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虛懷
(湖南信息學院 藝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51)
茶文化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延續至今,茶文化憑借其豐富的內涵與形式得到了社會大眾的廣泛青睞,在與各種藝術表現形式相互結合的過程中展現出了自身的文化魅力,同時茶文化也為這些藝術表現形式提供了豐富的載體。自古至今,茶文化就與音樂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密,兩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共同性,因此,將茶文化融入到高校音樂教育中,能夠豐富高校音樂教育的文化手段,完善高校音樂教育的文化載體。實際上,近些年,我國高校逐漸認識到了中國傳統茶文化的重要性,在弘揚茶文化的過程中,也重點研究了茶文化與我國音樂教育之間的互動關系,并獲得了豐富的理論研究成果,為中國傳統茶文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融入提供了有利的參考依據。
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內涵包括自然內涵與精神內涵,自然內涵指的是歷史延續中,茶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財富。精神內涵包括歷史傳承中,茶參與社會大眾生活所產生的精神文化與藝術鑒賞價值。一方面,采茶、制茶、飲茶這些習俗派生出茶藝、茶道、茶歌、茶詩、茶舞曲等類目眾多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來源于生活,得到了藝術的升華,反映出不同時代人們的發展狀態與訴求。另一方面,自古茶就有“十德”之說,在促進人們身體健康的同時,還被用于人們陶冶情操、娛樂休閑等,對于促進個體身心健康發展,實現社會穩定和諧有著積極意義。通過對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研究可知,自唐朝開始,我國的茶文化與音樂文化之間就有所聯系,這在白居易《宿杜曲花下》、蘇軾《行香子.茶詞》等作品中都有所體現。這說明我國傳統茶文化與音樂之間既有各自獨特之處,也有內在關聯。同時,茶藝、茶舞、茶歌、茶戲等民間藝術逐步發展,促進了中國傳統茶文化與音樂之間的互動與互融。基于這一歷史背景下,對高校音樂教育與茶文化的深入融合展開系統的研究具有較強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
在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其所展現出的精神內涵以及隱形文化要素,是當前高校音樂教育機制改革與創新的動力。這是由于茶文化包含著豐富的健康生活理念,以及人們對這種生活理念的潛在價值追求,這些都是高校音樂教育中十分欠缺的內容,也是高校音樂教育需要深度挖掘的關鍵。所以,將茶文化融入高校音樂教育中,可以在實現音樂教學素材豐富的同時,也讓高校音樂教學理念得到全面深化,進而為高校音樂教育注入活力,最終實現音樂教育的本質創新。
目前高校音樂教育中所融入的茶文化,本質上體現出了茶文化自身所蘊含的文化思維、精神理念,同時也集中體現出了茶文化的內涵特色。而茶種類是極其多樣的,但受個人喜好、身體素質、地理環境等因素影響,人們對茶種的選擇千差萬別。因此,高校音樂教育中引入茶文化,普遍是以具體的可實踐性活動作為教學基礎,借助于講茶、品茶、悟茶、茶樂欣賞以及茶藝表演等實踐活動,實現對茶文化自然內涵及精神內涵的傳播。而高校音樂教育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音樂實踐教學,將茶文化與高校音樂教育實踐結合起來,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意識與實踐能力,有助于構建實踐為主的大學生音樂課堂。
為了實現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創新,目前大多數高校都采取了有效的手段豐富教學素材內容,傳遞音樂藝術精神內涵,并且優化了高校音樂教學方案,保證各類實踐活動與教學改革目標相一致。而茶文化傳承至今,不斷詮釋著創新改革的理念與意識,蘊含著深層次的創新文化精神,這些都是在音樂藝術發展中雖然存在卻有所欠缺部分。因此,將茶文化引入高校音樂教育,能夠為高校音樂教育提供教育啟迪的思路,實現高校音樂教育改革創新的總目標。
近些年,我國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們更重視怡情怡興,隨之掀起復古潮流,養生理念得到重視并推廣。飲茶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稀松平常之事,茶詩、茶歌的創作與吟唱,也成為當前的一種時尚。這種兼具音樂文化與茶文化于一體的文化方式,為高校音樂教育帶來了契機。在中國傳統茶文化中,茶歌內容相對淺顯且單一,多反映采茶工藝流程,真實完整地描述了我國茶文化產生與發展的過程。而如今茶歌作為當前流行的現代文化傳承曲目類型之一,發揮著育人與文化傳播的雙重功能。但是,由于茶歌局限性較大,表演以戲曲為主,受眾面有限,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茶歌藝術傳承發展漸遇瓶頸,實現茶歌創新突破顯得至關重要。因此,為了發揮出茶文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最大化功能,一方面,高校音樂教育中可以引入茶歌內容,在原有經典曲目的基礎上,借助現代化媒體技術,引入流行元素、民族文化元素等,進行茶歌曲目翻唱,實現經典演繹再現,讓茶歌中的戲曲藝術朝著古風歌曲或音樂劇的方向發展,讓茶歌內容生活化,以此來吸引大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其深入解讀茶歌藝術與思想內涵的積極性,達到茶文化宣傳目的。另一方面,高校教師要引導大學生打破專業知識學習的局限,積極參與到茶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來,通過制定合理的激勵機制,培養大學生藝術創造思維,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促進高校音樂教育工作全面的展開,讓更多經典茶歌曲目以全新面貌得到傳承與再現。
目前高校音樂教育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一,過分重視音樂理論知識教學,忽視大學生藝術思維與認知理念的培養。其二,音樂教學方法傳統陳舊。而高校音樂教育中引入茶道傳承,就能解決這兩個問題。
一方面,茶道精神文化底蘊深厚,可以啟發大學生的音樂思維。另一方面,茶文化元素,能夠彌補高校音樂教育的缺失,促進音樂教學的全面創新。首先,可以引入《清香滿山月》《香飄云水間》《茶道》《高山流水》《我的海洋》這樣的茶道音樂曲目。相較于茶歌,茶道音樂曲目以輕音樂為主,不僅能營造輕松優美的意境,讓大學生在喧囂塵世中,凈心滌塵,提升自我修養,領會音樂本質,還能夠借助于這樣的實踐活動,培養大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其次,音樂教師應重視課堂情景設計,為大學生簡要闡述選用曲目的創作背景、作者生平等。還可以用媒體技術手段,將與課程相關的音視頻片段引入課件中,讓高校音樂課堂生活化和形象化,讓大學音樂課堂教學模式得以創新。再者,教師展開音樂教育工作時,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引入問題探究法、角色互換法等現代化教學方法,讓大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茶道音樂的學習,培養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最后,教師教學中,還應引導學生進行求異創新,為大學生盡可能搭建音樂展現平臺,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例如組織大學生茶文化音樂聯歡會,茶文化音樂社會性演出等。
高校音樂教育中融入茶文化,教師不僅要充分發揮茶藝表演的社會功能,為大學生學習營造輕松、有序的環境,讓大學生深入了解我國傳統茶文化,通過茶藝表演,輔助大學生深入學習音樂藝術與茶藝術。另一方面,教師還應具備專業茶藝技能,將茶文化藝術化的呈現出來,讓大學生從洗茶、泡茶、品茶和賞茶全過程中,動態地了解茶元素中的古香古韻和文化傳承。當音樂響起,茶藝表演開始,伴隨優美的音樂與意境,教師的表演動作生動有趣。在音樂節奏的起伏變化中,茶香濃郁,大學生仿佛置身古韻幽境,品茗賞樂,浮躁的心逐漸平靜下來,思想情趣得以陶冶,音樂領悟品鑒能力提升,茶文化見解也會更深入。
當前融媒體技術環境下,為了實現高校音樂教育與茶文化的融合,就應引入各類媒體元素,讓音樂教育與茶文化傳承呈現出時代性、創新性等特征。首先,高校音樂教育中,學校應該根據音樂教師師資團隊的整體水平進行教師選拔與培養,引導教師對音樂教育與茶文化的融合有清晰的認知,實現教師師資團隊教學思維的豐富與活躍。其次,高校應重視校園媒體信息傳播的作用,搭建完善的高校傳統茶文化發展平臺,制定完善的茶文化傳播機制,明確音樂藝術與茶藝術結合的思路,讓高校音樂教育實現課堂教學到常態化教學的過渡。最后,鼓勵大學生走出音樂課堂,走向社會,進入更多的開放平臺學習音樂知識,感悟茶文化。這樣,通過建立完善的傳播機制,能夠進一步明確高校音樂教育與茶文化的融入思路,認識到茶藝術與音樂藝術的特性與共性,同時也能夠確保大學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感悟茶文化的本質。
總而言之,將茶文化融入到高校音樂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實現高校音樂教育體系的優化,也有利于實現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因此,為了推動高校音樂教育與中國傳統茶文化的深度融合,提升高校音樂教育的實效性,實現茶文化的延續發展,需要從茶歌翻唱、茶道傳承、茶藝表演以及傳播機制四個方面入手,制定高校音樂教育與中國傳統茶文化融入的具體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