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蕾,伍成凱,康峻鳴,李文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高尿酸血癥患病率逐年上升,并成為繼“三高”疾病后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1-2]。一項全國性調查表明,我國人群高尿酸血癥總體患病率為13.0%,其中男性高達18.5%,女性為8.0%[3],高尿酸血癥的發生與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飲食結構和工作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癥常伴隨著代謝類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種疾病[4-5],也可能在腦卒中發生和預后中起重要作用[6],但以往研究主要針對高尿酸血癥和單一慢性病關系研究。本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大樣本數據分析高尿酸血癥與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心臟病、腦卒中和消化系統疾病的關聯,為慢性病高危人群的預防和綜合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使用2015年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公開數據[7]。該研究在2011年基線調查時采用多階段分層概率抽樣方法抽取了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50個縣(區)的450個村(社區),調查對象為45歲及以上的居民,2015年為第3次追蹤調查,該調查質量控制標準嚴格,調查對象知情同意。從CHARLS數據庫中獲取人口學變量、體格檢查指標、行為生活方式、健康患病狀況及血液檢查信息,最終納入9 022例研究對象。
1.2 調查指標及定義 慢性病的確診由調查對象根據醫生告知而進行自我報告;以男性尿酸>420 μmol/L、女性尿酸>360 μmol/L為高尿酸血癥的診斷標準[8]。以男性腰圍>90 cm,女性腰圍>85 cm為中心性肥胖的診斷標準[9]。高脂血癥診斷依據:總膽固醇≥6.2 mmol/L、三酰甘油≥2.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1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 mmol/L[10]。消化系統疾病是指慢性腸胃炎。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體質量/身高2。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率的變化采用趨勢性χ2檢驗。以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心臟病、腦卒中及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為因變量,以高尿酸血癥為自變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高尿酸血癥對以上幾種慢性病的影響。為控制混雜因素的影響,將人口學特征、體格檢查結果、生活行為方式和健康患病狀況逐步納入回歸模型進行調整。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基本情況 9 022例研究對象中,男 4 287例(47.52%),女4 735例(52.48%)。高尿酸血癥患者1 117例(12.38%),其中男性患者628例(14.65%),女性患者489例(10.33%)。男性高尿酸血癥患病率高于女性,城鎮居民高尿酸血癥患病率高于農村,中心性肥胖居民高尿酸血癥患病率高于非中心性肥胖者,飲酒居民高尿酸血癥患病率高于不飲酒者,參加娛樂活動者高尿酸血癥患病率高于不參加者,參加志愿及社會活動者高尿酸血癥患病率高于不參加者,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心臟病、腦卒中患者的高尿酸血癥患病率均高于未患病者,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的高尿酸血癥患病率低于未患病者(P<0.05),不同吸煙狀況的人群高尿酸血癥患病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趨勢性χ2檢驗顯示,隨著年齡、學歷、BMI、收縮壓、舒張壓的增加,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不同婚姻狀況、夜間睡眠時間、午休時間、運動健身情況人群的高尿酸血癥患病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高尿酸血癥對多種慢性病的影響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分別以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心臟病、腦卒中、消化系統疾病為因變量,以高尿酸血癥為自變量(賦值:有=1,無=2),模型一調整了性別、年齡、地區、學歷和婚姻狀況,模型二在模型一的基礎上調整了收縮壓、舒張壓、BMI、腰圍,模型三在模型二的基礎上調整了吸煙、飲酒、夜間睡眠時間、午休時間、運動鍛煉、娛樂活動及參加社團公益活動情況,模型四在模型三的基礎上調整了其余5種慢性病的患病情況,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賦值情況見表2。在模型一中,高尿酸血癥對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心臟病和消化系統疾病有影響(P<0.05),對腦卒中無影響(P>0.05)。模型二調整體格檢查變量后,高尿酸血癥對高血壓、高脂血癥和消化系統疾病有影響(P<0.05)。模型三調整行為生活方式后,高尿酸血癥對高血壓、高脂血癥和消化系統疾病有影響(P<0.05)。模型四調整其余5種慢性病后,高尿酸血癥對高血壓、高脂血癥和消化系統疾病有影響(P<0.01),對糖尿病、心臟病和腦卒中無影響(P>0.05,見表3)。
表1 不同特征人群高尿酸血癥患病情況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2.3 高尿酸血癥對常見慢性病的影響的性別差異 按性別分層,分別以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心臟病、腦卒中、消化系統疾病為因變量,以高尿酸血癥為自變量(賦值:有=1,無=2),按模型四調整控制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無論是在男性群體還是女性群體,高尿酸血癥對高血壓、高脂血癥均有影響(P<0.01)。男性高尿酸血癥還對糖尿病及消化系統疾病有影響(P<0.05,見表4)。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癥患病率為12.38%,其中男性患病率為14.65%,女性患病率為10.33%。將所有混雜因素納入回歸模型后,高尿酸血癥對高血壓、高脂血癥及消化系統疾病有影響,尚未發現高尿酸血癥對糖尿病、心臟病和腦卒中發病風險有影響。亞組分析結果顯示,男性和女性群體中高尿酸血癥與高血壓、高脂血癥的關聯仍具有統計學意義;此外,高尿酸血癥與糖尿病及消化系統疾病的關聯在男性群體中有統計學意義,在女性群體中則不然。
表2 高尿酸血癥對多種慢性病的影響的Logistic回歸分析變量賦值Table 2 Variable assignment table i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yperuricemia and various chronic diseases
表3 高尿酸血癥對多種慢性病影響的Logistic回歸分析Table 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hyperuricemia on various chronic diseases
表4 不同性別人群高尿酸血癥對多種慢性病影響的Logistic回歸分析Table 4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hyperuricemia on various chronic diseases in different genders
調整所有混雜因素后,高尿酸血癥對高血壓的風險最高,高尿酸血癥患者患高血壓的風險比正常人高62.1%。YOKOI等[11]對日本26 442例研究對象進行的一項5年前瞻性隊列研究表明,高分位組尿酸水平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相對于低分位組增加了1.15倍。同時國內外多個相關研究也證明了高尿酸血癥與高血壓的關系[12-14]。可能的機制為:(1)炎性反應及氧化應激機制,高尿酸血癥患者可能通過動脈硬化和炎性反應增加高血壓的發生風險;(2)腎素-血管緊張素機制,尿酸可以增加腎小球旁腎素的表達,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從而導致高血壓形成;(3)腎臟血管機制。
其次,高尿酸血癥患者高脂血癥患病風險是非高尿酸血癥患者的1.465倍。北京協和醫院針對人群體檢結果表明,血清尿酸水平與總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關,與高密度脂蛋白呈負相關[15]。于雪瑩等[16]對我國9省5 123例中老年人群的血清尿酸和血脂指標進行分析,得到完全相同的結論。根據高脂血癥診斷依據可知,高尿酸血癥可能是高脂血癥的危險因素,與本研究結果一致,但具體的因果關系尚不明確。
另外,本研究發現高尿酸血癥患者消化系統疾病患病風險比非高尿酸血癥患者低19.9%。研究表明,非高尿酸血癥患者擁有較高的抑郁患病率[17-18],而抑郁癥會增加消化性潰瘍的風險[19-20],因而可能存在這樣一種連鎖機制,導致非高尿酸血癥人群消化系統疾病的患病率大大高于高尿酸血癥人群。也可能是高尿酸血癥患者對自身尿酸值有所了解,加上自身步入中老年,養生意識逐漸增強,主動選擇低嘌呤飲食及清淡且容易消化食物,從而減輕對消化系統的負擔。
然而本研究發現,高尿酸血癥與糖尿病、心臟病及腦卒中風險無關聯。僅考慮人口學變量這一混雜因素,高尿酸血癥患者發生糖尿病的風險是非高尿酸血癥患者的1.304倍,調整所有混雜因素,高尿酸血癥與糖尿病的風險無關聯。但高尿酸血癥患者組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尿酸值正常組,且有統計學意義。目前關于高尿酸血癥與糖尿病的關系結論尚未統一[21-22],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其關系還需進一步探討。
本研究發現高尿酸血癥與心臟病沒有統計學關聯。Framingham心臟研究和NIPPON DATA80表明高尿酸血癥并不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而只是病理狀態的一個標志[23],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有研究發現高尿酸血癥組腦卒中的危險度高于正常尿酸組,高尿酸血癥是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24-25],亦有研究表明較高水平的血清尿酸能提升自身抗氧化能力,具有神經保護作用,能減少腦梗死的發生[26]。臨床及學術界應開展大規模合作試驗,這樣才能避免因設計或研究方法的不同而產生的差異,使結果更具說服力。
本研究發現,男性高尿酸血癥患者患高血壓的風險是非高尿酸血癥患者的1.555倍,女性高尿酸血癥患者患高血壓的風險是非高尿酸血癥患者的1.696倍。而WANG等[27]發現男性高尿酸血癥對高血壓的風險比為1.68,女性高尿酸血癥對高血壓的風險比為1.065,男性高于女性,與本研究結果不一致,可能由于其樣本來源和混雜因素控制與本研究不同所導致。另外,男性群體高尿酸血癥是消化系統疾病的保護因素,而在女性群體中無統計學差異。有研究表明,男性血清尿酸與抑郁之間呈負相關[17],在女性中沒明顯的相關性,而抑郁會增加消化系統疾病的患病率[18-19],這與本研究結果相符。本研究還發現男性群體中高尿酸血癥是糖尿病的保護因素,在女性群體中無差異,與王丹晨等[15]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高尿酸血癥是高血壓、高脂血癥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是消化系統疾病的保護因素,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為高危慢性病患者的早期篩查、初步預防及控制提供科學依據。本研究局限性在于:(1)對可能會影響研究對象尿酸水平的日常飲食及重大生活應激事件了解不足;(2)僅采用一年橫斷面調查數據,在反映因果關系上存在一定局限性,今后的研究可聚焦在隊列研究,對高尿酸血癥與抑郁癥狀的因果關系進行探討。
作者貢獻:陳蕾負責構思與設計、數據收集與整理、統計學處理、結果的分析與解釋、論文撰寫;伍成凱、康峻鳴負責文章的修訂,監督管理;李文源負責研究的實施和可行性分析、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