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彬

摘 要:隨著國家對醫藥行業相關政策的緊密出臺,“兩票制”成功實施解決傳統醫藥物流中存在的問題,影響醫藥供應鏈的構成及運作,對打擊藥價虛高、整頓藥品流通秩序、完善藥業監管有積極作用,但是“兩票制”也使得供應鏈上的企業在突發事件情況下,發生鏈條裂痕,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本文就供應鏈契約對醫藥供應鏈的協調作用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兩票制;醫藥供應鏈;契約;協調
近年來,從全國人大代表投票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等一系列與藥品相關的政策,到各省市政府頻繁發布的文件,都表明國家各級政府對藥品行業的監管和支持不斷加強,對整個藥品供應鏈產生了直接影響,很可能成為中國藥品行業發展史上的一個分水嶺。
2019年6月、2019年8月、2019年12月,中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保健促進法》,重點抓好疫苗藥品管理,發展保障藥品供應的醫療衛生事業;2019年10月,發改委頒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提出藥品市場供給側改革。這些政策性文件的頒布對醫藥供應鏈條將產生深遠影響。
醫藥新政主張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理順藥品購銷秩序,削減流通環節,綜合醫改省份要在全省范圍推行“兩票制”——藥品從生產企業到流通企業開一次發票,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開一次發票。
傳統醫藥供應鏈包含原材料供應商、藥品生產企業、藥品流通企業、醫療服務機構、零售藥店及最終消費者。其中,醫藥流通企業指醫藥批發商和配送商,批發商按銷售模式可分為代理商和分銷商。因醫藥生產企業會采取直接銷售和代理銷售模式對藥品進行銷售,加上醫藥流通企業種類多、機構性質不一,使我國醫藥供應鏈呈現出多層級、多鏈條、多節點的復雜特點。如藥價格高、藥品質量不穩、物流成本高、信息閉塞、監管和追溯難等都是傳統醫藥供應鏈存在的問題。
隨著“兩票制”的全面落實,醫藥供應鏈鏈條上的醫藥生產、流通、終端以及醫院之間的結合更加緊密,流通環節更加扁平化、透明化。醫藥企業具有產供銷一體化的優勢,部分企業向供應鏈服務商轉型,提供專業化服務和解決方案,產業鏈上下游深化融合,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有效降低供應鏈綜合成本,提升醫療服務整體水平,醫藥供應鏈正迎來戰略機遇期。
“兩票制”影響我國傳統醫藥供應鏈的構成及運作,不僅直擊藥價虛高問題,對整頓藥品流通秩序、完善行業監管也有深刻影響。然而,當今社會突發事件頻發,突發事件對眾多企業所組成的供應鏈系統造成重大影響,尤其是醫藥供應鏈系統。“兩票制”下醫藥供應鏈在實施管理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如需求波動、自然災害、國家政策、流行病等各種內外部不穩定因素,造成供應商和零售商的銷售和采購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市場的需求變化巨大,造成產品生產中斷,供應不足,使得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快速增加,已協調的供應鏈系統不再協調。突發事件的擾動可能導致醫藥供應鏈系統已制定的生產、存儲等計劃不再可行,或市場需求驟增驟減,最終使得整個醫藥供應鏈系統失調。更為嚴重的是醫藥供應鏈發生破裂,對供應鏈系統上的各節點企業造成生存和發展危機。
供應鏈契約是供應鏈利潤協調最主要的方法,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之間的相互關系能夠通過供應鏈契約來調控,而其相互合作的關系也主要通過供應鏈契約來體現,因此,設計供應鏈契約是研究供應鏈各方利益均衡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供應鏈契約是指通過提供恰當的信息和激勵,保證供應鏈所有企業協調、暢通渠道,實現各節點企業利益的條款。根據博弈論,納什均衡為理性的供應鏈博弈各方提供了最優的行為策略,因此,供應鏈企業在實施策略的行為過程中通常不會有偏離最優策略。根據供應鏈契約所規定的協調機制,通過引導供應鏈的行為使之滿足均衡,從而起到協調供應鏈的作用,供應鏈系統在契約約束下運作,可以保證每一個成員的利益等于或優于不采用契約時的收益,也即可以實現帕累托最優。供應鏈契約這一協調機制就能保證供應鏈系統參與各方都愿意遵守契約,并根據契約進行合作。這是各方愿意合作的內在動力,也是供應鏈契約能夠對供應鏈的運行起協調作用的主因。
供應鏈契約作為一種協調機制,對供應鏈系統的協調發揮了關鍵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提高系統收益率
供應鏈契約能夠通過法律約束供供銷雙方交易行為。通過改變契約參數影響零售商和供應商的決策,從而轉移風險。通過不斷改變供應鏈成員契約決策,以適應合作雙方情況及環境條件的變化,從而提升供應鏈的投資回報率。
(2)協調利潤分配
通過供應鏈契約的供應鏈系統協調運行,使系統克服了“雙邊際效應”所造成的效率損失;通過供應鏈契約的利潤分配原則,保證了供應鏈系統利潤的分配公平合理、系統的運行穩定有序。
(3)實現風險共擔
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各種風險總會影響供應鏈系統的運作與利潤。基于企業規避風險和追求利潤的原則,大多數企業不愿承擔無回報的風險。通過供應鏈契約風險共擔機制的約束,能夠避免了風險發生,節點企業相互推責的現象發生。
(4)避免信息不對稱
由于信息不對稱,供應鏈中普遍存在牛鞭效應。供應鏈契約可以加強合作伙伴的約束,有效地控制供應鏈企業以犧牲他人利益為代價來優化自身利益,減少收入損失的牛鞭效應。
供應鏈契約通過約束作用改善供應鏈激勵結構,實現供應鏈協調運作。
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由于突發事件的擾動形式多樣,擾動程度難以用概率分布來描述,因此,一般的隨機模型和方法不能很好地處理突發事件的影響。對付這種干擾的最好辦法是自然地對干擾作出反應,并盡量減少其影響。供應鏈契約為應對供應鏈管理中突發事件帶來的干擾提供了一種及時有效的方法。大量研究表明,供應鏈契約協調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供應鏈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如2003年“非典”疫情,寶潔公司供應鏈協調體系,寶潔供應鏈管理人員對疫情控制分兩步,首先估計出疫情對公司產品造成的影響,當疫情擴散后,大眾對清潔用品的需求將急劇增加,為保證產品不缺貨,因此公司必須提高清潔用品的安全庫存;其次是對疫情造成的影響進行處理,啟動事先設計好的供應鏈契約協調機制。如果對清潔產品的需求增加到一定程度,寶潔的生產線可以在一個供應鏈合同協調計劃下滿負荷運轉,原材料的上游供應商可以很快得到聯系。結果在非典爆發后,寶潔的清潔產品在上海,北京,廣州和其他重點銷售地區沒有缺貨。對于大規模的“非典”疫情,同行在遭受重大損失的情況下,寶潔中國并沒有遭受任何經濟損失,而是獲得了利潤。
隨著社會突發事件頻發、醫藥行業監管力度加大、醫藥技術創新和競爭不斷加劇,“兩票制”下醫藥供應鏈的各個企業面對的不確定因素日益突出,這種不確定性對醫藥供應鏈各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造成的影響也愈來愈明顯。如何科學、有效地應對醫藥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的突發事件成為了醫藥供應鏈理論和實踐工作者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如果藥品供應鏈企業不能及時有效地應對外部突發事件的干擾,將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率、利潤和市場競爭力,嚴重時將使整個藥品供應鏈系統癱瘓。
因此,在“兩票制”醫藥供應鏈管理中,應增強企業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研究、設計突發事件下供應鏈契約協調機制,提升醫藥供應鏈系統上各節點企業能夠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實現醫藥供應鏈協調發展、供應鏈系統整體利益最大化。“兩票制”下,如果藥品供應鏈中的每個企業都能夠實現供應鏈協調系統的構建,及時啟動供應鏈契約協調機制,并采取積極有效的對策,使企業的利益損失最小化,就必須在突發事件中獲得新的發展機遇。
參考文獻:
[1]劉夢林,“兩票制”下醫藥供應鏈創新模式研究[J].商業經濟. 2019,(01):34-37.
[2]張帆,王帆,侯艷紅.“兩票制”下藥品供應鏈的重塑和發展[J].衛生經濟研究,2017,(04):11-15.
[3]覃擁.新政引發醫藥商業物流變革[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6,(8):64-67.
[4]趙皎云.“經濟轉型中的供應鏈與物流優化”系列報道之三行業整合下的醫藥供應鏈物流變革[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4(3):66-69.
[5]覃艷華,曹細玉.供應鏈應對突發事件的期權契約模型研究[J].預測,2012,31(1):60-64.
[6]王曉立,馬士華.供應和需求不確定條件下物流服務供應鏈能力協調研究[J].運籌與管理,2011,20(2):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