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要:幼兒的學習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視審美教養,美術教育的出現既鼓舞了幼兒勇于追求美,也讓幼兒對待生活更加積極樂觀。因此,在幼兒美術教育中,藝術與生活的相聯,也讓美術教育顯得彌足珍貴,整個課堂也變得有親和力了,在生活中尋覓藝術的印跡,讓幼兒真正領悟到藝術的魔力。在教育的高速發展下,幼兒美術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生活化的方式,引領幼兒感受生活的美,給予幼兒獨特的體驗,實現課堂教學成效的攀升。鑒于此,本文旨在研析美術教育生活化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
引言
美術教育的學習極具有藝術活動性,幼兒美術教師要珍惜教育活動與生活相融,引導幼兒善于觀察周遭的事物,并不斷將其藝術化,把美好的東西記錄下來。任何美都源自生活,美術與生活關系甚密,借助藝術的神筆臨摹出生活的態度,能幫助幼兒重樹情感觀。同時,幼兒的心靈得到慰藉,處于啟蒙期的孩子也會逐漸成長,在情感教育的熏陶下,釋放自身的心緒。而幼教也要以日常為背景,注重與藝術的相交,體現出生活化的真實價值,推進美術教育對幼兒成長的積極面。
一、在幼兒美術教育中生活化的必要性
所謂的生活化可以理解為日常生活的現實照應,在幼兒整個美術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實用性。而生活化教學必須要結合幼兒特性,延伸教學的范疇,并將其轉化,其與美術教育是相互映襯的過程。一旦生活化進入課堂中,整體氛圍將變得更為濃厚,幼教可豐富藝術的內容,扭轉其歪曲的認知,幼兒本身見識就不夠廣,教師施行的生活化小細節,得以呈現在堂上,這是新時代教育下的突破,也與藝術教學目標匹配。而美術能夠將天馬行空的想法用作品表達出來,讓生活走入美術課堂,疏散了幼兒的負能量意識,幫助幼兒較快適應學習環境,實現教學成果的顯著提升。當然,生活化細節也得以貫通,改良了傳統教學的瑕疵,道盡了生活的真實,學習起來通俗易懂,打破了對藝術的陌生感,緩解了藝術后勁不足的現狀,讓幼兒在美術學習上有所得。不過,為了刺激幼兒的藝術細胞,讓幼兒潛意識里對美好事物有向往,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讓幼兒弄清如何學,更改幼兒的習性,增強幼兒的動手實踐力,起到耳濡目染的成效,這樣才能更好地顯示出教學的意義[1]。
二、幼兒園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幼兒園美術教育中仍潛藏著不少的問題,首先是整個教學上的單一性,使得美術教育受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忽視了與幼兒之間的互動交流。同時,幼教只想著教授完成任務,卻沒有重視幼兒的能力培養,一直讓幼兒反復練習,使得幼兒的積極性不高。其次,美術教育上的教學資源匱乏,大多教師缺少對幼兒的掌握情況,不經常運用互聯網收集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素材資源,只是局限于教材內容,導致教學內容較為枯燥乏味,無法吸引幼兒的興趣,也難以達到培養幼兒的最終目的。最后,教師跟幼兒雙方的交流存在問題,美術教育內容上缺少一定的實訓,使得幼兒的藝術后勁不足,幼兒沒有自己的主見,在學習探索上也受影響。
三、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應對策略
(一)立足生活,引發共鳴
幼兒美術教育要結合幼兒的內需,立足幼兒的生活實踐,引發一些共鳴。藝術源于生活,也指導著實踐,大多藝術作品的形成均來自生活,融入生活體驗與情素,對于美術的學習,有著全新的感官沖擊,讓幼兒從中發現美,這也是新課改的重要目標。而美作為觀感上的沖擊,由外向內感知藝術品的魅力,既能讓幼兒情緒激昂,產生共鳴,也喚醒了幼兒對于生活的向往與熱愛,給予幼兒足夠的動力勁頭。當然。生活化的方式也決定著能否發現美,在美術的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布置好藝術空間,讓幼兒感受到藝術的存在,靜下心自由學習,助力形成樂觀向上的態度,用熱情沖灑美術創作。為了將生活化與美術教學貫通融合,教師需做到因材施教,引發學生的共鳴之處,表達出個人思緒,促使幼兒對于藝術另眼相看,愿意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二)創設生活情境,營造氛圍
現階段,任何創作都離不開一定的情境創設,當然,美術教育也一樣。美術教育大多缺乏人性化,在幼兒美術課堂上,幼教可試著構建一定的生活情境,這對于幼兒而言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大膽讓幼兒進行表達,結合自身的意愿,將生活化轉為現實,也讓幼兒能最大化地激發自身的想象空間。生活是整個教育中的持續貫穿的源泉,生活化的情境教學浸入其中,使得幼教指揮幼兒感悟生平事物,不斷適應這一時期,打好基礎,在相處中提升自我能力。另外,環境的陶冶是教育的形式其一,帶有一定的美感,這是可以被利用的契機,精心設計的情境,更能激發對美的認知。當然,對于美術教材中所涵蓋的精神品質,是適合深入學習的,搭建氛圍環繞其中,利于生活化教學的順利實施,培養幼兒的良好品性。
(三)挖掘生活素材,激發靈感
美術教育的藝術表現便是對周遭的生活進行藝術化,想要創作出富有個性的作品,就必須要從生活中有所感,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因此,教師必須要引導幼兒懂得觀察生活,在生活中找尋素材,通過生活細節進行不斷提煉,培養幼兒的審美觀,從而在生活中捕捉美妙的事情,捕捉一定的靈感創作。生活化的美術教育要采取適當手段,讓幼兒勇于創作,挖掘潛能,激發靈感與創作欲望,啟發創意與興趣。同時,針對同一美術教學內容,幼教可開展生活化活動,引導幼兒思索,提升美術課堂參與度,根據生活素材選擇不同的繪畫工具,不過多限制條框,不束縛幼兒的思想,這樣幼兒的能力便會得到一定的提升[2]。
四、總結
總而言之,新課改明確了幼兒的培養教學目標,也指出藝術教育的重要性,而幼兒時期的好奇心重,身心發展不成熟,對于周遭事物具有一定的探索欲望,幼教在美術教育過程中,更要不斷革新教學內容,敞開幼兒的想象空間,這樣幼兒對于美術學習熱情才會更為濃烈。誠然,將藝術教育與生活化相融合,既挽救回幼兒美術課堂的效率,也能塑造更優良的品格,這一融入是非常重要的抉擇,更是必然之路。時代的發展是離不開教育的,藝術教學少不了與生活相匯,于美術教育而言,生活化教學似乎是理智清醒的選擇,從長遠發展來看,也涌現出了一批批人才。
參考文獻:
[1]張麗珠.幼兒園如何實施生活化美術教育[J].新課程,2020,31(4);38-38.
[2]朱海宏.生活化的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研究[J].成才之路,2021,7(16):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