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宏
內容摘要:在以往的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一直處于“高控”狀態,教師與學生互動也只是簡單的問答而已,而學生卻不能最大程度參與到教學中,從教師口中傳授來的知識只會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而通過互動式教學,利用積極的對話、分享、合作學習等,改變教師高控的格局,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充分的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帶動學生思考和探究,才能讓語文教學更高效。
關鍵詞:高中語文 互動教學 改革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落實,很多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逐漸暴露了出來,新課程理念在不斷強調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溝通,要堅決杜絕以往教師單方面講授知識,學生只需要聽講、接受的模式,采用互動教學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的主動性得到增強,讓學生更好的融入到教學場景中來,因此,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盡可能應用互動式教學,而且要注重互動的質量和效率,這對于教學的幫助巨大。
一.互動式教學的內涵
(一)互動式教學
互動式教學發展至今,已經融入到了教學的方方面面,對于語文課程也是如此,從“互動”二字即可理解,其本質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良好的溝通與交流,旨在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和融入感,并且利用互動推陳出新,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最終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而對于互動教學的方式,通常情況下分為“問題”式探究互動法和“主題”探究互動法,前者即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思考,讓學生的思維發散不至于沒有方向,最終解決問題,后者較為廣泛,引出一個可以探究的主題或目標,可以是一次學生討論、一次集體表演、一次辯論賽、一次戶外活動等,在這一系列互動的過程中,讓學生自主思考或者主題親身感悟,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二)互動式教學的優勢所在
1.改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夠充分,這會導致課堂氛圍沉悶,學生的思維陷入僵局,在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下,強調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和學生,這兩個重要角色之間的互動,調節教學關系,改善教學氛圍,輕松、和諧、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必然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又是最好的老師,能明顯增強教學有效性[1]。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在以往教學中,教師一直處于高控狀態,作為知識接受者的學生非常被動,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接收到的知識只會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而新課程理念提倡學生的主體性,強調學生自主探究獲取的知識才是自己的,認知和理解更加清晰,記憶更加深刻,促進教學的有效性,而互動式教學就是充分尊重學生學習主體的體現。
3.有利于規范和啟發學生的思維:雖然在強調讓學生自主學習,但畢竟學生的文學基礎比不上教師,思考或探究學習時往往沒有太高的效率,因此,教師的合理引導也非常關鍵,教師通過互動式教學,通過給學生設置教學問題或教學目標等,規范學生的思考方向,或者啟發學生的思維,最終達到有效自主學習的教學目的。
4.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對于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學生學會了沒有、學得怎么樣、哪些方面需要再提高等等,這些都是教學的關鍵,了解這些才能夠后續為學生制定更優、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持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那么如何有效地了解到這些呢?必然需要良好的互動、溝通交流,對癥下藥的前提就是找準病因。
二.對互動式教學的常見誤解
1.教師互動會影響學生自主學習:首先,新課程理念一直在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證明學生的自主學習才是最優的學習方式,所以自主學習一定是教學的基礎,如果教師采用大量的、無效的互動必然會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降低教學的效率,而教師采用適量的、有效的互動則不會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相反還會引導和啟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2.互動式教學就是單純的“問答”式交流:事實上,問答式交流是互動教學的一部分,且是應用非常多、非常廣的重要部分,但并不代表著問答式交流就能夠代表互動式教學,除了問答之外,學生之間的分享、思辨、探討、協作完成,師生之間的探討等,都是互動式教學。并且,對于傳統問答式互動教學,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杜絕“提問——回答”的閉環交流,應該尊重課堂生成性,嘗試讓學生提出觀點和思路,讓互動話題不斷持續且拓展下去。
3.互動式教學是“滿堂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急于趕進度,通常會進行“滿堂問”、“滿堂教”的提問法,讓學生統一作答,事實上,滿堂問也是互動的一種形式,但絕不是全部,除了滿堂問之外,教師有目的性針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問題,將更有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是因材施教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
4.互動是師生之間的問答:一些教師認為互動教學只是師生之間的互動,或者礙于課堂教學時間太少對互動教學不夠重視,或者為了維持所謂的課堂秩序,進而只是單調的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來完成互動教學,但實際上互動卻并不僅限于師生互動,更是生生之間的互動。
三.互動教學有效開展的策略
(一)教師明確互動教學的意義
1.明確意義: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明確互動教學的意義和優點,明白互動式教學對學生的幫助,從心底里重視互動教學,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意識,明確互動教學的各種形式,調整結構結構,真正有效的應用互動式教學,而不是簡單的問答[2]。
2.優化氛圍:互動教學的前提是良好的教學氛圍,良好的教學氛圍應該是輕松的、民主的、活躍的,教師需要重視課堂教學氛圍的優化,良好的教學氛圍是潛移默化形成的,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將教學幽默化,真正打入學生群體中,漸漸的,課堂教學氛圍會越來越好。
(二)做好備課,調整教學方法
1.全面備課:良好的準備是成功的前提,備課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做好備課準備,準備一些可用于交流探討的問題、話題或實際案例等,備課應該全面、且具有針對性,在課時允許和能力允許的范圍內,細化備課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備課階段準備的額越充分,教學階段就會越發得心應手[3]。
2.教師準備的問題或主題應貼合教學內容:在準備問題或主題時,應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拓展,緊密貼合教學內容,但也要注意課時以及注意學生的學習能力,這一點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3.問題需要分層,主題需要豐富: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準備的問題簡單分層,比如說分為簡單、一般、困難三個層次,好在之后的互動式教學中循序漸進提問,不斷給學生創造新鮮感,逐步提升學生探索興趣。而對于主題來說,要新穎且豐富,要爭取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
4.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制定主題:在互動式教學初期,由教師提出問題,制定主題,而在教學中后期,則可以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或是制定主題,首先,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的過程,已經是學生將教學內容在腦海中過了一遍的過程,將自己學習中的困惑或問題提出來,更方便教師解決問題,其次,讓學生自主制定主題,學生的參與感會更強,互動也就更加徹底。
(三)課程導入階段的互動
良好的課程互動能夠迅速吸引學生興趣,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從上一堂課教學的思維迅速轉變到本堂課中,激活學生思維。可利用的課程導入是非常多的,需要教師研究教材內容而定,給予學生一個懸疑點或興趣點,引導學生就此展開探討交流,激活課堂,進而引入教學,推動教學氛圍高漲。
(四)在課程中提出問題或主題活動
1.分層提問:注重分層提問,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對學習較差的學生投以更多目光,適當資源傾斜,讓教學更加高效,更具質量。
2.主題活動要讓學生全員參與:注意主題活動要讓全班所有人參與進來,如果是對問題的探討,每一個人的意見都很重要,如果是表演活動,班級分成小組展開,小組內確定表演角色,全員參與。
3.注重話題的延續性:注重話題的延續性,杜絕“一問一答”的閉環交流,應該尊重課堂生成性,嘗試讓學生提出觀點和思路,讓互動話題不斷持續且拓展下去。
4.重視互動的效果性:如何重視互動的效果性,重點在于兩方面,一方面是互動的及時性,教師要明確互動的最佳時機,在學生學過某個知識點,對知識點有一定了解,還懷有不小的興趣時,展開話題互動,帶領學生歸納總結或拓展拔高,往往能讓互動更有效果。
5.良好的反饋和評價:反饋和評價一直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反饋和評價主要在于兩個方面,一個在于對學習態度的反饋,教師肯定和鼓勵學生,另一方面則在于對學生學習內容的反饋,不要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仍舊采用啟發引導式的互動教學方式,讓話題不斷延續下去。
6.重視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之間展開互動,學生之間的分享、思辨、探討,師生之間的探討等,都是互動式教學的形式。而且學生在與同齡人的互動中往往表現得更加積極,思維更活躍。
(五)在課外的互動
現代通信技術非常發達,教師組建班級群,在課外的時間也可以給學生提出一定的問題或者話題,讓學生圍繞問題或者話題展開交流探究,注意不要給學生造成太多學習或思考的壓力,話題或問題保持有趣性,久而久之,學生的文學素養會逐步提升,對語文的觀感也會越來越好。
綜上所述,互動式教學的優點頗多,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廣大教師應該重視互動式教學的應用,結合上文提到互動式教學的誤解和應用策略,切實改進互動教學課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馬立國.基于新課改的高中語文課堂互動教學改革策略分析[J].新課程·下旬,2019:59.
[2]張惠忠.基于新課改的高中語文課堂互動教學改革策略[J].課外語文,2018.
[3]何韞.基于新課改的高中語文課堂互動教學改革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441.
(作者單位:甘肅省迭部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