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元
(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河北 圍場 068455)
一直以來,如何有效平衡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都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自然災害的出現都在提醒人類要重視環境保護和資源保護,因此,各國在環保方面都有所行動。例如:我國在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開展植樹造林工作以改善荒漠化問題,同時在城市中逐步推進綠化帶建設工作,提高水質、空氣質量,改善生活環境。林業造林工程通常來說具有持續時間較長、看出成效較慢、范圍較廣等特點,所以植樹造林質量的提升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相關林業人員要重視從各個環節上優化現行方案,不斷探索有效措施。
造林工作是一項科學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工作,從了解當地環境和水土條件到林木種類選擇,種植技術的確定都需要較強的專業性,所以植樹造林工作開展的第一步就是進行調研,充分了解當地的氣候環境和土壤條件,然后制定科學合理的造林規劃,這樣才有利于提高造林質量。但是現階段,很多林業工作者沒有對調研環節予以重視,造成收集到的信息不足,以致后續制定造林計劃時方案不合理,例如:所選林木類型不適宜在當地土壤和水質條件下存活,導致林區樹木成活率低或者是后期養護成本增加;或者是所選造林樹種成活后難以解決當地水土流失或者是土地風化嚴重問題。此外,還有一些林業部門缺乏相關數據分析的專職人員,造成信息收集之后沒有得到充分分析利用,或者數據分析結果沒有及時上報給管理部門,在造林計劃制定時對分析數據應用效率較低,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造林質量的提升。
現階段,我國造林工作者大多都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過硬的技術能力,長期從事植樹造林工作,實際操作能力較強但在理論知識方面有所欠缺,對先進的造林方法了解程度較低,造林觀念也有待更新。這就導致在植樹造林管理工作過程中,林業工作人員難以及時發現潛在問題并對其制定預防性風險控制解決方案。同時,因為整體管理水平有待更新,所以很多林業管理部門缺乏完善的造林管理制度和相應的監督管理體系,這會導致造林工作的隨意性較強。如果在造林作業中沒有規范化的制度約束,林業工作者就只是單純保證樹木順利栽種,但難以對栽種過程規范程度進行保證,也會忽略了后期養護工作,在沒有明確的日常維護制度的約束時林業人員難以及時跟進樹木健康狀況。此外,因為沒有完善的管理體系,所以很多綠化管理人員對自己的工作職責范圍不明確,對林木的維護方式也沒有統一工作標準和檢驗標準,這些問題也會造成我國林業造林質量難以提升。
植樹造林工程往往是持續時間久,涉及范圍廣,所以在造林工程中需要投入較多人力資源和大量資金,用于前期開展土地開墾和土質改善工作,中期購置機械設備和人員養護工作的費用等,在一些自然條件不好的地區還需要考慮到交通運輸成本。上述項目都是造林工程中必需的資源投入,但目前一些林業管理部門因為管理經驗不足或者是將資金挪作他用等違規行為導致許多造林工程缺少資源,林業人員只能選擇質量不佳的樹種來降低成本或者是減少后期養護頻率等,導致整體造林質量不佳。
提升林業造林質量的首要措施就是制定科學合理的造林計劃,為后續工作開展提供明確的指導,所以這就要求林業管理人員充分了解當前造林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和項目所在地區特點,對植樹造林工程進行合理規劃。例如:選擇合適的種植地點,既要考慮到植樹造林的目的,又要結合地形特點和土壤條件,水利環境預判造林工程難度和造林質量優劣,以確保選址能夠提高林木種植質量。同時,選址結果確定后要綜合考量林木類型的優劣,在充分對比種植條件和林木成活效果后再確定林木品種和后續栽種方法,養護措施等,通過做好前期科學規劃提高林業造林質量。管理部門應當制定更加完善的林業管理制度,對日常維護頻率和維護目標做出明確規定,努力實現工作標準化,以降低因工作過程不規范造成的人為問題,同時也可以有效地系統化管理造林項目,保證造林質量的穩步提高。
在制定科學合理的造林計劃后,林業人員應當注重提高技術來保證高質量造林。例如:林業管理人員要不斷更新種植和培育知識,了解當前行業內高質量培育方法,結合我國林業發展現狀改良現行林木栽培方法,同時在林木幼苗選擇方式和土壤改良等方面也應該有所改善。例如:在幼苗培育過程中首先要做好土壤成分分析,然后采用先進的水肥管理技術,為幼苗在培育初期提供充足的養分。同時,在幼苗成長過程中,相關人員也應當引進先進的澆灌技術,兼顧林木成長的水分需求和節約水資源的要求。此外,在旱季和雨季要分別做好準備工作,避免幼林受到自然災害沖擊,提高幼林成活率,努力降低生態災害、入侵物種等問題發生的概率,為造林質量提升給予科學的過程支持。在日常工作中,林業管理人員也要及時查看林木生長情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培育技術。
造林質量的提升需要專業的技術團隊共同配合才能實現,所以林業管理部門應當定期組織相關交流學習,對造林人員專業素質培養創造一個平臺,鼓勵大家討論造林新技術。比如,定期邀請林業專家和有經驗的林木培育人員開展座談,主要針對林木養護和災害防治方面進行經驗分享。同時,在加強現有人才隊伍培訓時也要積極吸納專業技術人才,不斷擴大人才隊伍。除此之外,管理部門應當制定更加完善的獎勵機制,對創新能力強的人員給予獎金鼓勵,激發林業管理人員探索新技術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林業發展是生態環境保護中的重要環節,提升造林質量對改善人類生活環境有著重要意義,比如保護水質和空氣質量等,同時還能減少因水土流失或者是土地風化嚴重帶來的自然災害。然而,我國林業實際發展情況不容樂觀,在植樹造林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例如因缺乏科學指導,導致造林質量不佳甚至對土地造成破壞。因此,提高造林質量的需要結合先進的種植思想和種植技術,同時改變造林態度,不斷探索和優化造林方法,促進林業健康發展,兼顧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