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摘? 要:目的? 探討重復經顱磁(rTMS)治療聯合針刺療法對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療效。方法? 選取常州金東方醫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常規治療組、rTMS組、針刺+rTMS組,每組20例。分別予常規康復、rTMS、針刺+rTMS治療。評定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分、量表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分、洛文斯頓認知評定成套測驗評定表(LOTCA)評分。結果? 治療后,針刺+rTMS組MOCA評分、MMSE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均高于常規治療組及rTMS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rTMS組MMSE評分高于常規治療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rTMS組定向力、視運動組織、視知覺、思維運作、空間覺、注意力及專注力評分均高于常規治療組,針刺+rTMS組定向力、視運動組織、視知覺、思維運作、空間覺、注意力及專注力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高于常規治療組、rTMS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刺+rTMS對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治療具有突出優勢。
關鍵詞:腦卒中;認知功能障礙;重復經顱磁治療;針刺
中圖分類號:R246.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7-0008-03
腦卒中發生于額葉、顳葉時,往往易引起認知功能障礙及肢體功能障礙,且認知功能障礙對患者本身的遠期影響更為嚴峻。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理解力、注意力、思維能力等方面均會下降,導致患者在肢體功能康復過程中,不能準確的對指令類康復信息進行良好的理解及執行。然而,目前對認知功能障礙的治療手段主要為藥物療法,其療效尚不理想。因此,對于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治療是目前腦卒中康復中的重點和難點。現代醫學認為,大腦額葉、頂葉、顳葉與智力相關,相應部位受損時對應的智力功能亦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損傷。有研究指出,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往往與神經認知結構及神經網絡受損有關[1]。重復經顱磁(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療通過刺激局部大腦皮層,影響局部及相應遠端皮質功能,加速腦血流及腦代謝水平,并促進神經突觸重塑,對形成新的神經網絡具有重要作用。當刺激停止時,rTMS療法所產生的生物學效應尚能維持。基于此,本研究通過rTMS治療聯合針刺療法對腦卒中后認知障礙患者的療效進行評估,并探討其可能的治療機理。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常州金東方醫院收治的60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常規治療組、rTMS組、針刺+rTMS組,各20例。常規治療組患者男9例,女11例;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52.27±6.31)歲;病程28~180 d,平均病程(40.69±9.84)d;受教育程度6~16年,平均受教育程度(10.34±2.12)年。rTMS組患者男8例,女12例;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54.32±5.46)歲;病程28~180 d,平均病程(42.11±8.62)d;受教育程度6~16年,平均受教育程度(11.38±3.34)年。針刺+rTMS組患者男9例,女11例;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53.78±6.28)歲;病程28~180 d,平均病程(40.98±7.99)d;受教育程度6~16年,平均受教育程度(10.98±2.39)年。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學會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2],并經過頭顱影像學(CT和/或MRI)檢查有明確病灶者;②患者可配合完成治療及認知功能障礙量表評估;③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評分<27分;④既往無腦梗塞、腦外傷及腦腫瘤病史;⑤6個月>病程>28 d;⑥發病前無明顯精神癥狀及癡呆病史;⑦受教育程度在小學及小學以上。
排除標準:①病情尚不穩定者;②視力或聽力障礙者;③完全或不完全感覺性失語、完全或不完全運動性失語者;④各種原因導致不能接受rTMS及針刺治療者。
1.3? 方法
三組均給予降壓、降糖、營養神經、改善循環、改善認知等相關藥物治療。常規治療組給予作業治療、運動治療、認知治療、物理因子療法等康復治療。
rTMS組在常規治療組基礎上給予rTMS治療,rTMS治療將經顱磁治療儀(生產企業:武漢依瑞醫療設備新技術有限公司,型號:YRD CCY-11)刺激線圈置于患者健側M1區(大腦皮層運動區域),刺激強度根據患者運動誘發電位測定值,選定相應刺激強度持續刺激。
針刺+rTMS組在rTMS組基礎上配合針刺治療,取穴參考“靳三針”穴位定位,選取四神聰、本神、神庭、腦戶、腦空,采用單手進針法,針刺角度為15°,刺入帽狀腱膜下層。
以上各項目治療時間均為20 min/次,1次/d,5 d/周,共8周。
1.4? 觀察指標
三組患者于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均在精神狀態平穩且安靜情況下,由固定1名經量表專業培訓的評估人員進行MOCA量表評定、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評定、認知功能量表洛文斯頓認知評定成套測驗評定表(LOTCA,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ve cssessment)評定。MOCA量表評定:視空間與執行功能、命名、記憶、語言、定向,總分30分(受教育年限≤12年者加1分),得分越低,認知功能越差。MMSE量表評定:總分30分,得分越低,認知功能越差。LOTCA量表評定:定向、視運動組織、視知覺、思維操作、空間知覺、動作運用,共6個領域,26個條目,根據不同評定內容,分別記錄各項分值,總分115分,分值越低,認知功能越差。其中MOCA量表、MMSE量表分值均為整體計算,LOTCA量表評分,分項計算。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MOCA評分、MMSE評分比較
治療前,三組MOCA評分、MMSE評分均相近,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rTMS組MOCA評分、MMSE評分高于常規治療組;針刺+rTMS組MOCA評分、MMSE評分高于常規治療組及rTMS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三組LCTCA中各項目評分比較
治療前,三組患者LCTCA中各項目評分均相近,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rTMS組LCTCA中各項評分高于治療前,且高于常規治療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刺+rTMS組LCTCA中各項評分高于治療前,且高于常規治療組、rTMS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腦卒中的發生率逐年上升,且發病年齡逐年下降。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率亦較高,其對腦卒中后肢體康復訓練具有明確的阻礙作用[3]。據報道,目前我國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率達80 %以上,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將會發展為血管性癡呆[4]。
本研究中通過對比三組患者治療前后MOCA、MMSE、LOTCA評分發現,常規治療組治療前后MOCA、LOTCA評分無明顯變化,rTMS組治療后各項評分有所提升,且針刺+rTMS組治療后的各項評分均高于rTMS組。說明針刺配合rTMS對促進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恢復具有較為突出的優勢。Brunoni[5]在研究時證實,rTMS刺激前額部對工作記憶提升有促進作用。韓肖華[6]等研究發現,針刺可改善腦缺血大鼠的學習記憶能力,且針刺結合rTMS改善大鼠學習記憶能力更佳,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相似,該研究雖為動物實驗,但為本研究結果亦提供了基礎依據。
rTMS是一種新型、安全、無痛、無創的治療技術,該技術可通過刺激局部大腦皮層,影響局部及相應遠端皮質功能,加速腦血流及腦代謝水平,并促進神經突觸重塑,對形成新的神經網絡具有重要作用[7-8]。當刺激停止時,rTMS所產生的生物學效應尚能維持。研究證實,rTMS刺激前額部對工作記憶提升有促進作用[9-11]。本研究采用傳統療法結合rTMS對腦卒中患者進行治療,在治療后患者認知功能障礙方面進行多方向比較,治療效果較滿意。我國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技術相結合,豐富治療手段,增加刺激模式,有效改善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12-13]。但由于本研究病例數較少,尚無大樣本研究支撐,對其療效機制探討不足。
綜上所述,rTMS聯合針刺療法對治療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具有較為突出優勢,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姚滔濤,許能貴,汪敏,等靳三針及經顱磁刺激治療血管性癡呆療效觀察[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4(35):659-663.
[2]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3]王慧梅,陳君霞,陳琴芬.早期康復訓練結合家長參與式健康教育對重型顱腦外傷患兒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20):3744-3747.
[4]Qu Y, Zhuo L, Li N,et al.Prevalence of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china: a community-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J].PloS One,2015,10(4):e0122864.
[5] Brunoni AR, Vanderhasselt MA. Working memory improvement with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of the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Brain Cogn,2014,86(17):1-9.
[6]韓肖華,黃曉琳,徐濤,等. 電針結合經顱磁刺激對腦缺血大鼠學習記憶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9,6(24):494-497.
[7]李亞梅,徐麗,楊艷,等.重復經顱磁刺激對腦梗死后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5,37(10): 739-742.
[8]梁雅慧.重復經顱磁刺激對認知功能影響的進展[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9):959-962.
[9]劉景少,吉四輩,杜丹丹.針刺聯合Rood技術對腦梗死患者功能恢復研究[J].遼寧醫學雜志,2020,34(5):4-7.
[10]李青,劉麗爽,霍娟娟,等.經顱磁刺激聯合言語聽覺反饋訓練對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20,23(5):660-664.
[11]李曉彥,高敏,王雪爭,等.針刺聯合吞咽電刺激對老年癡呆伴吞咽障礙患者舌骨喉復合體動度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20,39(10):1253-1258.
[12]孫忠人,李竹馨,尹洪娜,等.經顱刺激治療創傷性腦損傷后認知障礙研究進展[J].針灸臨床雜志,2020,36(9):91-93.
[13]彭述敏,陳小春,蔣慕林,等.經顱重復針刺干預與常規針刺干預分別聯合情志護理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繼發輕度認知障礙患者中的應用[J].四川中醫,2020,38(8):196-199.