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佳敏
(常州工學院 航空與機械工程學院/飛行學院,江蘇 常州 213022)
高校安全教育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安全防范意識的提升以及校園安全環境管理的良好發展起關鍵作用。另外,各大高校在發展過程中,基于相關法律條例以及院校自身發展所形成的文化制度,都會制定一套系統化的教學方案與流程。其中,高校學生作為受教育主體以及被管理人員,其思維形態與行為方式會對高校安全環境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影響。而茶文化作為我國思想傳承與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對學生的價值取向的正確形成具備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此,在高校安全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元素,一方面能夠為學生在校期間的人身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另一方面通過文化滲透、價值引導等方式促進學生正確意識形態的形成,同時有助于實現高校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計劃。
茶文化作為一種古老文化特征的表現形式,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和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其中蘊涵了茶藝、茶德、茶道、茶精神、茶故事等多方面文化內容。而中國作為茶文化的起源國度,自數千年前的神農時期就已經形成飲茶的習俗,時至今日,中國漢族人民延續了飲茶的生活習慣以及以茶代禮的相關習俗。另外,茶的品種豐富多樣,不同地區的人們飲茶配置也不相同,比如蘇州以香味茶出名、湖南以姜鹽茶出名、太湖以熏豆茶出名等。茶文化元素的基本內涵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從物質文明來看,茶文化作為一種風俗習慣,已經深深融入大眾日常生活,成為一種不可替代的存在。其中所蘊含的諸如謙虛禮讓、互敬互愛、勤奮節儉等良好品行早已滲透在大眾真實生活之中,隨著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此類文化內涵也具備一定的現實性教育意義。從精神文明來看,茶葉產業的興盛,使得茶文化本身所具備的思想內涵與人文價值得到不斷的豐富與發展,其主要精神內涵包含了愛國主義、奉獻精神、團結精神等多個方面。此類精神理念經歷了歲月的沉淀,已經逐漸融入到大眾的思維模式與價值觀念中,并且演化成為更深層次的文化思想。
目前,多數高校在學生的安全教育方面有所疏忽,其教育理念有待轉變。基于傳統模式下的教育理念,學校的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且不同專業的知識內容相應由每位專業教師全權負責。針對院校內所存在的安全隱患以及廣大師生的安全問題,只需通過安保部門來實行監控與保護即可。此類觀念一方面忽視了學生在安全教育中的主導地位,即學生自身需具備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識以及安全救護措施,才能在真實環境中確保自身安全;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學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同時制造了以學生為主要因素的潛在安全問題。此外,由于高校的教育理念尚未及時轉變,其安全教育措施僅僅停留在管理上,比如封閉式或者半封閉式的教學環境、定時開放或者關閉的宿舍樓等,如此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形成一定阻礙。
現階段,高校的安全教育內容存在教材落后、內容單一等問題。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各種網絡詐騙層出不窮,此類新型詐騙內容與手段已經成為校園安全管理的隱患。從安全教育的教材來看,其版本更新速度遠遠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速度,同時教材內容的素材選取與案例分析也與當下的生活場景有很大出入,比如教材中以銀行取款安全、個人錢包安全等內容為主要的教學內容,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隨著電子商務的崛起以及線上支付的盛行,很少有人隨身攜帶大量現金或者去銀行提取大額款項。從安全教育形式來看,高校開展多種校園活動來實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比如校園安全講座、校園安全知識競賽等,但是其教育宣傳內容比較單一,與當下有關的手機信息安全、電信詐騙等內容等鮮少涉及,故而缺乏一定的實效性。
高校在開展安全教育活動時,由于缺乏相關文化元素的導入,致使學生校園安全觀念的培養受到一定阻礙。如今,在社會多元文化的發展趨勢下,高校學生的意識形態與價值取向受到諸多元素的影響,特別是西方文化的消極思想,比如以自我為中心的享樂主義、以金錢崇拜為核心的拜金主義等等,此類不良思想會對學生的健康教育產生消極作用。因此,高校在當前形勢下開展安全教育,需要加強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比如茶文化元素中所具備的思想內涵以及價值導向,對我國高校學生意識形態的正確形成起到關鍵作用。然而,基于當下教育環境,文化元素的缺失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對安全問題的合理認知,從而導致學生對相關教育以及安全排練產生厭煩、抵觸心理,如此不利于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實質性推進。
安全教育作為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需要教師同時具備全面的理論知識與豐富的實踐經驗。目前,基于現實各種因素,高校在安全教育方面的教師團隊建設并不理想,不管是從教師配備還是師資力量來看,都不具備專業講師的能力與水平。從教師的配備來看,由于諸多高校考慮到現實情況以及相關成本問題,并沒有專門設立安全教育的崗位,而針對安全教育的教師分配,一般是從其他專業臨時調取或者由校內安保人員負責講授。另外,每個班級的輔導員也負責安全教育的指導工作,但是由于雙方缺乏有效溝通導致實際教學成效并不明顯。從師資力量來看,上述臨時教師要么缺乏系統性的安全知識,要么沒有相關授課經驗,他們的實際教學并不能滿足當代學生的學習需求,故對安全教育工作的推進沒有太大幫助。
茶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具備悠久的發展歷史與豐富的思想內涵。對此,高校在開展安全教育時,通過對茶文化中所蘊涵的思想元素進行深度挖掘,并在此基礎上找出茶文化與安全教育的契合之處,從而實現兩者之間的有效融合。眾所周知,茶文化在自身發展過程中,由于和諸多思想流派產生過交集,并且長久地處在一種互相影響、互相交融的發展狀態,故而茶文化逐漸發展成一種獨具特色、兼具多種思想包容性的茶文化思想。其中,茶文化中的思想元素涉獵范圍較廣,既有“中庸和諧”的儒家文化,又包含“天人合一”的道家哲學,以及“禪茶一味”的佛家思想等。此類思想元素融入高校安全教育中,能夠對學生的道德品行起到規范與引導作用,同時有效促進高校安全教育的推進與校園文化的建設。
中國作為著名的禮儀之邦,向來有以茶待客的文化習俗。而茶文化在其自身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茶禮儀。鑒于此,將茶文化中的禮儀元素滲入到高校安全教育中,一方面能夠充分展現我國傳統禮儀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體會茶文化禮儀所具備的較高的藝術價值;另一方面通過對學生傳授茶道禮儀,能夠對學生產生較強的思想感染力,并且能夠幫助他們擴充對禮儀文化的認知結構,從而將其中所涉及到的優秀文化內容作為先進模范進行學習。此外,高校通過開展多種活動來促進禮儀元素的滲透,比如茶道表演、茶文化禮儀知識講座、茶藝展示、茶文化培訓等形式,在此過程中,通過東方禮儀文化的展示與宣傳,能夠提升高校學生對安全教育的實踐認知,同時讓學生在日后以個人禮儀為重。
茶文化作為一種在飲茶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具備多種思想內涵以及文化價值。其中,道家哲學中的天人合一,具體指人們的言語、行為等要順從自然規律,即學生需要心存敬畏之心;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具體是指按照一定的規則對自身行為進行約束,從而使其更加符合道德規范與行為標準,即有助于構建一個有秩序有文化氛圍的校園安全環境;佛家所中提出的禪茶一味,具體是指人們要注重內心的修行,在復雜的社會環境里堅持自己的原則與底線,即學生的校園生活要堅持自我,保持自律,拒絕誘惑。對此,此類價值元素在高校安全教育中的滲透,有助于培養學生樂觀的人生態度、嚴于律己的生活方式、堅守自我的人生信念等,同時避免過激行為或者心理問題的產生,從而實現安全有序的校園環境的構建。
綜上所述,安全教育作為高校實現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環節,對學生的個人成長以及身心健康發展起保障作用。目前,高校在開展安全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基于種種現實因素,存在著不少教育問題,比如部分院校存在安全教育理念過于落后、安全教育內容不符合當下時代特征、安全教育缺乏相關文化元素的滲透等。而茶文化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具備極其豐富的思想內涵與濃厚的價值底蘊。對此,高校安全教育在實際開展過程中,通過與茶文化元素的有機融合,具體從茶文化中的思想元素、禮儀元素、價值元素等三個方面進行滲透作用,從而實現在學生的思想理念以及價值取向等方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以此來實現校園安全文化的建設,推動高校安全教育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