達細膩。在習作中可以通過語感的不斷推敲,最終完成一篇作品,有利于語感的發(fā)展。所以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教給學生學會運用想象力,構思文章。同時還應該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進行習作教學。
4.在口語交際中應用學生語感。如果說作文是以書面的形式將語感能力展現(xiàn)出來,那么口語交際則是以應用的形式將語感能力表達出來,這既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方式,也體現(xiàn)了語感培養(yǎng)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價值。在傳統(tǒng)語文中,口語交際就是兩人之間簡短的對話,考查的是學生的問答能力和人際能力。而在以培養(yǎng)學生語感能力為目的的口語交際中,教師可以豐富形式,讓學生在情境中對話交流,用外在言語和同學們進行情感抒發(fā),思想表達。這樣有利于學生語感表達的即時性,有利于語感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朗讀、閱讀都是對別人文章的分析感悟中培養(yǎng)語感,寫作是以書面形式呈現(xiàn)出自己的語言組織內容,而口語交際是以言語活動方式表達自己的語言組織內容。如果條件、方式得當,在實踐中培養(yǎng)語感是非常有意義的形式。
(二)學生層面
語感的培養(yǎng)還需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求學生從自身出發(fā),采取適當策略提高語感能力。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個體的世界觀、生活環(huán)境影響其對語言表述的理解,所以言語感受與生活經驗是直接相關的。細心觀察,展開想象,學會積累素材,如沈復《浮生六記》中,正是在生活中處處留心,豐富表象才使得文章妙筆生花,語句通暢,令人身臨其境,這也是他用文字表達出對自然的認識和理解,所以培養(yǎng)語感需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
2.加強語言積累。學生需要積極主動積累語言。朱子讀書法中曾提到讀書需“虛心涵泳”,積累語言也是一樣,需要反復咀嚼,多加思考揣摩其涵義。這可以從閱讀中積累,也可以從廣告詞、標語等中積累??傊枰獙W生自己養(yǎng)成做筆記加強語言積累的好習慣,并及時復習,學以致用便能熟能生巧,做起文章或者談起話來才可以左右逢源,更好的理解語言含義并合理應用。
(三)家長層面
加強親子共讀。在快節(jié)奏的城市化發(fā)展中,家長忙于生計,并且受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的影響,他們很少會積極參與學生的閱讀活動,這對孩子的閱讀習慣甚至是學習習慣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親子閱讀使家長可以和孩子共讀一本書,共同分享自己的觀點,在閱讀過程中鼓勵孩子大膽思考,和孩子一起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困難,親子閱讀會讓孩子在分享對閱讀理解和分析時不會拘束,能夠對文章深化理解,而且家庭和睦輕松的氣氛可以彌補課堂語感教學的不足,對語感的培養(yǎng)更有利。從而達到“家校共育學生語感”的目的。
將研究定位于小學階段,既有這一時期的重要性,更主要的是因為這一階段的特殊性。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以直觀思維和形象思維占主導,所以各個層面也必須考慮到學生這一發(fā)展特征,針對性地進行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31.
[2]胡進才.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J].教學與管理,2009(21):88-89.
[3]覃懷忠.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8(S1):246-247.
[4]楊姣.小學語感教學存在的問題與策略[D].湖南理工學院,2019.
[5]張福生.基礎教育階段語感教學模塊設計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2010,21(05):69-74.
[6]伏榮超.語感教學在現(xiàn)實中的尷尬[J].上海教育科研,2009(06):89-90.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