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丹
(諸暨市經濟特產站,浙江 諸暨 311800)
近幾十年來,大棚蔬菜得到了充足的發展,不僅能夠滿足人們對于蔬菜的產量、質量及品種多樣性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時也為蔬菜產業的積極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當前需要針對大棚蔬菜制定出能夠提升產量、減少病蟲害發生的具體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夠為蔬菜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促使該項技術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
在采用大棚種植技術種植蔬菜之前,需要合理地對種植區域進行選擇,要點為:①需要考慮到土壤可以實施多次翻耕的情況,盡量選擇一些土層和耕作層相對較厚、土壤砂黏適中、富含有機質的區域。②需要對種植區域中的自然條件情況進行考察,保證水源充足,考慮采光、地下水位等情況。③需要及時對土壤進行殺菌等操作[1]。
選擇適合品種要點內容為:①選擇需求量較大的種類進行種植。②需要與品種特點、當地環境相結合,選擇適合的品種進行種植[2]。③在開始種植之前,需要先對種子和種苗進行消毒,減少病蟲害出現的幾率,如在實際種植之前,可以通過溫湯浸種、藥劑拌種等方式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
技術要點為:①需要靈活地控制好播種量、深度和密度情況,避免出現種子播種量比較少、播種不夠均勻等問題造成蔬菜出苗不齊或空缺,從而影響產量。②要根據作物種類采用撒播、條播、穴播等方式進行播種,也可以利用播種機械進行播種。
肥料對于蔬菜的生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施肥的過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①在肥料的選擇上要以底肥為主,追肥為輔,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合理施用氮、磷、鉀肥,補充微肥。②大棚長時間處于半封閉的狀態中,養分無法實現充分吸收,因此施肥過程中需要選擇一些顆粒比較細的肥料,或通過水肥一體,確保蔬菜能夠更好地吸收養分,提高肥料利用率[3]。
灌溉要點為:①要根據蔬菜的生長習性和外界環境,合理灌溉,如在寒潮來襲時,澆水要安排在來襲之前。②可采用微滴微噴灌溉方式,實現肥水同灌,通過膜下滴灌,降低大棚內空氣濕度,減輕病害。
農業防治方法是一種重要的防治措施,能夠有效提升農作物的實際產量。在實際應用中,一般是需要農業工作者按照蔬菜的品種、生長特點等,選擇對應的農業防治措施,如輪作種植方式、選擇一些抗病能力較強的品種、合理安排播種期等,保證能夠從根源上控制好病蟲害的發生幾率。其次在生產過程中要及時摘除重病株、病枝、殘病葉及病果,帶出田外集中處理,減少傳播源。為防止病蟲害交叉感染,整枝、打杈、摘除老葉、引蔓時先健株后病株[4]。同時,對于大棚內的雜物也需要及時進行清理,保證大棚內環境的衛生狀況,有效抑制細菌的出現和繁殖[6]。
生態防治是防治病蟲害過程中非常有效的一種方法,首先,按照綠色防控理念中以“綠色減災、和諧植?!弊鳛楹诵膬热?,對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進行合理控制,控制好環境,避免病菌出現大量繁殖的情況,有效控制住病蟲害傳播途徑。同時,利用生態技術對土壤進行改良,為農作物健康生長提供基礎支持。其次,在蔬菜蟲害防治工作中,可以使用昆蟲性誘劑,該產品屬于仿生高科技產品,主要是通過釋放出人工合成的性信息,對雄蛾進行引誘,進而將其殺死,達到防治害蟲的實際目標[5]。此外,可以采用生態、物理結合的手段進行防治,如在高出植株大概30厘米左右的位置懸掛黃板,對白粉虱、蚜蟲等成蟲進行誘殺,一般每畝懸掛的數量為30~40塊,能夠起到較好的效果?;蛘呖梢岳妙l振式的殺蟲燈對棉鈴蟲成蟲進行誘殺。
隨著人們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當前生物防治措施也成為了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受到高度重視的一種方法,其實際原理是利用一種生物對另外一種生物產生抑制作用,進而達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在蔬菜的種植期間,將病蟲害的天敵引入到大棚中,對害蟲的出現和繁殖進行有效控制,如在大棚內釋放異色瓢蟲來防治蚜蟲,使用胡瓜鈍綏螨防治葉螨等?;蛘呖梢詷嫿ㄊ卟朔N植與生物共存圈,通過利蚜小蜂等方式防治粉虱類的害蟲;利用赤眼蜂防治小菜蛾、棉鈴蟲等害蟲,保證棚內能夠建立良性生態系統[6]。此外,還可以采用生物農藥防控的方法,如黃瓜白粉病的發病初期,可以使用濃度為3%的多抗霉素100~200倍液,或者是2%春雷霉素水劑400倍溶液開展噴霧防控;在棉鈴蟲卵的高峰期,可以噴灑1~2次2%16000 IU/毫克蘇云金桿菌500倍液,或者是20億PIB/毫升棉鈴蟲核型多角病毒1000~1500倍液。
針對大棚種植技術來說,也可以采用物理方式進行病蟲害防治,具體來說:①通過采用高溫悶棚方法,能夠起到比較好的防治枯萎病、卵菌病、根結線蟲等各種病蟲害。同時,通過應用該項技術還能夠實現對土壤中有機物質的有效分解,如果在實施悶棚之前施入對應的肥料,不僅可以保證肥效,還可以避免生肥燒根的情況出現[7]。②采用嫁接換根技術,如對茄子來說,選擇適合的砧木進行嫁接換根,不僅能有效預防黃萎病、枯萎病等土傳病害,也能提高茄子的品質和產量。③可以利用殺蟲燈、性誘捕器、防蟲網及色板等物理防蟲產品,有效降低蔬菜害蟲發生基數,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
大棚特殊的小氣候,通風透光差,棚內溫度高、濕度大,茬口密度大,都為病蟲害的出現提供了有利環境。因此,種植者需要通過定期噴施農藥,達到預防和殺滅的作用,并且要根據病蟲發生的進程及時更換相應的農藥,交替使用,防止產生抗藥性。如可以在移栽時使用20%的苯來特1000~2000倍液,或者是70%的甲基托布津300~5000倍液對蔬菜進行浸根或者是栽后浸根。又如在一些重茬的地塊中,線蟲病的發生率非常高,使用生物防治的效果非常不好,因此,可以采用5%的肯邦線尊顆粒劑,每畝4~5公斤的量,在耕地時直接混入到土中,能夠達到90%以上的防地下害蟲、線蟲病的效果[8]。同時,為了保證農產品能安全上市,要嚴格控制用量和用藥次數及安全間隔期。如殺螟松可以對十字花科的蔬菜螟蟲、蚜蟲等蟲害起到較好的效果;抗蚜威可以有效防治除了棉蚜之外的其它所有蚜蟲,并且該種藥物防治方法由于藥效好、殘效期較短等優勢,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吡蟲啉能夠對飛虱、蚜蟲等害蟲進行防治,同時還可以防治刺吸口器害蟲。
應用大棚種植技術種植蔬菜的過程中,需要基于當前蔬菜種植過程中容易遇到的各種問題,分析種植技術要點內容,制定出對應的病蟲害防治措施,保證蔬菜生長情況,提高蔬菜產量和質量。這不僅是保證農民基本經濟效益的基礎,同時也是促使大棚蔬菜種植積極發展,真正為人們提供健康蔬菜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