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摘 要:目前,在我國進入21世紀迅猛發(fā)展的新時期,經濟的發(fā)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但與此同時也增加了人們對于用電的需求量。而在供電問題上,配電網電力工程技術能力能夠決定供電的質量。文章分析了配電網電力工程技術,并討論如何對配電網電力工程施工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合理的解決。
關鍵詞:電力工程;技術問題;措施
引言
電力配網工程的建設具有周期長、難度大的特點,想要保證建設效果良好,就必須做好工程項目的整體規(guī)劃工作,針對各個建設環(huán)節(jié)展開嚴密科學的部署,避免產生較多的安全隱患。加強對電力配網工程的管理,通過進行科學的電力配網建設,采用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杜絕一切安全隱患的出現,能有效地降低配網工程的建設成本,減少不必要的電力損耗和資源浪費,從而增加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基于此,有必要對電力配網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展開深入的探索。
1配電網電力工程概述
在電力系統中,配電網發(fā)揮著橋梁紐帶的作用,并且決定著整個電網的運行狀態(tài),其組成部件主要有電纜、架空線路、配電變壓器、桿塔、無功補償電容、隔離開關以及一些附屬設施等。從電壓等級層面對配電網進行劃分,可以將其分為低、中、高壓配電網;從供電區(qū)域的功能不同對配電網進行劃分,可以將其分為工廠、農村、城市配電網。對于不同類型的配電網,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用到的技術方法也不同,因此,為了能夠給人們創(chuàng)造安全的用電環(huán)境,就需要使電力能源處于穩(wěn)定的供應狀態(tài)。電力部門必須科學合理應用配電網技術,完善配電網安全生產體系,加強對配電網運行過程中的監(jiān)督管理,以免出現安全事故。現下,面對我國快速發(fā)展的電力工程事業(yè),其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影響施工質量的問題。因此,必須結合具體問題做好具體分析,確保配電網電力工程的發(fā)展與市場需求一致。同時,為了能夠提高配電網電力工程的建設質量,還應該組織相關人員積極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而強化電力工程安全管理工作。
2配電網中電力工程常見的技術問題
2.1基礎設施的管理
想要保障電力配網工程的質量,提高電力配網運行的安全性,就必須確保基礎設施完全到位,其中主要包括原材料、安裝技術以及線路架設、設備安裝過程中使用到的設備機具等。但目前來看,很多建設單位都并未對這方面的管理予以重視,更多的將精力放在加快施工進度和提高效益上,這就為接下來的施工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并且,受到資金限制的影響,一些建設單位仍在使用落后、老化、甚至嚴重破損的設施設備,這無疑大大降低了電力配網建設的安全性,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概率直線上升。針對這種現象,相關單位必須做好盡快改進和處理,避免電力配網工程在施工和施工中出現任何問題。
2.2閃路的問題
電力設備在長時間的運行狀態(tài)下,如果受到電網特殊工作原因的影響,就會對電氣設備的絕緣部分產生影響,在此前提下,如果電機設備表面出現了含鹽量比較高的污垢,就會引發(fā)雷電閃絡問題,這種現象有可能出現在電氣設備的多個地方。一旦閃絡問題出現,很容易引發(fā)電氣設備的單相接地問題,其他兩相電壓也會隨之增加。
2.3電網設計因素的影響
影響配網電力工程技術的因素有很多,電網設計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相關工作人員要對施工場地進行認真地檢查,根據實際情況對電網進行細致地鋪設。通過調研了解到,很多電網設計工作都不按照設計方案的要求來進行。比如在一些農村地區(qū),并不根據所處的施工環(huán)境條件來開展針對性的電網設計,導致在對電網進行施工期間經常出現事故,即便是建造完成,也會出現倒塌、無法進行正常運行等各種問題,進而難以保證用電效果。為此,要轉變傳統的電網設計理念,加強相關工作者對于設計的重視程度和責任心。
3配電網電力工程的技術與措施
3.1配電網自動化控制的實用方式
結合故障處理的實際形式,配網自動化就可以分有分布智能方式還有集中智能方式這兩種。(1)分布智能模式。分布智能模式,就是說現場的開關一定要具備自動故障判斷分離還有網絡重新組建的能力,并不需要有通信和主站系統的參加。其主要有兩種一種為電壓時間類型另一種為電流計數類型。他們的主要設備為FTU結合斷路器或者為符合開關所組成的擁有重合功能的分段開關。這種方法的優(yōu)勢就是其投入低,不用主站進行參與。但是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還是會有許多的不足的,例如,故障的處理以及對供電的恢復會非常的慢,一點停電其就會很長這對人們的使用來說就非常不給力了。再有一條缺陷就是其要進行對于變電站保護定值以及對應的重合閘次數,這就給線路繼電保護的管理帶來了許多的不方便之處。在相同的線路其上下級的重合器動作缺少對應的選擇。(2)集中智能模式。集中智能模式是指現場的開關將將檢測的問題信息都上傳到了主站,其主站會憑借實時拓撲結構遵照固定的算法去進行問題的位置的確定,再給相關和開關指令使其進行跳閘這樣就可以躲開問題。之后主站仍然在運轉,并對網絡損失以及過負載壓力的情況來確定最優(yōu)的方案來進行恢復完善,在通過對開關的控制最終來達成對于負荷的轉移供給,這種方式的特征就是可以適應所有結構的配電網,此外,還能解決許多其他的情況。
3.2網絡通信技術的應用
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為傳統電力網絡帶來全新的改變和創(chuàng)新。一方面,通信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提高了配電網的信息化水平,同時還能夠利用通信技術實現配電網的科學管理。以配電網自動化的網絡管控為例,在遠程終端對電力網絡進行標準化管理,能夠實現遠程化的管控和調整,實現對應的管控目標。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升級和優(yōu)化,為傳統配電網絡的發(fā)展帶來全新的突破,特別是在通信衛(wèi)星以及航天技術的幫助下,能夠將配電自動化的應用成效發(fā)揮到極致。以粵北地區(qū)的配電系統為例,借助通信技術,能夠實現對山區(qū)、無人區(qū)的有效覆蓋,能夠更加精準實現對應的目標和價值,能夠進一步保障和維護配電網絡的運行。
3.3實施全過程施工質量管理
(1)需要加強物資的標準化管理。電力配網的建設的零部件的精準度具有十分嚴格的要求,若所選用的零部件型號、性能等與工藝要求不匹配,那么必定會影響到整個電力系統的運行效果。在這方面,采購人員必須按照施工圖紙上的明確標注來制定詳細的采購方案,同時也要對物資的質量展開進一步的核實,避免破壞電力配網施工的整體效果。(2)需要加強對施工現場的全方位管理,嚴加控制各個作業(yè)環(huán)節(jié)產生的安全隱患,堅決杜絕現場出現的違反工藝的行為。由于電力配網的布設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必須要求施工人員做好完善的安全防護措施,使其完全明確各個施工環(huán)節(jié)和施工環(huán)境中有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以防危及自身的生命財產安全。(3)為提高電力配網工程的工藝水平,應安排專門的管理隊伍不定期的檢查工程的質量情況,針對工藝不合格的環(huán)節(jié)或部位,需要及時找到相關責任人勒令整改,并實施適當的批評懲處,避免類似的問題再度發(fā)生,以便更好地保證電力配網工程的質量。
結語
總而言之,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配電網電力工程施工過程中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比如,電壓問題、外力問題以及閃路等,所以,在實際開展施工作業(yè)的時候,不僅要將對各項技術的分析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同時還需要認真落實施工質量的檢查工作,進而為電力工程施工提供安全的環(huán)境,確保配電網電力工程處于高效的運行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李潔龍.配電網電力工程的技術問題分析與措施[J].智能城市,2020,6(10):111-112.
[2]郝慧洋.配網電力工程的技術問題分析與施工安全措施[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9,16(2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