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法醫司法鑒定中磁共振成像(MIR)技術的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近年來法醫臨床司法鑒定中應用MRI技術的的典型傷者復查資料,分析該診斷技術的應用效果與價值。結論:磁共振成像(MRI)技術是一種多方位、多序列的臨床診斷技術,在法醫臨床鑒定中的有效應用不但利于對傷者受傷時間和隱匿性損傷的判斷,而且便于對積液進行性質分析和判斷,可為法醫司法鑒定工作提供真實、可靠的參考依據,值得推廣。
關鍵詞:磁共振成像;法醫司法鑒定;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3-01
近年來,隨著臨床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突破,磁共振成像(MRI)技術在醫療事業中的應用范圍日益廣泛。由于法醫臨床鑒定工作中有多數病患的損傷無法通過肉眼進行直觀判斷,為此,有必要借助成像技術進行診斷,但是由于以往常用的X線片、CT掃描等檢查方式的誤診和漏診率相對較高,因而易造成鑒定結果失真[1]。而MRI成像技術在法醫司法鑒定中的應用切實打破了上述診斷方式的局限性,為法醫臨床鑒定工作提供了更具參考價值的成像依據。鑒于此,本組調查將對MRI成像技術在法醫臨床鑒定中的具體應用價值展開分析,并具體報道如下。
1.案例報道
1.1案例1
2018年5月18日下午16時,傷者王某某因口角與人發生肢體碰撞,倒地后因遭受諸多拳打腳踢而發生多處損傷,疼痛癥狀明顯,且彎腰等活動受限。在進行就診時其自述癥狀為腰部疼痛難耐且無法正常進行彎腰動作。而門診病歷記錄中顯示:精神狀態佳,L1部位疼痛,活動受限。予以傷者X線片檢查后,其診斷結果顯示:傷者L1處椎體出現楔形改變,可見顯著的骨折且呈現為條狀。T1稍長與稍長T2信號影伴隨抑脂高信號?;颊哐砍霈F退行性病變。L4~5部位的椎間盤出現后突狀況,在旁人協助下進入治療室對其腰傷進行繃帶包扎處理,傷者腰部正中部位壓痛感明顯。而后采用MRI技術對其傷處進行成像檢查,其結果顯示:該名傷者椎體處存在明顯信號異常現象。根據上述診斷結果,法醫臨床判定傷者往某某屬于L1椎體壓縮性骨折,而后明確了該傷者L1椎體壓縮性骨折于本次打斗事件存在因果關系,并給予了其輕傷二級的傷殘等級。
1.2案例2
2019年4月12日下午18時,傷者趙某某于下班高峰期乘坐公交車時,由于車內人員眾多且場面較為混亂,為此出現了推搡碰撞事件,在此過程中導致傷者趙某某的胸部等部位受到創傷。一經發現立即將其送醫就診,予以傷者X線片及CT掃描檢查后發現其雙側肋骨骨折嚴重。而后采用MRI技術對傷者趙某某右肋第3~4處和左肋第二處進行成像檢查,其結果顯示,其左側的第2~6肋骨和右側的第3~4肋骨均為陳舊性骨折。經調研后發現,傷者趙某某在該次事故前曾與人因糾紛問題發生過嚴重肢體碰撞,在此過程中傷及胸部。在本次法醫臨床司法鑒定中趙某某存在欺瞞情況,對之前的打斗事件只字未提,明確事件緣由后排除了傷者趙某某肋骨骨折與本次公交車事故之間的因果關系,其損傷也未構成傷殘等級。
1.3案例3
2019年10月23日下午4時,傷者吳某某因糾紛與他人發生劇烈爭執,在此過程中面部及頭部受到了重擊,受傷之后被立即送往醫院就診。就診過程中醫護人員發現該名傷者的精神狀況較為理想,左臉顴骨處有明顯塌陷,但其說話并未受到影響,且眼睛無復視情況出現,頭部與面部開口處疼痛劇烈。予以其X線片檢查后發現:傷者吳某某左側顴骨處存在明顯骨折。而后予以該其MRI成像技術,其鑒定結果顯示:傷者吳某某左側顴骨塌陷,且呈現顯著骨折性結構紊亂。同時提示傷者T2高信號呈小點狀,T1、T2加權序列周邊均可見明顯軟組織,但信號無異常狀況。傷者皮下組織無腫脹癥狀出現,局部皮膚凹陷程度顯著??紤]到傷者左顴骨部位存在多處明顯骨折,且陳舊性骨折較多,予以傷者臨床診斷技術時可發現其左顴骨有明顯凹陷情況,且傷者皮膚處未出現顯著紅腫,經X線片檢查后未發現較為明顯的骨折線。而后經MRI成像技術檢查后,其結果顯示:傷者骨折部位有明顯信號異常狀況,由此鑒定傷者吳某某屬于陳舊性骨折癥狀,且判斷為輕微損傷。
2.討論
MRI成像技術的分辨率較高,可清晰顯示傷者軟組織和病變,在法醫臨床鑒定中的應用價值較高,特別是在骨關節的法醫臨床鑒定中作用效果更加確切。通常情況下,X線片、CT掃描檢查是診斷急性骨折損傷患者的首先方法,基于上述檢查技術的局限性,臨床中針對隱匿性骨折患者實施了MRI成像技術,該類型骨折往往呈現于SE序列,具體顯示為不同規則和邊緣十分模糊的低信號狀況[2]。尤其在MRI成像技術高分辨特點的影響下,促使該技術在水腫出血性骨折診斷中的敏感性相對較高。且有研究顯示[3],相較于CT診斷技術而言,MRI成像技術在急性硬膜下積液的鑒定中敏感性更高。在MRI下可見比較顯著的新月形信號,并且具有較高邊緣性特征。經由MRI檢查急性硬膜下積液呈現為較長的TI低信號,然而慢性硬膜下血腫病人則呈現為相對較短的T1高信號,兩者強度存在差異,因此可進行有效鑒別[4]。
綜上所述,磁共振成像(MRI)技術是一種多方位、多序列的臨床診斷技術,在法醫臨床鑒定中的有效應用不但利于對傷者受傷時間和隱匿性損傷的判斷,而且便于對積液進行性質分析和判斷,可為法醫司法鑒定工作提供真實、可靠的參考依據,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張鈺勤,陳健珊,陳少杰. 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診斷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的法醫學應用[J]. 廣東公安科技,2018,26(01):51-52.
[2]劉宇銘. 法醫臨床鑒定中的磁共振成像技術應用[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04):122-124.
[3]陳瑤清,李劍波,戴朝暉. 磁共振成像技術在法醫臨床鑒定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 中國全科醫學,2017,20(S2):133-135.
[4]陳瑤清,李劍波,戴朝暉. 淺議磁共振成像(MRI)技術在法醫司法鑒定中的意義[J]. 影像技術,2017,29(02):72-74+65.
作者簡介:姓名:呂鵬,出生年:1987年4月13日,性別:男,民族:漢,籍貫:浙江余姚,學歷:本科,單位:浙江省千麥司法鑒定中心嘉興(新聯)所,職稱和研究方向:初級法醫師,法醫臨床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