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文是高中語文教學內容中的重要部分,創設高效文言文教學課堂、保持學生高昂的學習熱情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應注重每個教學環節的優化和設計,盡可能豐富課堂內容,促使學生通過文言文的學習增長知識、加深感悟、思想升華。文章主要圍繞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這個主題展開一系列的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分析
一、 引言
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遇到以下幾種狀況:第一, 文言文晦澀難懂,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第二, 單純傳授應試技巧,學生無法掌握文章深度內涵及精髓;第三, 教師講解碎片化,學生無法形成邏輯清晰的文言文知識體系。針對以上一些問題,教師應及時進行反思和總結,吸取前輩的教學經驗,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需求,完善每個教學流程和環節,促使學生提升感知能力、發展綜合思維。
二、 巧設課前導入,活躍課堂氛圍
課前導入環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堂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從課前導入環節就可以推斷出來。尤其是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趣味性或啟發性的課前導入有利于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活躍整體課堂氛圍,為整節課堂奠定具有趣味性、啟發性、挑戰性的基調。在教學文言文的過程中,如何巧妙設計課前導入呢?怎么才能使課前導入環節發揮最大的功效呢?這些都是教師應該思考并進行實踐的問題。眾所周知,課前導入環節的設計類型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導入、游戲導入、趣味故事導入、視頻導入、溫習舊知識導入等方式,優化文言文教學課堂導入環節,不同的導入形式對教學課堂的功能作用不同。在設計好課前導入環節后,教師也應考慮如何使課前導入環節發揮最大功效,使整節課堂氣氛都能活躍起來。
例如,在教學《勸學》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采取講解趣味性故事的形式來完成課堂導入。“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等一系列的趣味小故事都可以被運用到導入環節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先向學生展示兩幅圖片,兩幅圖片分別對應“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的主人公,然后讓學生結合圖片展示出來的背景、人物動作、周邊環境等,猜測圖片是描寫的哪一個成語故事。此時,學生會積極地展開想象,進行大膽猜測,課堂氛圍會變得活躍起來。隨后,教師在學生猜測的基礎上公布正確答案,同時讓學生簡要概括一下“鑿壁偷光”“囊螢映雪”這兩個故事的大體內容和中心思想,以此中心思想來進行“勸學”話題的導入和引入,使得整節課堂知識有效銜接起來,加強整節課堂知識的連貫性。另外,教師在一節課堂中也可以將多種導入方式進行結合,來盡可能地豐富整節課的內容。例如,在講解《赤壁賦》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講解與赤壁之戰相關的小故事和播放視頻兩種方式來進行課堂導入,激發學生探索欲望,鼓勵學生積極去體驗赤壁“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靜謐感;欣賞“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的壯闊美景;感悟“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生存奧秘。總之,教師應該熟練掌握并運用不同的課前導入方式,有效地活躍課堂氛圍,使得晦澀難懂的文言文課堂變得生動起來,激發學生求知欲,為后續各個教學環節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三、 挖掘歷史背景,豐富課堂內容
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特別注意文言文教學與現代漢語課文教學的區別。首先,作家在進行文言文寫作的時候,使用的語言不同于現代漢語;其次,作家寫作背景也同現在社會背景有著很大的區別,背景不同將會產生出不同的思想和觀念。了解了文言文教學與現代漢語課文教學的區別后,教師才能制訂適合文言文教學的方案。針對作者寫作背景問題,教師在教學授課環節中,要注重深度挖掘與文言文相關的歷史背景知識,讓學生充分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進而促使學生掌握文章本身所要表達的內涵。
例如,在講解《阿房宮賦》這節課時,教師就應該深入挖掘與《阿房宮賦》相關的歷史背景。《阿房宮賦》借助阿房宮的興建與衰敗來控訴秦朝統治者驕奢淫逸、壓榨平民的行徑,以致最終走向滅亡之路,同時詩人借古諷今,希望唐朝統治者吸取前車之鑒,遠離滅亡終途。所以,教師可以多向學生講解關于秦朝的發展歷史:從“掃六合”的興盛繁榮到“焚書坑儒”的剝削壓榨再到“驕奢淫逸”的落敗,秦朝二世而亡,引發人們無限感慨。在為學生講解秦朝的發展歷史后,學生可以快速地進入文章的閱讀,感悟阿房宮的宏偉龐大、絢麗輝煌,感慨繁華背后的民不聊生、生靈涂炭,進而加深感悟,達到豐富課堂內容的效果,使得整個教學課堂變得具有歷史厚重感,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四、 夯實基礎知識,總結學習技巧
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是相當關鍵的。文言文基礎知識包括常見實詞、虛詞的釋義及用法、古今異義詞的區別、通假字的多個用法、各種從句排列順序(定語從句、賓語從句、狀語從句)等多個知識點,而基礎能力則要求學生在具備文言文學習常用基礎知識的前提條件下,對整篇文言文進行準確翻譯和理解,從而理清整篇文章的脈絡,并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理解作者借助事物描寫或是其他描寫所要表達的真正情感。所以,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鞏固,引導學生善于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強化文言文基礎知識,使學生掌握一些實詞虛詞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程度。在平常處理文言文閱讀題型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記錄下自己的易錯點和易混淆點,形成多做題、多總結、多反思的良好學習習慣,日積月累,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做題技巧,從而使學生厚積薄發,熟練掌握并運用文言文做題技巧來提高閱讀效率、做題
效率。與此同時,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是起到引導性、啟發性和幫助性作用的,在鼓勵學生多進行總結反思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自我反思與總結,幫助學生去探索一些有效提升做題能力和做題水平的技巧,同時也要做好監督者的角色,督促學生定時完成學習任務和總結任務,逐步幫助學生養成主動探索、主動反思的良好學習習慣。總之,教師要格外重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深度理解文言文所表達的精髓,以此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五、 引導學生朗誦,培養感知能力
對于語言類學科的學習來說,聽說讀寫四方面的鍛煉是不可或缺的。對于文言文的學習來說,朗讀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學生通過朗誦的方式,可以提升自己對于文言文中一些固定詞匯、敘事方式的理解深度,在一定程度上讓每個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與思維方式,進而培養學生自身的感知能力。例如,在學習必修一《勸學》一課時,由于這節課的文言文朗朗上口,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上積極進行朗誦,也可以采用分組的形式進行朗誦。比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朗誦,通過比較推出小組內朗誦的優秀者。教師再將這些優秀者組成一個小組,在這個小組內,讓學生進行比賽。當然教師可以讓這些朗誦優秀的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朗誦,然后由班級內的學生進行投票,投選出朗誦最為優秀的學生,教師對于優勝的學生進行相應的獎勵,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對文言文進行朗誦。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通過多遍的朗誦,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文言文所要講述的哲理。譬如,《勸學》中第一句“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就暗含著相應的哲理。通過朗誦,學生即使不理解這個哲理,但經過多遍的朗誦也能了解個大概。然后教師對這篇課文進行深入剖析,帶領學生理解這篇文言文所蘊含的哲理,這樣學生有了朗誦的基礎,再加上教師的詳細講解,他們對這篇文言文的理解就會非常深刻。其次,通過朗誦也能提升學生對于文言文的語言感知能力。這與英語中所說的語感類似,能夠使學生形成較強的語言感知能力,使得學習文言文事半功倍。比如,學習《陳情表》這篇文章時,通過朗誦,學生很容易就能形成對于這篇文章的語感,進而很容易就可以讓學生把整篇背誦下來,這對于學生文學素養以及文化知識的積累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 構建知識體系,提升綜合思維
學生對于一項知識或者一章節的、一類型的知識是否掌握,要看其是否形成了自己的知識體系與解決相關問題的思維方式。學生所掌握的知識越系統化,學生在解決問題、應用知識時會越得心應手,而不會出現手忙腳亂、解答不了問題的情況。構建知識體系對于小學學生和初中學生來說是非常有難度的,但是對高中學生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的高考試卷側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對于知識的系統化以及學生自己思維的邏輯性的培養,在高中時期是十分重要的。就學習文言文這一方面來說,字、詞、句子和固定的表達方式都要學習,教師要通過學生獨立的思考與合適的引導,讓學生建立起字語詞之間的聯系,詞與段之間的聯系以及段落與固定句式以及文言文意思之間的聯系。通過小規模的關系建立再到知識系統化的建立,非常考驗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知識掌握程度
。對于高中學生來說,這一過程也是十分耗費精力的,但是一旦建立起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那么面對考點時學生就會從容不迫。
例如,在學習《寡人之于國也》一文中,“盡心焉耳已”中的“耳”的意思對學生來說較難,因此學生首先要對詞進行相應的學習。再比如,“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這句話中句式如何翻譯,相應的詞匯又是什么意思?這對于學生理解整篇文言文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要想學習本篇文言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起關于詞、句、篇之間的聯系,通過建立聯系讓學生掌握的知識系統化,這樣在學習其他的文言文時,學生就會主動的采用這種熟悉的模式進行分析。當學生學習文言文達到一定的數量時,知識就會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更為系統化的脈絡,這樣學生就可以對一類知識進行相應的總結。通過這樣一系列的知識系統化過程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思考能力,并且學生還能較熟練地掌握關于文言文的知識,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
七、 結語
在高中階段,文言文教學是教學內容的重中之重,對于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該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案,結合學生學習需求和課程大綱,合理設計每個授課環節,深度挖掘與文言文相關的歷史知識背景,引導學生深入感知體驗作家所要表達的哲理和內涵,從而盡可能使得整節課堂變得更加豐富,為學生培養語文核心素養、提升語文綜合素質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倍宏.基于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學習任務群的高中文言文教學策略[J].新作文:教研,2020(3):52,54.
[2]姜蘭.新課標下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策略探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20.
[3]呂小燕.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策略[J].課外語文,2020(10):30-31.
作者簡介:孫俊,江蘇省南京市,江蘇省南京市六合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