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的消費結構和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生鮮農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市場份額越來越高,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目前,我國普遍采用冷鏈物流的方式進行生鮮農產品的運輸。然而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過程中風險頻發,致使生鮮農產品損耗率居高不下,新鮮度下降,質量大打折扣,嚴重制約了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鑒于此,對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風險及其防范措施進行了探討,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F326.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7.048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需求不斷升級,消費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生鮮農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并逐漸成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生鮮農產品具有季節性、區域性和易腐爛的特點,由于產銷地分離,生鮮農產品很難做到即產即賣,因此對物流運輸的要求很高。為了保證生鮮農產品的品質,需要在源頭收購到最終銷售整個環節進行低溫冷藏,而這只能通過冷鏈物流來實現。
通過冷鏈物流,可以降低生鮮農產品的損耗,最大限度保證農產品的“鮮”,提高生鮮農產品的品質。生鮮農產品市場的發展帶動了冷鏈物流企業的快速成長。據統計,2019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就突破了3 390億元[1]。預計在2025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接近9 000億元。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存在很多薄弱環節,有很多風險因素,導致生鮮農產品的損耗率較高。數據顯示,發達國家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損耗率都在5%以下,而我國的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損耗率在10%以上[2]。
1 含義與特點
1.1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含義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是指農業部門生產的沒有加工或少量加工的初級產品,包括蔬菜、水果、水產、肉蛋奶等生鮮產品,在加工包裝、倉儲管理、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中進行低溫冷藏,從而降低生鮮農產品損耗、防止產品污染、最大限度保證產品質量的特殊供應鏈系統[3]。
1.2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特點
1.2.1 時效要求高
生鮮農產品的特點是易腐爛、易變質,對運輸的時效性要求非常高。即便在冷鏈物流低溫儲藏狀態下,生鮮農產品的保質期依然比較短,因此需要冷鏈物流具有較高的時效性,能夠盡量縮短運輸時間,最大限度保證農產品的“鮮”,保證生鮮農產品的品質。
1.2.2 專用性強
與普通物流不同的是,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冷鏈物流需要有冷庫、冷藏車等專業的設施和設備,有冷藏技術、冷凍技術、溫度檢測技術等專業技術及發達的信息系統等。而且不同的生鮮農產品,在冷鏈物流的運輸時間、溫度控制上都有較大的差異,需要具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及時進行調整。
1.2.3 成本投入高
正是由于冷鏈物流的專業性和復雜性,冷鏈物流比普通物流有著更高的物流成本。冷鏈物流需要的冷庫、冷藏車等設備價格高昂,后期維護維修成本也是一筆較大的投入。而且,冷鏈物流的冷鏈技術和冷鏈工藝都需要巨額的成本投入,這也是冷鏈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由于冷鏈物流投入高、回收慢,因此很多企業并不愿意從事冷鏈物流,導致冷鏈物流技術和產業發展緩慢,成為物流成本持續高位的潛在因素。
2 風險因素
2.1 加工包裝環節的風險
生鮮農產品主要是農業生產的初級產品或經過簡單加工的農產品。企業在收購農產品時如果把關不嚴,不能對農產品進行全面、嚴格的質量檢查,會導致殘次農產品進入流通環節。在農產品加工環節,如果出現機器故障等情況,會導致農產品加工進度延后,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在包裝環節,可能存在部分工人責任心不強或操作失誤等原因,造成生鮮農產品包裝不達標,影響產品的保質期。
2.2 倉儲管理環節風險因素
生鮮農產品易腐爛,保質期非常短,需要通過冷庫儲藏、溫度控制來維持其新鮮度。倉儲管理環節包括生鮮農產品裝卸搬運、冷庫換氣、溫度控制、設備清洗等諸多環節,如果這些環節出現問題,會直接影響生鮮農產品的品質,帶來風險。例如在裝卸搬運過程中,由于外力因素導致農產品破損;倉儲設備未清洗到位,導致內部細菌滋生,污染農產品;不同的農產品對儲藏溫度有著不同的要求,而且我國不同地區的溫度、濕度條件不同,如果管理人員不能根據實際情況,對冷藏溫度和濕度進行準確控制,就會帶來生鮮農產品儲藏風險。
2.3 運輸環節風險因素
運輸環節是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風險集中環節。數據顯示,冷鏈物流發達的國家中,果蔬類和水產品類農產品運輸完好率達90%和80%,而我國僅為35%和69%,造成我國每年超過1.3億噸的蔬菜在冷鏈運輸途中損壞[4]。冷鏈運輸損耗居高不下主要有2方面原因:1)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主要是從農業生產方運輸給經銷商,再由經銷商運送給客戶,流通環節過長造成損耗率高;2)冷鏈物流設施不夠完善,如冷鏈物流運輸中用到的制冷車廂需要有較高的性能,如果制冷速度過慢會導致農產品快速腐爛,如果制冷車廂通風功能不好,農產品在缺氧狀態下也會快速變質。
2.4 物流信息環節風險因素
冷鏈物流是物流信息化發展的產物。目前,很多冷鏈物流企業信息化程度比較低,不能針對農產品的加工、倉儲、運輸、銷售等環節,提供全過程、全方位的現代化物流信息服務,造成生鮮農產品的訂單處理時間長,產品品質下降;或由于信息分享能力差,造成大量生鮮農產品由于積存及調配不當而腐爛變質。
3 防范措施
3.1 運用先進設施設備,借鑒學習先進技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擁有先進的、專業的設備是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基礎,也是降低風險的有效措施。1)冷鏈物流企業要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冷鏈物流發展經驗,根據不同生鮮農產品對儲藏條件和溫度控制要求的差異,購置多功能的冷藏運輸車輛,提升生鮮農產品的冷鏈物流效率。2)加強對設備的定期維護,保證設備處于良好運行狀態,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讓冷鏈物流效益最大化。3)冷鏈物流企業要積極引入先進的物流技術,減少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各節點的消耗。例如,引進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可以對整個冷鏈物流運輸過程進行跟蹤處理,實現農產品運輸的高度自動化,減少生鮮農產品在常溫下的暴露時間,降低冷鏈物流風險。
3.2 加強管理,進行全過程質量控制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環節眾多,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風險的發生。因此,需要加強制度建設和管理,進行全過程質量控制。1)在農產品生產或初加工環節,要嚴格做好農產品的檢驗和檢測工作,嚴把質量關,杜絕不合格的產品進入流通環節;2)在農產品的加工環節,要采用先進的加工技術,避免農產品損壞,保證農產品的“鮮”度;3)在搬運和裝卸環節,要謹慎小心處理,對流程作業中的銜接環節進行嚴格的溫度監測,保證產品所處環境的溫度波動在可控范圍。4)企業管理制度最終的執行效果由各環節的員工決定,冷鏈物流企業要加強對員工的風險意識教育,提高員工的責任心,嚴格遵守操作流程,重視物流運輸各個環節的細節控制,避免風險的發生。
3.3 加強合作,實施共建生鮮冷鏈體系戰略
對于冷鏈物流企業而言,加強對冷鏈物流的投入,自建冷鏈物流體系有利于加強品質把控,提高物流運輸效率。但冷鏈物流具有投入多、回收報期長的特殊性,單個物流企業很難承擔巨額投資。因此,物流企業可以加強合作,成立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戰略聯盟,共建冷鏈物流體系。合作伙伴之間可以進行資源共享,加快整個冷鏈過程的流通,保證冷鏈倉庫和配送車輛能夠做到物盡其用,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物流服務。尤其在解決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上,要主動與實力較強的冷鏈物流企業合作,提高冷鏈物流效率。
3.4 建設信息共享平臺,完善冷鏈信息網絡系統
完善信息網絡系統是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未來的保障。1)積極加強物聯網、衛星定位、移動互聯等先進信息技術應用,按照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全程溫控和高時效要求,整合各作業環節。2)積極建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數據收集、處理、發布系統,逐步實現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全程數據化、信息化[5]。3)積極構建“生鮮農產品+冷鏈設施+服務”信息平臺,整合生鮮農產品、冷庫、冷藏運輸車輛等資源,提升冷鏈資源高效利用率。
4 結語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具有時效性、復雜性和專用性,在產品的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及流通加工等環節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素。如果把控不到位,很容易降低冷鏈物流效率,影響農產品質量。因此,需要提高管理和創新意識,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降低冷鏈物流風險,提高生鮮農產品品質,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李亞杰.鄉村振興背景下河南省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研究[J].農村·農業·農民(A版),2021(5):31-32.
[2] 匡思莉,戴小紅.新時期浙江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物流技術,2021,40(3):29-33.
[3] 趙國利.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文獻綜述[J].農業與技術,2021,41(2):178-180.
[4] 梁艷.供應鏈角度下的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研究[J].新農業,2021(4):62-63.
[5] 李文斌.生鮮食品的冷鏈物流體系建設:評《農產品物流與供應鏈管理》[J].食品工業,2021,42
(1):354.
(責任編輯:趙中正)
收稿日期:2021-08-16
作者簡介:林敏暉(1969—),男,福建閩侯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為物流市場營銷、電子商務。E-mail:2155683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