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
(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千層板分場,河北 承德 068450)
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在推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由于不合理的發展所導致的問題也頻頻出現,其中環境問題突出,生態平衡遭受到破壞是其中最為主要的。為了解決我國生態平衡的問題,我國將注意點放在林業的建設和發展上,森林的建設有利于維系生態平衡,是當今生態修護最主要的方法,由于林業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需要豐富以及品質優良的林木種苗支撐。林木種苗作為林業行業的基礎工作,林木種苗工作的落實,可為林業行業提供高質量以及充足數量的樹苗,有利于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林木種苗對于林業產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主要體現在推動林業產業體系結構完善、為林業發展提供苗木,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以及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三個方面。
為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林木種苗是基礎性工作,林業產業發展的水平,很大程度由林木種苗的數量和質量決定,基礎性工作決定整體工作的質量,因此,在林業發展過程中,林木種苗工作的落實有利于經濟發展。在發展過程中,一方面,林木種苗由于其多樣性、產量化的特點,有利于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隨著國家以及相關地區對林業發展的重視,林業逐漸發展成為完整的體系,從而推動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以林木種苗工作為中心,衍生出許多派生產業,例如生物質材料、種植新科技技術等產業出現并不斷發展,推動著當地經濟的發展,促使企業的產業結構不斷完善。例如在浙江地區,由于其獨特的地勢條件(以丘陵、山地為主),相關政府通過完善林業生態、林業產業體系建設,打造特色鄉土景觀,林業成為當地的支撐產業。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發展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程度逐漸增大,在人們經濟水平提高的同時,自然環境所遭受的迫害程度也提高,而人們在發展過程中不合理地對林木的開采、對林木環境進行破壞,導致森林覆蓋率降低,進而導致沙漠化程度嚴峻、全球氣候變暖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因此,為減輕生產發展對環境、生態的不良影響,推動林業發展迫在眉睫。在推動林業發展的過程中,首先需要保障充足、優良品質的樹苗的培育,相關部門需要擴大林木種苗規模,重視樹苗的質量檢測;其次,由于種植樹苗需要大量的時間以及精力,同時,在培育過程中,需要對種苗進行優化研究工作,種植過程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因此,在林木種苗過程中,需要加大投資力度,以此推動林業的發展[1]。
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我國逐漸重視對環境問題的解決,從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工作,能夠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現代化社會建立,而林業種苗不僅對于林業有重要的意義,對于促進生態環境平衡,也具有非凡的意義,高質量、充足數量的種苗可以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保障樹木的質量,隨著大規模高質量的林業區的建設,可以對生態進行修復,改善被破壞的環境,從而進一步起到維系生態平衡的作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2]。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林木種苗事業迎來了轉型升級契機,從2016年《種子法》的制定,通過給林木種苗工作的發展制定以及修改明確的法律以及規章制度的要求,其推動了林木種苗事業發展科技創新,明確了林木種苗管理機構的法律地位、加大了對種苗資源的保護力度、制定了相關種苗培育扶持政策、以法規形式打擊偽劣種苗行為等。因此,在林木種苗過程中,需要相關人員依法采種、科學培育,嚴格按照法律相關條文形式,以此確保林木種苗工作各個環節的落實,從而保障林木種苗的質量與數量,滿足林業發展需求。同時,法律賦予了林木種苗管理機構法律地位,促使相關機構可以有效行使權利,保障林木種苗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在林木種苗建設過程中,需要不斷推動相關法律的完善以及落實,從而推動林業綠色發展。
在林木種苗種植過程中,需要市場以及政府的共同引導。從市場來看,一方面,林木種苗的種植需要滿足市場需求,通過對相關市場需求的掌握,從而制定發展的目標、種植的計劃,促進林木種苗的數量符合市場需求;另一方面,通過市場手段的應用,對樹苗種植方案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控,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從而促進種苗行業的發展。為了促進林木種苗工作的發展,通過市場的合理調控,以及通過市場所反饋的信息,進行工作總結與研究,對不同地區的不同品種進行檢測與實驗,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制定出符合不同地區的不同種植品種,從而促進林業產業的高效發展。從政府角度來看,一方面,政府需要對林木種苗培育工作進行管控,確保工作按照相關法律條文要求進行,確保林木種苗質量符合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對林木種育工作的投資力度,大力支持育苗技術革新工作,推動林業樹木質量提高[3]。
林木種苗工作,作為林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而其本身作為相對較為復雜的工作,需要在建設過程中,做好統籌工作,確保林木種苗工作的有序、合理開展,通過工作的有序開展,避免出現相關工作缺失的情況。同時,在林木種苗基地建設過程中,對新舊基地側重點的處理方面存在問題,從我國國情出發,即從我國目前林木數量大幅度缺乏的情況出發,需要重視基地的建設工作,需要建設更多的基地,因此,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正確處理新舊基地關系,通過新舊基地互補,兩者統籌的方法,推動樹苗多元化發展,從而推動林業發展。同時統籌工作還體現在工作進行以及工作監督之中,一方面重視工作的開展,確保相關工作的落實,另一方面,重視對工作的監督,建立監督體系,做好統籌兼顧,確保工作的落實,林業的發展。
隨著對林木種苗的重要性的不斷了解,人們認識到其重要性,但在工作發展過程仍然存在問題,其中缺乏林木種苗技術的創新是最主要的問題。為了促進林業的發展滿足市場以及環境的需要,需要不斷地對育苗、育種技術進行創新。而林木種苗的不斷發展,需要科學技術進行支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林木種苗技術也初步得到一些發展,因此,在工作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注重對新技術的研發工作的開展。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首先,注重技術人員的引進以及培養,加大林木種苗研發力度;其次,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雖然近些年來我國對林木種業研發力度逐漸增強,但不可置否部分國家的研發技術優于我國,因此,可以通過對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推動我國國內研發。最后,重視對相關技術人員技術革新意識的培養,重視培育技術研究人才,首先需要培養人才的研究意識,相關技術人員通過對革新意義、革新方法等一系列知識的掌握,以確保后續工作的開展,從而推動林木育苗工作發展[4]。
綜上所述,林木種苗主要體現在推動林業產業體系結構完善、為林業發展提供苗木,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以及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三個方面,對林業產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在工作開展過程中,注重按照依法采種、科學培育、政府與市場共同引導、林木育苗工作統籌安排、重視培育技術研究人才等一系列的措施,推動林木種苗工作的開展,從而促進林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