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仕軍
【課標要求】:了解香港、澳門回歸,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香港和澳門問題的由來、回歸的時間、意義,主權的含義。“一國兩制”的提出和含義、香港和澳門的區旗、區徽及其含義。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聯系近代列強侵華等史實,歸納香港、澳門問題的由來,形成初步的歷史歸納能力。通過教材有關“一國兩制”和香港、澳門回歸等歷史事實的描述,認識其歷史意義,培養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課本插圖激動人心的情景,體驗香港、澳門與祖國大家庭血脈相連的深情,從而進一步鞏固愛國情感,深化追求祖國統一的理念。通過香港和澳門的回歸,進一步認識到只有堅持黨的領導,中國人民才能真正走上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培育熱愛共產黨的情感。
(根據課標要求及學生的實際知識儲備情況,根據學生理解力以及所帶學生實際情況,采取了由淺到深、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地設置教學目的,層層推進,逐步實現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香港、澳門回歸的原因,香港、澳門回歸的歷史意義。
二、教學難點:“一國兩制”構想的基本含義。
(根據教學目標中的識記層次以及在考試中出現的頻率設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新舊中國歷史的對比來突破教學重點,理解體會層次以及學生的實際知識儲備情況設定教學難點。教師通過分析“一國兩制”構想提出的背景、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以及綜合國力的提升等方面來突破教學難點。)
【教法與學法】
一、教學方法:“四步促學法”、情景創設法、講授法、引導討論法歸納法、啟發式教學法、討論法、練習法、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方法來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學法指導:初步感知(課前預習、完成練習,對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理解確認(重點內容知識問題式呈現,學生在找問題答案的同時加強了對知識的再一次鞏固)、鞏固記憶(要點記憶,重點練習加深記憶)。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和呈現和歷史思維分析能力的提高。
【教材分析】
《香港和澳門的回歸》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部編八年級歷史下冊第十三課內容,在本單元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本課上承中國現代的外交事業的發展,下啟中國現代化建設,在整本書中也有重要地位。香港和澳門的回歸洗刷了中國百年恥辱,祖國統一大業又邁出了重要一步。學習本課內容要讓學生提早查閱相關資料了解香港和澳門的問題由來,通過觀看香港和澳門回歸的視頻,了解香港和澳門問題解決的過程,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潛移默化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維護祖國統一,也為下一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學習歷史已有一年多時間了,有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儲備,香港和澳門的由來,歷史基礎好的學生對本課大致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部分基礎薄弱的同學對歷史學習不感興趣,可提前讓他們查閱相關資料,準備相關上課內容,上課注意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多種教學方法并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上課既要關注基礎好的學生,同樣更要關注基礎薄弱的學生,這部分同學是提高班級整體成績的關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播放“關于南海問題”的新聞報道視頻,教師導入:對于主權問題,中國人從來不妥協,堅決維護國家統一,20年前,中國政府也曾堅決維護國家統一,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么歷史事件嗎?(多媒體展示課題圖片)
(采用讓學生觀看視頻,并設計問題提問的方式導入,容易抓住八年級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提問:那香港和澳門是什么時候與祖國分離的?教師展示圖片,學生自主閱讀。
(該問題課前已讓學生查閱了相關資料,有了知識儲備,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氣氛較好,說明學生課前都能了積極的準備。)
二、自主先學
(一)學生對照展示的學習目標,完成導學案自主先學填空題。5分鐘內完成,教師提問學生,基礎知識過關。
(自主學習完成相應的問題,課堂中學生展示,教師簡單點評的方法來解決,發揮學生自主性。了解學情,根據學情,分析、講解學生有困惑的問題。)
(二)過渡:香港和澳門能夠順利回歸,與什么偉大的構想有關?
三、合作互學
(一)教師展示問題:1.找一找:“一國兩制”由誰在什么時候提出的?
2.說一說:你能完整地歸納“一國兩制”的基本內容嗎?先大聲說給你旁邊的同學聽。
3.想一想:“一國兩制”實施的原則是什么?“一國兩制”提出的目的是什么?“一國兩制”的提出有何重要意義?
(設計這幾個問題是從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出發,幫助學生掌握“一國兩制”的內涵,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培養學生在遇到難題時,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慢慢認識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結意識。在與他人合作中提升自己能力,提升個人綜合素質。)
(二)學生分組討論,找出答案。
教師逐個問題進行講解:
(三)找一找:“一國兩制”由誰在什么時候提出的?
教師:最先是針對臺灣問題提出來的,“一國兩制”就是關于維護祖國統一方面的創新。
(四)說一說:你能完整地歸納“一國兩制”的基本內容嗎?“一國兩制”的提出有何重要意義?
學生回答:“一國兩制”就是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五)教師根據展示的結構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兩制”從屬和派生于“一國”并統一于“一國”之內。)
教師:“一國兩制”是符合全民族利益的,曾任英國首相的撒切爾夫人曾經評價這種政策是“天才的創造”。“一國兩制”的提出有什么意義呢?
學生回答: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指明了前景,有利于保證港澳臺回歸后的繁榮與穩定,也有利于國家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也為解決一些國際爭端提供了范例。
(六)過渡:關于“一國兩制”你們掌握多少知識了?我們來檢測一下。
四、檢測評學
學生根據教師展示的表格,完成填空,掌握“一國兩制”的基本知識。
(了解學生課堂知識掌握情況,根據“檢測評學”了解的情況,老師及時調整授課內容,要及時關注歷史基礎薄弱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注意提升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升課堂效率,也是提升成績的關鍵。)
五、踐行活學
(一)學習完香港和澳門的回歸,我們一起來思考下面這些問題:港澳回歸的原因有哪些?有何意義?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設計該問題就是要深化本課主題,拓展學生知識面,加強歷史知識的縱向、橫向聯系,培養學生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并聯系生活實際情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史可以明志,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讓學生明白國家發展過程遇到的問題必須要增強國力才能解決,因此發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國力強大了臺灣問題才會解決!我們要為國家的強大而努力學習!)
(二)引導學生從中國國力的變化方面考慮。
教師總結講解:原因有綜合國力的增強、一國兩制的提出、人民的愿望。
啟示:國力強盛是外交的后盾、發展才是硬道理。
(三)港澳回歸的意義,引導課本62頁知識的理解。外交家凌青的詩:奧海銷煙揚我威,但悲港島易英徽。前仇舊恨今盡雪,只緣華夏已騰飛。
課堂小結:“一國兩制”好方式,港澳回歸雪國恥。結合小詩,說說本節課主要講了哪些知識點。
(四)知識小擂臺
展示5個選擇題,1個材料題。學生搶答。教師針對性講解。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突出重點知識,體現老師的教學思路,簡潔明了。)
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一、方針:“一國兩制”
(一)提出
(二)成功應用:
1.聯合聲明
2.港澳回歸
3.歷史意義
二、時間: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