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
摘?要:課程思政是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本文以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的《Android基礎應用開發》課程的教學現狀為例進行分析,針對高職工科專業課中存在的重技能培養而輕思政育人價值引領的問題,分析本門課程專業教學項目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教學過程中將專業知識與育人教育無縫結合,培養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園情懷。
關鍵詞:《Android基礎應用開發》;課程思政;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5.068
0?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备呗氃盒W鳛閼眉寄苄透咝?,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課程標準時都是根據崗位能力以及職業素養為參照,突出課程教學過程的實踐性,因此項目式教學在高職院校教學中是主流教學模式。如何打破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隔絕的“孤島效應”,將育人教育貫徹到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是新時代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任務和新課題。
本文以軟件技術專業的《Android基礎應用開發》課程為例,從思政教育角度出發提出本門課程的思政教育思路并分析專業課程知識點中的思政元素,對本課程進行課程思政教育內容設計并實施,針對實施方案進行總結分析。
1?《Android基礎應用開發》課程思政研究現狀
《Android基礎應用開發》課程是高職軟件技術專業以及移動應用開發專業的核心必修課,因此根據專業教學國家標準以及人才培養方案,在教學方法選擇方面各大院校都傾向于采用基礎內容演示教學以及項目任務驅動教學的方式。但是這兩種教學方法都存在德育教育的缺憾,目前課程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1.1?課程注重技能培養輕思想政治教育
《Android基礎應用開發》課程以Java語言為基礎,強調使用Android Studio軟件綜合軟件開發技能進行項目開發,在學習時學生不能夠在學習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且專業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忽略了將知識教育與育人教育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1.2?課程教學“重才輕德”
本門課程在進行課程標準以及授課計劃設計時,以崗位技能要求以及軟件開發企業用人標準為依據,隨著軟件開發行業快速發展以及快速的更新,用人企業對開發人員的技能以及知識要求不斷提高。因此,高職院校的專業課教師在課程教學以及實踐教學過程中將教學重點偏向技能培訓以及競賽培訓方面,希望通過大量技能訓練及項目實踐操作縮短學生與企業員工之間的差距,從而忽略了“國家政治導向”引導,忽略了“家國情懷”教育。
在這種課程現狀下,《Android基礎應用開發》課程教學團隊教師在課程教學中不斷積累并挖掘出能夠與專業教學相融合的課程思政元素,并對課程的思政教學進行探索與實踐。
2?《Android基礎應用開發》課程思政建設思路及內容設計
精心設計專業課程內容,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專業課程中,并采用有效且合適的教學方式,在為學生講授專業課程的同時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本門課程思政教學建設思路為:梳理《Android基礎應用開發》課程中的知識點以及技能點,從中總結提煉出思政教育元素,在課堂教學中尋找切入點,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知識點學習以及技能訓練中,在學生完成專業核心知識學習的過程中理解并實踐思政教育,并通過課程在線學習平臺中發布的思政育人問題討論進行積分考核,總結分析學生在德育教育以及思政教育方面的學習情況,同時也能反映出思政元素融入的是否恰當。
根據軟件開發以及移動應用開發的崗位技能要求,本門課程包含的知識內容一般包含五個部分:第一,Android基礎引入,包括Android技術簡介、體系結構、開發環境搭建、項目的創建運行及打包發布;第二,Android布局界面設計,包含常用布局、控件、對話框以及碎片的學習;第三,Android四大組件學習(Activity活動、BroadcastReciever廣播接收者、ContentProvider內容提供者以及服務);第四,數據存儲,包含常見的文件存儲、SharedPreferences存儲機制、SQLite數據庫存儲的內容并且在文件存儲中引入運行時權限的知識;第五,網絡編程方法。通過知識梳理,每個知識模塊都包含以下幾類思政教育元素。
2.1?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中國移動通信技術從1G的缺席、2G的跟隨、3G的追趕、4G的跟跑并跑實現了到5G的趕超領跑。在標準方面,全球立項并通過的5G標準中,中國以21項的絕對地位領先于美、日、韓及歐洲各國。在移動終端方面,國內的華為、OPPO、小米等手機品牌均與國外品牌并駕齊驅。隨著引領世界5G技術的華為公司推出打通所有智能終端設備的鴻蒙操作系統的出現,國產移動操作系統有望打破谷歌公司的壟斷。通過課程介紹,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感受到我國近年來的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產生學其精華為國效力的決心,增強民族自豪感。
2.2?弘揚大國工匠精神
“玉不琢,不成器”,自古以來我國就不乏“工匠精神”之人。新時代的“工匠精神”應該包含愛崗敬業、協同共進、追求卓越以及精益求精,在繼承基礎上進行創新,跟上時代步伐,由“制造”轉變為“創造”。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教師演示基礎技能點知識點的使用,引導學生根據基礎知識點挖掘技能點、知識點的擴展應用從而有助于學生對于軟件編碼規范以及設計規范的使用習慣養成,在調試程序和軟件App中鍛煉下學生嚴謹、專注、協作、精益求精的學習精神。
2.3?強化社會責任意識
當代青年,身負擔起時代重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這些都離不開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引下,對社會責任意識的加強和提升。曾被譽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剛進入校園都會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上學是為了什么也不清楚上學的目的以及在大學中應該怎么過,教師在課堂教育中除了傳授專業知識也應該從小的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例如,軟件開發是團隊合作的工作,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與人溝通;課程學習的意義,在移動應用開發乃至軟件開發行業中的重要性;如何有效的自學并規劃未來大學生活而不是虛度光陰。讓大學生多一些社會責任感,不要說為世界為國家,只當是為了自己的未來,為了愛自己的人。
2.4?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
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以及網絡行業的普及,各種各樣的網絡安全威脅層出不窮,互聯網監管政策始終跟不上互聯網發展速度。Android平臺屬于開放式平臺,任何人都可以將自己編譯的程序發布并供人下載使用,因此不乏很多犯罪分子利用這一特性盜取個人信息進行違法犯罪活動。我國關于互聯網安全的法律正在不斷完善中。在課堂教育中,需要教育學生自覺遵守網絡安全相關法規,遵紀守法。在編譯App的時候需要增強隱私安全意識,不使用容易泄露用戶數據的方法進行編寫代碼,保護用戶數據私有;使用App的時候也不要隨意傳播網絡謠言,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增強版權意識,不要隨意竊取別人的知識產權。
3?《Android基礎應用開發》課程思政內容實踐方案實施
《Android基礎應用開發》課程在已有教學基礎上對原有教學方案進行優化,梳理教學內容,重新整合設計任務點,從中挖掘與課程內容知識點相關的思政教育元素,實現對學生技能培訓的同時德育實施潤物細無聲。本門課程的課程思政方案實施圍繞于知識點講解、實戰演練分析、實戰演練以及最終的教師企業考核評價環節。
3.1?知識點講解
通過教師講解本門課程的教學知識點和技能點,潛移默化地將愛國主義情懷、社會責任感以及道德法律意識巧妙融入其中,通過真實案例以及媒體新聞資源分析與知識點相關的思政元素,加深同學“德”的意識。
3.2?實戰演練分析
本門課程的每個知識點講解完畢后都會設計實戰演練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內容。在此之前為了更好地進行任務實踐,需要對演練任務的目標進行分析討論,了解實戰演練任務中涵蓋的知識點以及技能點,并將思政元素內容融入進去,通過思路分析在理解知識點技能點的基礎上更好的理解思政教育元素。
3.3?實戰演練
在學生完成實戰演練的過程中,通過給學生強調“團隊協作”“與人良好溝通”“遵紀守法”“遵守企業行業規范”等思政元素內容,在實踐中讓學生體會德育教育在往后工作中的重要性。
3.4?任務考核
任務考核包含生生互評,團隊考核,教師考核以及企業點評四個環節。在這四個環節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生生互評通過學生自我項目總結分析出項目中包含的思政元素,然后通過團隊考評的方式進行總結思政點。在教師考核過程中不但針對技術點、知識點進行考核,同時也需要對學生總結出來的思政點進行考核,看學生是否達成了這些思政素養。最后邀請企業員工對學生是否達到思政素養來進行點評,通過點評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思政素養的養成。
4?結束語
將“立德樹人”的培養內容無縫融入《Android基礎應用開發》課程中的教學改革措施,使原本僅僅注重編碼以及技能的專業課注入了思政靈魂,真正做到了在專業課中完成價值引領的目的,在教學實踐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在專業課中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政教育還需要進一步探索研究,不斷挖掘思政元素,不斷提高專業課老師的思政教學能力,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參考文獻
[1]卿晶晶.“Android應用開發”課程思政建設初探[J].數碼世界,2019,(12):152.
[2]張巨武.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3(01):94-99.
[3]孟小果.“課程思政”在德語文學課堂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以《格林童話》為例[J].戲劇之家,2020,(07):135-136.
[4]李文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融入思政元素[J].數碼世界,2020,(01):188-189.
[5]滕艷.立德樹人視角下大學生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徑研究[J].黃河、黃土、黃種人,2020,(21):58-59.
[6]蔣洪奎,徐洪.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協同育人模式的探索[J].大學教育,2020,(03):108-110.
[7]毛曉燕.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路徑探析[J].西部學刊,2020,(02):78-80.
[8]曲天明.高校專業課融入思政的課程體系建設創新模式研究——以《國際經濟法》課程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20,(05):62-63.
[9]楊國斌,龍明忠.課程思政的價值與建設方向[J].中國高等教育,2019,(23):15-17.
[10]于賀,魯麗華.土木工程專業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04):60-61.
[11]王正.新時代高校教師的責任與自覺[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9,7(06):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