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添翼
摘要:我國研究生教育已經走過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正在經歷從大到強的轉變。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重要批示和春蘭同志講話要求以及全國研究生教育大會相關精神,我們要深刻把握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大方向、大趨勢、大格局,著力推進由一到多、由量到質、由外而內的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更多機會、更好品質、更佳體驗、更強力量的研究生教育。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新時代
我國研究生教育已經走過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正在經歷從大到強的轉變;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挑戰,人民群眾對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也更加多樣化;國際上大國競爭日益激烈,研究生教育的戰略性、重要性更加凸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重要批示和春蘭同志講話要求以及全國研究生教育大會相關精神,我們要深刻把握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大方向、大趨勢、大格局,著力推進由一到多、由量到質、由外而內的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更多機會、更好品質、更佳體驗、更強力量的研究生教育。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緊緊圍繞內涵建設,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
首先要把握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大方向、大趨勢、大格局。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肯定了研究生教育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的重要地位,強調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迫切需要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對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堅持‘四為’方針,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深入推進學科專業調整,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人才”的明確要求。研究生教育肩負著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創新創造的重要使命,是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應對全球人才競爭的基礎布局。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快速發展,已成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各行各業對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研究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促進研究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切實提升研究生教育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意見》中指出,我們要:
1.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開全開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加強研究生課程思政,建成一批課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選樹一批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建設一批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配齊建強研究生輔導員隊伍,全面落實專職輔導員專業技術職務、行政崗位職級“雙線”晉升政策,探索依托導師和科研團隊配備兼職輔導員。加強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職業規劃和就業創業服務。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結果作為“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的重要內容。
2.發揮導師言傳身教作用,激勵導師做研究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第一責任人,要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狀況,將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既做學業導師又做人生導師;要率先垂范,以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魅力影響和鼓舞研究生;要培養研究生良好的學風,嚴格要求學生遵守科學道德和學術。
3.提高研究生黨建工作水平,強化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創新研究生黨組織設置方式,探索在科研團隊、學術梯隊等建立黨組織。選優配強研究生黨支部書記,充分發揮研究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持續開展新時代高校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做好高校“百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和“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遴選培育工作。
其次,要積極推進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的發展。學科評估是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對全國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權的一級學科進行整體水平評估。自2002年首次開展學科評估以來,已完成四輪。2019年11月,教育部黨組審議通過《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通過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新時代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就是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扭轉不科學的評價導向,加快建立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提升我國學科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其基本原則有:
1.聚焦立德樹人。構建以立德樹人成效為根本標準,以“質量、成效、特色、貢獻”為價值導向,以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為基本方法的評估體系,在保持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基本定位和評估體系框架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堅持繼承創新。突出診斷功能。評估體系和信息服務突出診斷功能,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升。通過學科發展縱向分析和橫向比較,總結階段性進展,查找結構性短板,呈現優勢與不足,助力學科內部治理能力提升。
2.強化分類評價。以一級學科為單元,突出特色,體現優勢,加強不同學科分類評價。強化“代表作”和“典型案例”評價,設置開放性留白,充分體現辦學定位與特色貢獻。
3.彰顯中國特色。立足中國國情和學科發展實際,借鑒國外有益經驗,構建中國特色評價體系,創新評價方法,樹立中國標準,特別是哲學社會科學更加凸顯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
4.以服務需求為導向,合理擴大人才培養規模。堅持供給與需求相匹配、數量與質量相統一,保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培養能力相匹配的研究生教育發展節奏,博士研究生招生規模適度超前布局,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穩步擴大。招生規模統籌考慮國家需求、地區差異、培養條件、培養質量等因素,實行動態調整,差異化配置。8.優化培養類型結構,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穩步發展學術學位研究生教育,以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增設一批碩士、博士專業學位類別。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原則上只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專業學位授權點為主。各培養單位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自身辦學定位,切實優化人才培養類型結構。
6.適應社會需求變化,加快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建立基礎學科、應用學科、交叉學科分類發展新機制,按照單位自主調、市場調節調、國家引導調的思路,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健全退出機制。設立新興交叉學科門類,支持戰略性新興學科發展。完善“雙一流”建設動態監測與調整機制,引導建設高校和學科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7.優化布局結構,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完善省域研究生教育布局,建設區域性研究生教育高地。大力支持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長江經濟帶等區域發展優質研究生教育,振興東北地區研究生教育。支持中西部地區發展與國家及區域戰略相匹配的學科專業。
8.堅持質量導向,完善學位授權審核工作。將深化科教融合、產教融合作為學位授權點布局的重要參考因素。持續推動省級教育主管部門統籌開展碩士學位授權審核工作,實現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穩步推進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工作,繼續放權符合條件的高等學校自主審核增列學位授權點,自主設置一級學科、新興交叉學科和專業學位類別。加強對中西部地區和高水平民辦高校學位授權的支持。探索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申請開展專業學位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