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選寧
(湖南省新寧縣林業局,湖南 新寧 422700)
通常情況下,馬尾松毛蟲在3~4齡階段會在幼樹的松針及樹干基向的樹皮縫內越冬,并在次年的春季取食針葉,由于其發展速度以及危害都相對較大,所以一定要做好蟲情調查和防治。根據以往經驗,采取關聯度分析法了解蟲情的效果較顯著,特別是對于蟲情的發展趨勢方面能夠為綜合管理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本次所選擇的調查方法是標準地調查,主要數據目標為近五年的越冬代馬尾松毛蟲蟲情。通過設置相應的固定標準地,以準確搜集越冬幼蟲數據,具體如下:首先,以當地的松林面積為樣本主體,按照面積的千分之一確定樣地的數量。其次,樣地通常為1畝地左右,并盡可能地設置在具有代表性的區域,如馬尾松毛蟲集中發病的林區等。再次,本次調查共設置了15個基礎樣地,并在每個樣地中隨機抽取20株樹木,累計調查300余株。最后,用專業的刮鏟將樹干基部2米以內的老皮刮掉,統計并記錄樹皮縫內存有越冬馬尾松毛蟲的幼蟲活蟲數量,然后做好林分情況的統計以及蟲株率和蟲口密度的計算。
除此之外,還要做好蟲情的程度劃分,通常情況下,將蟲口密度分為以下幾個區域,即5~13條/株的輕+級別、14~30條/株的中++級別以及31條/株以上的重+++級別。通過對發生情況進行預測可得到以下結論:當蟲口密度不足5條/株時,有蟲株的概率也小于50%,發生大規模幼蟲的可能性較小;當蟲口密度大于5且小于20條/株時,有蟲株的概率為60%,幼蟲有大發生的趨勢;當蟲口密度大于20且小于50條/株時,有蟲株的概率為80%,幼蟲已經大發生;當蟲口密度超過50條/株時,幼蟲株率100%,幼蟲達到頂峰值,開始下降[1]。
本次調查采用了灰色關聯度分析法,以對越冬代馬尾松毛蟲蟲情進行客觀的綜合評價。需要從樣本中選擇出一個最優樣本,并將其作為主要參考數列,然后通過對樣本序列和參考數列進行計算,以做好關聯度的排列和比較,具體可包括以下五個部分:其一,確定樣本序列。我們將年度的綜合評價對象設定為n,并對評價對象分別設置有蟲株率、蟲口密度以及自然死亡率等共p個指標,以第i個對象為例,可將其描述為xi ;其二,確定參考序列。根據評價指標的相關性可知,上述提到的各類評價指標與蟲情的發生是存在正向相關的,而自然死亡率與蟲情發生呈現為負相關。對此,我們可以將近五年的最高蟲口密度以及最大有蟲株率、最小自然死亡率視作參考序列x0,這樣就得出了一個最優樣本;其三,無量綱化。將近五年來的最高蟲口密度、最小自然死亡率以及最大有蟲株率各自除以每年的對應值,以得到無量綱化數據;其四,計算差值序列。將上述無量綱化后的數值作為基礎值,然后計算蟲口密度的絕對差值,并參考差值序列計算出最大和最小極差;其五,計算關聯系數系列以及綜合評價系數,合理評價蟲情的嚴重度[2]。
首先,根據蟲情的現狀,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蟲口密度最多和最少的年份以及自然死亡率的具體數值和有蟲株率的百分比,并根據上述的具體數值科學評估蟲情的發生程度,然后對蟲情的發生趨勢展開合理預測。以本年的越冬代馬尾松毛蟲統計為例,其蟲口密度約為2.1條每株,有蟲株率約為50%,因此其次年發生越冬幼蟲大發生的可能性較小。其次,蟲情的林間發生動態如下。所統計的五個年份中,首年的蟲口密度以及有蟲株率最高,這充分說明了該年的越冬代馬尾松毛蟲普遍發生,其危害度達到重+++級的標準地數量更是達到了6個,占據所調查區域的40%以上。以此類推,我們可以準確掌握各個年份的數據動態,然后做好走勢判定,從而把握殺蟲的關鍵期,抑制蟲害爆發。
首先,要根據蟲情統計,準確記錄各項重要指標,建立基礎數據庫;其次,借助數理統計方法,對數據進行集中分析,計算出增長率和對應的評價指標;再次,以當地的蟲情為參考,科學設定評價標準,做好數據匹配;最后,尋找蟲情發展規律,對樣本數據中各年越冬代馬尾松毛蟲蟲情的嚴重程度進行合理評估。
以近五年來的數據為例,根據樣本中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在首年時期幼蟲出現了大發生的現象,而其他年份雖然沒有大規模受災,但蟲源數量也有所增加,因此有潛在的發生風險。由此可見,還是要做好長期的馬尾松毛蟲預報監測工作,以有效預防越冬幼蟲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單純的將蟲口密度、自然死亡率以及有蟲株率作為評價參數雖然能夠說明一些問題,但從本質上看由于三者之間是存在一定的關聯性的,因此評價指標略顯單一,甚至不夠科學。因此,我們要在此基礎上進行不斷地探究和完善,爭取建立更有說服力的調查統計數據體系,例如,將松林面積、松樹種類以及樹齡等納入其中。總之,要爭取通過對越冬代馬尾松毛蟲蟲情的調查,更詳細地掌握馬尾松毛蟲幼蟲的發展規律和生長習性,為防治方法的制定提供指導依據。目前來看,“以菌治蟲”是防治馬尾松毛蟲的有效方式之一,其本質是白僵菌生物防治技術,具有作用時間長,使用簡便、無殘留、無公害、防治效果好等優點。在具體的防治過程中,要抓住馬尾松毛蟲防治的最佳時期,通過采用無人機進行白僵菌的噴撒,這樣會更加的高效、經濟、方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作業效率以及防治質量,但要做好藥物濃度的控制,防止出現抗藥性。
對越冬代馬尾松毛蟲蟲情調查方法進行分析研究,首先要了解馬尾松毛蟲的生長習性和主要破壞力,然后以實際環境因素為參考,科學選擇調查方法。此外,還要優化評價方式和指標設置,提高綜合性,爭取掌握動態的發展趨勢,為防蟲治蟲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據,確保林場獲得穩定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