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舒 劉艷梅 于建成
T2DM 是臨床常見的一種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近年來發病率呈現出逐漸上升趨勢,在T2DM 動態發展過程中血管病變的形成是多因素的,目前認為除胰島素外某些激素可能也參與T2DM 的發生與發展[1]。胰島素抵抗是導致T2DM發生的重要因素,而近年來研究發現甲狀腺激素是對抗胰島素的一種重要激素,其可影響葡萄糖穩態,并對胰島功能有雙重影響,即可促進胰島素降解加快,又可改變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2,3]。還有研究顯示,T2DM 合并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逐漸增加,高尿酸血癥與糖尿病、高脂血癥、胰島素抵抗等密切相關[4]。但目前關于T2DM 患者胰島素抗體與SUA、甲狀腺功能的相關性分析研究尚少,本研究就此展開分析,以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門診收治的T2DM 患者150 例作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150 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男81 例,女69 例;年齡29~83 歲,平均年齡(57.62±9.81)歲。對照組男78 例,女72 例;年齡31~85 歲,平均年齡(57.83±9.1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5]中的診斷標準;②無急慢性并發癥;③入組前1 個月內未接受相關治療;④病情穩定。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②合并感染或免疫性疾病;③既往高血壓病史且服用利尿劑;④痛風發作者或正在服用影響尿酸代謝的藥物;⑤近期服用影響甲狀腺功能的藥物;⑥合并惡性腫瘤;⑦合并精神疾病、認知障礙。
1.2 方法 收集并分析兩組一般資料及HOMA-IR、SUA、甲狀腺功能等實驗室指標。一般資料主要包括年齡、病程、BMI 等,通過測量身高、體重計算BMI,BMI=體重(kg)/身高2(m2)。采集兩組空腹靜脈血液樣本,使用全自動生化儀(美國雅培 i2000 型)測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SUA、TT3、TT4、TSH、FT3、FT4水平。HOMA-IR 使用穩態模型評估,HOMA-IR=(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22.5。根據T2DM 患者HOMA-IR,采用四分位法對其進行分組,在1.85、3.01、4.83 三個切點值下分為四組,0.43~1.85 為Q1 組(28 例),1.85~3.01 為Q2 組(43 例),3.01~4.83 為Q3 組(47 例),4.83以上為Q4 組(32 例)。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年齡、BMI、HOMA-IR、SUA、TT3、TT4、TSH、FT3、FT4。②比較Q1、Q2、Q3、Q4 組的年齡、病程、BMI、SUA、TT3、TT4、TSH、FT3、FT4。③分析胰島素抗體與SUA、甲狀腺功能的相關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相關性檢驗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及HOMA-IR、SUA、甲狀腺功能指標對比 觀察組與對照組年齡、BMI、TT4、FT3及FT4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HOMA-IR、SUA、TSH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TT3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及HOMA-IR、SUA、甲狀腺功能指標對比()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及HOMA-IR、SUA、甲狀腺功能指標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 不同HOMA-IR 患者一般資料及SUA、甲狀腺功能指標對比 Q1 組到Q4 組,隨著HOMA-IR 升高,BMI、SUA、TSH 水平逐漸上升,TT3水平逐漸降低;Q2 組、Q3 組及Q4 組的BMI、SUA 均高于Q1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Q3 組及Q4 組的TSH 水平高于Q1組,TT3水平低于Q1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Q4 組BMI、SUA、TSH 水平均高于Q2 組,TT3水平低于Q2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HOMA-IR 患者一般資料及SUA、甲狀腺功能指標對比()

表2 不同HOMA-IR 患者一般資料及SUA、甲狀腺功能指標對比()
注:與Q1 組對比,aP<0.05;與Q2 組對比,bP<0.05
2.3 Pearson 相關性分析 Pearson 相關性分析顯示,HOMA-IR 與BMI、SUA、TSH 呈正相關(r=0.719、0.675、0.538,P=0.001、0.003、0.014<0.05),與TT3呈負相關(r=-0.492,P=0.029<0.05)。
T2DM 的發生與發展與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發生T2DM 后患者機體內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往往會降低,處于胰島素相對缺乏的狀態,高尿酸血癥作為代謝綜合征的一個部分,常隨著T2DM 出現,伴發高尿酸血癥后可引起痛風發作等后果,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6]。有研究發現,T2DM 患者SUA 水平容易出現異常升高的現象,進而導致多種代謝異常,早期對血尿酸水平進行檢測、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7,8]。
尿酸是體內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過量累積能夠誘發包括T2DM 在內的多種代謝性疾病,而胰島素抵抗是T2DM 的一個重要發病機制,故分析胰島素抗體與SUA 的相關性對T2DM 的診治有重要意義[9]。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年齡、BMI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HOMA-IR、SUA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T2DM 與年齡、BMI 無明顯相關性,而T2DM 患者較健康體檢者的HOMA-IR、SUA 往往更高。進一步分析T2DM 患者發現,隨著T2DM 患者HOMA-IR 的上升,其BMI、SUA水平也隨之升高,Pearson 相關性分析顯示,HOMA-IR與BMI、SUA 呈正相關(r=0.719、0.675,P=0.001、0.003<0.05)。目前臨床關于胰島素抵抗與BMI 的相關性研究已較為成熟,而對于胰島素抵抗與SUA 的相關性研究尚少。胰島素抵抗與SUA 水平呈顯著正相關的機制可能與下列情況相關:機體存在胰島素抵抗狀態時可促進脂肪分解,大量游離脂肪酸釋放入血,對脂肪酸的合成產生刺激作用,最終增加嘌呤合成,增加SUA 生成,而且脂肪組織同時釋放的活性物質還包括內脂素、脂聯素、炎性因子等,該類因子也會促進SUA 合成或重吸收,此外胰島素抵抗導致的高胰島素血癥也可通過使腎臟對SUA 的重吸收增加來減少SUA 排泄[10,11]。高SUA 也可通過減少血管內皮一氧化氮,導致內皮功能損傷,或使脂聯素合成減少、脂肪細胞內分泌紊亂,導致氧化應激、炎性反應發生,最終引起胰島素抵抗。有研究認為,甲狀腺功能與T2DM 患者胰島素抗體有密切聯系[12]。甲狀腺激素是代謝激素,該類指標水平能反映甲狀腺功能情況,甲狀腺激素可參與糖代謝調節,其異常變化均可能使糖代謝發生紊亂,甲狀腺激素還能對胰島素的作用產生拮抗效果,抑制肝內葡萄糖的產生、肌肉對葡萄糖的攝取,從而導致血糖升高[1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TT4、FT3及FT4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TSH 水平高于對照組,TT3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相較于健康體檢者,T2DM 患者常伴隨TT3的降低、TSH 的升高。進一步分析T2DM 患者發現,隨著HOMA-IR 升高,TSH 水平逐漸上升,TT3水平逐漸降低,Pearson 相關性分析顯示,HOMA-IR與TSH 呈正相關(r=0.538,P=0.014<0.05),與TT3呈負相關(r=-0.492,P=0.029<0.05)。脂肪細胞、前脂細胞均有TSH 受體存在,TSH 與其結合之后可誘導前脂細胞向脂肪細胞分化,促進脂肪形成,最終導致胰島素抵抗,而且TSH 還可通過改變炎性因子分泌等機制促進胰島素抵抗發生與發展。故高水平的TSH 往往存在HOMA-IR 升高,而低水平的血清TT3也可能是胰島素抵抗的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T2DM 患者的胰島素抗體水平升高與高SUA、甲狀腺功能異常有關,SUA、TT3、TSH 水平變化是T2DM 患者胰島素抗體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