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樹木養護管理是林業工程的重要工作內容,能夠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在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積極作用。針對林業工程樹木養護管理的提升策略進行研究,在明確其重要意義的基礎上,根據具體問題分析闡述改善方法。以期能夠加快林業工程樹木養護管理工作模式的改革創新步伐,充分利用技術進步和人才隊伍建設,實現信息化、綠色化的林業資源開發。
關鍵詞 林業工程;樹木養護管理;提升策略;林業資源
中圖分類號:S718.4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7.040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木制產品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在滿足市場需求的情況下實現可持續開發是林業管理的重難點問題。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林業資源的開發要兼顧經濟建設和環境建設2個方面,做好樹木養護管理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措施,有利于提高樹木生長速度和質量。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方法越來越不適應現實要求,需要加強探索研究,建設一條更加科學、健康的林業發展之路。
1 意義
高效開發、利用森林資源是林業工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提升樹木養護管理效果能夠保證森林資源的產量和質量,體現出林業的經濟價值,為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提供更好的木質產品。同時加強樹木養護管理也是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樹木具有涵養水源、凈化空氣、保持水土等作用,能夠維護生態群落的穩定性。因此,提升林業工程樹木養護管理效果在創造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上均能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1]。
2 問題
2.1 養護技術掌握不牢
養護技術的應用水平直接決定樹木的生長效果,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和科學技術的持續進步,樹木養護技術不斷更新,但受經濟水平的制約,許多地區的養護技術和管理理念比較落后,依然沿用傳統的方法手段,缺乏科學性、合理性、可行性,在水肥調控、土壤處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問題,必須加強樹木養護技術的推廣應用,建立科學、完善的養護管理體系。
2.2 人才隊伍建設不力
在傳統的工作過程中,由于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林業工程樹木養護管理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對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不高,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技術匱乏,而且缺乏系統性的專業知識技能培訓,導致工作執行中存在許多漏洞。在新時期,管理人才缺乏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許多工作人員并不能充分認識現代化養護管理的發展趨勢,不具有先進的管理意識,難以充分掌握和運用新設備、新技術、新方法,不利于提高樹木養護管理質量和效率,成為制約林業發展的重要因素[2]。
2.3 現代管理手段不足
通常情況下,林業工程樹木養護管理工作面較廣,依靠人工巡查的方式并不能全面掌握各種信息,而且也不利于在特殊季節環境中安全作業,急需使用現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然而,有些地區基礎設施不完善,信息化管理裝備不健全,缺乏常用的拍照設備、監控設備、分析設備等工具,在實際開展工作時,對人工和主觀經驗依賴較大,沒有從本質上改變傳統的工作模式,不能實現科學預測和有效防范,使相關管理工作始終處于被動地位。
3 策略
3.1 提高樹木養護技術應用水平
3.1.1 水肥調控
水分和養分是支撐樹木健康生長必不可少的成分,因此必須做好水肥管理,使其保持在合理水平。如果土壤中水分含量過低,會導致樹木枯萎甚至死亡;反之,則會導致樹木根系腐爛進而死亡。在養護管理過程中,應該根據樹木種類、生長特性、氣候條件及土壤性質等方面因素,結合自然降水和人工補水的方式,設置合理的水量調控計劃,并制定好各類特殊條件下的應急預案。如地區內出現長時間降水、溫度過高等情況,要及時采取科學的應對辦法,避免出現過澇、過旱的情況,保證樹木生長各階段的水分補給。同樣,土壤中的營養物質含量應滿足樹木生長需求,通過科學檢測,及時補充肥料并選擇合適的施肥方式,既達到增加土壤肥力的目的,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和損失。
3.1.2 土壤處理
土壤是樹木生長的基本載體,土壤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樹木生長質量。土壤板結是目前林業面臨的典型問題,與土壤性質、垃圾污染、肥料投入、灌溉水質等息息相關。土壤板結后,孔隙度降低,通透性較差,保水、保肥能力較弱,樹木根系的生長環境變差,不利于樹木的快速生長,必須采取一定的預防性和針對性措施防止出現該問題。可采用增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提高微生物活性;或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合適的松土措施,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讓根系能夠自由呼吸、自由伸展。雜草清理也是土壤處理的重要內容,雜草生長過旺不但會與樹木爭奪水肥,而且可能會傳播病害,對樹木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3]。
3.1.3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一直是林業工程樹木養護管理的重難點問題,如果能夠提升病蟲害防治效果,樹木成活率就會大大提高。我國地域遼闊,森林覆蓋面積較廣,每個地區的自然條件不同,可能遭受的病蟲害也不同,所以應針對樹木種類、病蟲害類型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在傳統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中,化學藥劑的使用量比較大,雖然能夠獲得不錯的效果,但是也會對樹木和周邊環境產生不利影響,這不符合綠色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因此,必須采取多樣化的防治措施,結合物理、生物防治技術,充分研究病蟲害特點,盡量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在采取新技術、新方法時,應該先進行小范圍的試驗,科學評估成效后再大面積使用。建立病蟲害防治工作日記,持續跟蹤區域樹木生長健康情況,避免病蟲害出現大范圍的擴散。
3.2 提升養護管理隊伍綜合素質
1)積極引入專業化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保證工作隊伍的基礎素質符合要求。2)加強教育培訓工作,設置人才培養計劃,形成系統性的教育培訓體系,為不同崗位輸送更多專業人才,保證梯隊建設的合理性。3)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宣傳綠色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理念,培養宏觀管理和微觀管理意識,既能從地理、氣候、區域、環境、季節及市場等大的層面捕捉規律,明確方向;又能從土壤條件、樹木種類、病蟲害起因等具體層面制定和采取行之有效的技術措施,讓工作開展更加積極主動。4)提高操作的規范性和科學性,以求實現更好的綜合效益;注重工作監督落實,根據不同部門、不同崗位性質和特點,理清責任和分工,盡可能實現量化考核,建立長期有效的監管機制,嚴格落實獎懲管理辦法,有效激發全體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通過共同努力,提升林業工程樹木養護管理水平[4]。
3.3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
重視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入先進管理經驗,建立現代化的樹木養護管理工作模式。1)根據實際需求,將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遙感技術及無人機技術等設施設備引入到實際工作中來,對管理范圍內的樹木生長情況進行全面監測,收集相關數據,從宏觀層面為具體工作開展提供方向和指導。2)充分利用大數據管理和云技術應用,根據采集到的數據信息進行高效的分析研究,從中提取樹種、氣候、土壤、溫度、病蟲害等關鍵因素之間的聯系,尋找病蟲害的生長規律和發病規律,建立預警機制,當某一指標超標、系統給予風險提示時,能夠快速響應、采取針對性措施,爭取工作的主動性。3)加快養護管理技術的創新步伐,結合各類工具設備,積極嘗試先進的養護管理方法。如利用樹木根系生長監測系統了解土壤的改善方向,通過天敵法殺滅病蟲害,建設混交林減少病蟲害等。
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對林業發展意義重大,有利于綠色管理、精細化管理的實現,降低人為因素產生的不利影響,但對資金投入、制度建設、人員素質等方面要求較高,需要在現有的條件下逐步有序地推進[5]。
4 結語
文章闡述了提高林業工程樹木養護管理效果的重要意義,分析了實際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從養護管理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現代管理手段3個方面出發,針對性地提出了優化策略。為充分認識樹木養護管理的實際價值,改變傳統管理工作的落后局面,不斷更新管理理念,加強技術創新應用,配備專業化人才隊伍和系統裝備等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趙琳.林業工程樹木養護管理技術的運用探討[J].現代園藝,2019,42(23):203-204.
[2] 劉勛.林業工程樹木養護管理技術的運用[J].農家參謀,2021(12):175-176.
[3] 彭巍.探究林業工程樹木養護管理技術存在問題及策略[J].種子科技,2020,38(2):114-115.
[4] 于佳.林業工程樹木養護管理技術的運用探討[J].種子科技,2020,38(19):45-46.
[5] 郭云飛.試論林業工程樹木養護管理技術的應用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12):283.
(責任編輯:趙中正)
收稿日期:2021-08-07
作者簡介:劉東(1987—),男,重慶渝北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業。E-mail:49173775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