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家武
(新晃縣禾灘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湖南 懷化 419200)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出現環境污染、PM2.5超標、森林急劇縮減、地震頻發等現象,這些現象都意味著生態被破壞,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人們的生活和身體健康。而在生態系統中,森林是重要的部分,為了盡早完成生態建設,我國開始加強森林資源培育工作,建立起森林管護責任制,本文就建立森林管護責任制的策略,以及加速森林資源培育的措施工作問題,展開探討[1]。
根據森林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建立完善森林管護制度,避免一些不法分子鉆法律漏洞,干違法犯罪的事情。建立完整的森林管護檔案,將管理行為、管護人員信息都寫入檔案中,并將部分檔案公開化,細化森林管護責任制度,提高管護人員責任心和對工作的重視程度。對管護人員檔案和工作詳細記錄,有關部門應當利用信息技術,將每名管護人員每天工作記錄詳細地錄入到電子庫上,從而保證信息的準確、實時性,也能夠起到監督管護人員的作用,讓管護人員能夠嚴格依照森林管護責任制,對森林進行管理[2]。
近年來隨著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森林資源培育工作也在逐漸完善。但據統計發現還有部分森林建設與環境不協調,森林功能不夠完善,達不到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標準。針對這一問題,應當加強宣傳森林保護的力度,豐富宣傳渠道,提升宣傳力度,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去提升森林管護宣傳工作開展成效,加強林業工作人員對森林資源的認識,并定期進行培訓,從思想和素養上提升林業工作人員對工作重視,讓林業工作人員明白自身的職責所在。積極組織林業工作人員學習《森林法》,《森林法》也可以成為招聘林業工作人員的門檻,要讓林業工作人員知道森林資源的重要性,他們才能更加重視這份工作,以身作則,加強相應的宣傳工作,使廣大人民群眾了解更多森林管護工作,推進各項工作的落實和執行。
將森林保護與林農利益相結合,使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既能起到生態效益又產生經濟效益,從而實現利益對等交換。對森林可以采取階段性或區域性禁伐、停伐,在禁伐期采取封造相結合進行管理,對林農采取補貼方式使其得到應有的收入。這樣,森林得到了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林農利益得到保障。當然也有為了利益采取不法手段的居民,針對這一問題林業部門應當把《森林法》宣傳到村到組,讓林農通過森林法知道森林對自己、對人類的重要性,并相互監督,遇到不法分子要第一時間進行報警,制止破壞森林的行為。
這里的森林管護人員主要是指基層林業工作人員和護林員。基層林業工作人員要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環保意識,高度責任感,所謂干一行愛一行,要喜歡這個行業才能對工作負責,才能有積極的工作態度;還要有應變能力,在面對突發狀況時能夠冷靜地解決問題;要對林業發展情況有所了解,并定期進行培訓,明確自己的工作任務,增強責任意識;除此之外,要與時俱進,認真掌握林業科技知識,并能夠應用在森林保護上。其次是護林員,護林員的選拔和考核都是很嚴格的,聘用前都要進行崗前培訓,護林員管護協議上都有明確的責任、義務與權利。
政府應當詳細了解森林具體的情況,對不同林區制定不同的經營管護制度。并將森林有序嚴格地劃分為商品林區、限伐區、禁伐區,明確各區域的森林面積、土地面積,并積極調查森林中非林木資源數量。對禁伐區,應當進行封山育林;對限伐區,應當進行人工造林,提高森林密度;對商品林區,應當重視開源節流,避免隨意砍伐現象。
林木的生長有一定的規律性,在進行森林資源培育中,我們應當了解林木生長的自然規律,適地適樹,適樹適地,進行科學化培育,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在選苗時要選擇良種壯苗,要了解當地氣候環境、土壤環境,把握造林時機,合理規劃造林密度、方式及整地標準等。還要了解種植的樹種的生物學習性,學會應對突發情況,保障森林資源培育效果。
隨著森林管護責任制的制定成立,從而讓森林得到了保護和利用,加速了森林資源的培育,例如,區劃的生態公益林區、天保林區、長防林區,由于這些區域立地條件較差,林木生長緩慢,通過人工造林加速森林培育效果不佳,才通過區劃為生態公益林、天保林、長防林來實現人工促進天然生長,從而加速森林培育。當然,這必須要配有專業的護林員進行管護工作。護林員還要加強管護力度,要定期進行巡山。對重點林區、重點部位設立禁伐標志,并進行網格化管理,推進全域封禁。
經常聽到保護森林,人人有責。為此推動森林資源培育工作,首先要提高人們對森林資源的理解能力,提高我國森林面積,改善生態環境。其次保障人們在根本上認識到森林對生活、對人們的重要性,從而加速森林資源建設。對此,國家應當給予林業一定補償,全面推廣人工造林,因為森林承擔的不僅僅是社會經濟的發展,還有平衡環境的作用,雙重重擔,這就使國家不得不加大人工造林力度,從而滿足社會對林木資源的需求,還能改善良好的生態環境。
除此之外,還要加強森林培育對人類的重要性的宣傳,做好現有的資源管護工作。保護森林要從娃娃抓起,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為此森林培育意識要從小學開始,學校要加入森林保護課程,通過教學和實踐,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愛護森林,改變我國現有的生態環境。
近些年來,國家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帶領著城市規模不斷地擴大,但這種發展帶來的弊端就是生態環境得到了惡化,很多農田、森林、山丘被鋼鐵建筑所取代,導致很多城市頻繁出現沙塵暴、臺風,灰塵漫天、空氣質量下降、熱島效應等,嚴重影響了城市人群的生活。為此,國家不能只圍繞著農村進行森林資源的培育,還應當加強城市森林資源培育,將培育工作擴大化,重視園林設計和維護,加強屋頂與垂直綠化,關心城市森林資源建設,改善城市環境,打造綠色城市,從而有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綜上所述,為了改善生態環境,加強推動森林資源培養,監督森林資源培養工作,建立了切實可行的森林管護責任制,采用科學造林,加強森林安全,合理規劃培育工作,推動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還能夠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雖然說森林資源培育是能夠緩解當下環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但是還需要每一位公民參與進來,一起保護環境,一起建設生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