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麗
(山西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空洞的政治說教,青年學生思想政治觀念的形成需要多種文化元素,以及以多種文化元素為載體的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共同作用,才能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我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陸納、桓溫等人倡導以茶“養廉”、以茶“節儉”,說明茶已經進入了精神和文化領域,寄托著人們的思想和情感。將我國茶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能使高職學生對我國歷史發展淵源有一個清晰地認知,從“茶藝”“茶道”中感知我國茶文化的深刻精神內涵。因此,將茶文化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理論創新,對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以茶養性”已成為人們修煉品格的共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廣泛深入的應用茶文化精神力量,引導和幫助學生培養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提高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茶的發源地在中國,中國的韻味也帶著茶的清香和特色。茶最早,也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對其進行利用。傳說記載,神農氏為了給百姓治病,不惜以身犯險,親自嘗試各種草木的藥性,“神農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見早在上古神時期,茶的藥理作用已開始被人們所重視。后來,巴蜀人發現,茶還有清熱解毒、提神除瘴的功效,“久服成習”,茶也就成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品。
隨著“茶經”的問世,我國的茶文化不斷得到發揚和光大。“茶經”概括了自然和人文科學的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更將儒、道、佛三教文化精神融入飲茶當中,豐富了我國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大量關于茶的文學作品也紛紛誕生,比如,《煎茶水記》、《采茶記》、《茶述》等等2000多首古詩詞呈現于世。杜甫、白居易等文人墨客都是品茶的行家里手,他們帶動了我國茶文化的興旺和發展。
我國的茶文化是一種雅俗共賞的特色文化,由此派生的詩詞歌舞、琴棋書畫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茶藝、茶道、茶禮的多姿多彩,都是一種審美享受。杜莆“寒夜客來茶當酒”,韋應物認為茶“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塵煩”,魯 迅說品茶是一種“清福”,韓淑英說“茶是一種真正文明飲料,是禮貌和純潔的化身”。隨著文化多元化發展,茶文化的實用性和功利性不斷得到延伸,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動與時紛呈。如茶文化節、茶藝表演、茶文化旅游、茶文化休閑等。茶文化活動帶動相關行業和經濟發展,茶文化蘊含的歷史觀、以積極、健康、向上的正確思想和心態,鼓勵人們去努力奮斗,實現社會進步的理想和目標。
我國傳統的的茶文化以德為中心,重視人的群體價值,這與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教育觀念相契合。茶文化倡導的無私奉獻,反對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對我們的無私奉獻和集體主義觀念的培養有著潛移默化的啟發作用。“美酒千杯難成知己,清茶一杯可成益友”,茶文化主張的義重于利,注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這與我們和諧社會倡導的人際關系有異曲同工之處。無論貧氣窮與富貴,來客先敬一杯茶,這是千百年來一直沿襲的待客之道,充分體現茶文化提倡的對人尊敬和尊重,這是源于“禮”的傳承。膾炙人口的江南小調《茉莉花》,在暗香傳遞中百轉千回。潔白飄香、清新動人的花朵,蘊含著素潔、忠貞、清純和質樸,詠倡這首小調,我們感受到江南人民的心地純潔和善良,有益于啟發大學生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身潔好。
茶文化重視修身養德,對于人的心態平和大有脾益,能夠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養。茶文化是應付人生挑戰的良師益友,在激烈的社會競爭、緊張的工作、復雜的人際關系以及各種依附在人民身上的各種壓力等,通過以茶為媒介的交流或自賞,可以放松精神和壓力,釋懷內心的困惑。“茶可以苦一陣子,但不能苦一輩子”,激勵大學生勇于面對困難,努力奮斗就能苦盡甘來。茶文化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現在,我們的物質文明成果豐碩,但精神文明不能落后,茶文化作為我國的傳統和特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變社會上的一些不正之風,比如,奢侈攀比、鋪張浪費等。
總體來說,茶文化豐富的精神內涵,使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啟發,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能夠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真實性和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論學習的熱情。
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以灌輸理論知識和政治名詞為主,容易使課堂陷入枯燥和沉悶的氛圍當中。因此,高職院校要不斷創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元素和載體,充分應用我國茶文化的豐富內涵和優勢,對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茶采、制茶、品茶等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加茶藝展示、茶文化旅游等活動,使學生通過茶文化這一側面,深刻了解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歷史變遷以及茶文化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等,以增強學生對歷史的認同感,從而激發崇高的愛國主義熱情。
茶文化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要與現代新媒體和網絡技術相結合,深入挖掘茶文化的豐富內涵,通過多媒體展示茶文化的歷史畫面,加深大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和理解程度,通過直觀的茶文化再現,加強高職學生道德素養和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大學生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勵學生修身養性、練就品格、促進全面發展。互聯網信息資源十分強大,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正能量資源,加強對學生的宣傳和引導。茶文化內涵和精神力量在多媒體手段作用下,引導學生深度思考、獨立判斷是非曲直,增強大學生甄別真善美和假惡丑的能力。高職院校要多領域、多層次、多渠道的深入開展茶文化宣傳教育活動,建立校園網站、網絡論壇、微信、微博等途徑傳播茶文化的正能量,促使學生對中國茶文化的認同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歸屬感,提高科學文化知識和思想政治素質。
在講解茶文化的地域特色時,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知識結構和相應的教材選擇一個主題或側重點,比如,我國茶的地域分布特點:由于自然環境因素而出現的不同的茶類產品,人們的飲茶習慣也各有不同。華南茶區水熱資源豐富,以盛產紅茶、烏龍茶為主;在我國歷代有關茶文化的文學作品和詩詞歌賦中,都蘊含著怎樣的的思想內涵……教師根據這類知識點將班級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對每個小組設置不同的主題,讓學生自主討論,加上教師的引導,從而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加深了對茶文化的深度理解,得到了精神上的升華。
情境教學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系統,促進活躍思維。學生大都熱衷于奶茶和飲料之類,而教師則生活閱歷豐富,對茶的認知較為清晰。試想,一個 人獨自飲茶,往往沉浸在靜靜的思考當中,有時也會產生奇思妙想;廣州早茶,那種熱烈的范圍,人手一杯,半日清淡,或洽談生意、或相互求職、介紹工作,這都是情境教學的重要載體,通過形象生動的情境教學,使學生充分吸取我國茶文化的思想精髓,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建立科學的學習目標,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高職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要合理安排和優化茶文化課程內內容構建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雙軌制課程體系,建立必修課與選修課雙軌并行機制,促進二者有效融合,同時注重增加實踐教學內容,在體驗式教學環境下,引導學生體驗茶道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和內容上可以增加有關茶文化的專屬板塊,將茶文化的理論體系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高職院校思政教師的品格修養和言行舉止都會對學生產生直接影響。在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具備豐富的茶文化的相關知識外,要以崇高的思想道德形象引導學生,不斷強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茶文化的引入要結合多種文化元素共同構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作為高職院校思政教師,要努力成為“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人民教師,就要不斷強化責任擔當,在教學中,要結合專業特點,將專業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將我國傳統的茶文化有效滲透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讓大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茶文化的有關技術,更能夠感受到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從而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水平。
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人才的重大使命,高職院校不僅要培養各種類型的技術技能人才,更要注重培養理想遠大、信仰堅定、品德高尚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茶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財富,折射出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價值。隨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突飛猛進,各類高素質、專業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高職院校要與時俱進,充分應用中國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強化大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和道德品質修養,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